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圖片來自epochtimes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國蔣中正總統時期的反攻大陸與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政策後,1981年(民國70年)蔣經國總統時期的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其彰顯中華民國政府動員戡亂時期由一開始的武力反攻,轉向為政治反攻。[1]

目錄

起源

大膽島上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與廈門對岸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遙遙相望。1986年8月由金防部司令趙萬富上將烈嶼師長龔力少將興建,翌年即同因三七事件去職。另外還有一塊標語設於二膽島的哨所牆上。]] 1979年中國大陸在鄧小平上台後,調整對臺灣的政策。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了「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俗稱「葉九條」),為「一國兩制」初步概念。[2]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則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對其回應。1981年3月29日至4月5日,蔣經國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召開十二全,提出「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並且通過「貫徹復興基地民生主義社會經濟建設案」,希望通過實際的政治與經濟建設,突顯臺灣的具體建設價值,以利實現「和平反攻」。[3]

李登輝時代,臺灣通過《國家統一綱領》來取代這個政策,稱為終極統一,但隨後卻在實際上放棄了相關政策,轉向傾向於華獨兩國論

參考文獻

  1. 楊日青:蔣經國與民主化
  2.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 [2015-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8). 
  3. 陳守雲:解密蔣經國,pp.13-14. [2015-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