不语禅
不语禅是《中国古代笑话故事》中的一则笑话。
2008年6月7日,笑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笑话具有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往往出人意料,给人突然之间笑神来了的奇妙感觉的特点[2]。
《中国古代笑话故事》通过嘲讽、幽默、影射、夸张、荒诞等写作手法,借助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官府与塾师、庸医、书生、吝啬者等角色人物,讽喻了当时的种种事态与社会弊端,同时亦从对比的角度赞扬了各阶层人士的聪明与智慧。全书兼顾思想性、趣味性与可读性,选取其中思想健康、笑料典型、诙谐讽刺[3]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读来发人深省又耐人寻味,读者们可以在展颜一笑之时加以体会。
目录
笑话内容
“ |
以前,有个和尚,号不语禅,他只是个名为禅师却并无学识的庸师,只靠他的两个侍者来代他答问。一次,两个侍者外出,恰好有位高僧远道来求问,高僧问:“什么是佛呢?”禅师答不出来,不知所措时便东看看西看看。高僧又问:“什么是法呢?”禅师还是答不出,只能看看上边又看看下边。高僧又问:“什么是僧呢?”禅师仍旧答不出,无奈之下只好闭上眼睛。高僧最后问:“什么是加持呢?”禅师有些崩溃,只伸了伸手。高僧告辞走出寺庙,正好碰见了两位侍者回来,高僧便告诉他们说:“我问佛,禅师东看西看,意思是人有东西,佛却没有南北;我又问法,禅师看上看下,意思是法没有高下之分,是平等的;我问僧,他只是闭目养神,意思是在山高云深处静卧的那位一定是得道高僧;最后我问了加持,禅师只伸出手,意思是能接引众生的便是加持。由此可见,这位大师的学识真是明心见性。”两位侍者回到禅师身边,禅师大骂:“你们去哪儿了?害我出尽洋相。他问佛,我东看你不见,西看你还是不见;他问法,让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又问僧,我只能假装睡觉来蒙混过关;他最后问加持,我自愧自己什么都不懂,还不如伸手去要饭算了!” |
” |
— 明·冯梦龙《广笑府》 |
价值意义
笑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诸多书籍中,在《孟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战国策》、《晏子春秋》中均可见一斑,如众所周知的“五十步笑百步[4]”、“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中国最早的笑话专集是《隋书·经籍志》中记载的《笑林》三卷,隋唐以后至清代,各类笑话编本已多达数百种。最典型的即属《笑林广记》[5],这本笑话集语言风趣,文字简练,史传笑谈比较少见,其表现手法十分纯熟。
笑话就是带有喜剧冲突或喜剧色彩、能引人发笑的故事或谈话,最显著的特点便是“笑”。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生活中的乖谬现象[6],借以达到嘲讽和娱乐的目的,其内容可能是嘲笑某种错误思想、讽刺某种愚蠢行为,也可能是否定某类人的虚伪品格、揭露某类人的丑恶本质……总而言之,笑话起到了寓教于乐、警醒世人的作用。
视频
不语禅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搜狐,2008-06-14
- ↑ 幽默笑话:苏轼没答出来?竟被一个上课睡觉的学生答了出来!,搜狐,2020-10-16
- ↑ 关于讽刺诙谐幽默的段子百分网,2018-03-15
- ↑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_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汉辞网,2020-03-26
- ↑ 《笑林广记》笑话十最,尺度完爆网红段子 ,搜狐,2018-05-02
- ↑ 笑话大多揭示生活中乖谬的现象,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其趣味有高下之分。,腾讯网,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