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丁先達禹亭,次章,安徽合肥人,是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北洋水師創始人李鴻章的同鄉。

丁汝昌
[javascript:void(0) 原圖鏈接]
北洋海軍提督
出生 1836年(丙申年))11月18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丁先達、丁禹廷
職業 北洋海軍提督
知名作品 出兵朝鮮,擒獲朝鮮大院君李罡應,使日本干涉朝鮮計劃落空

目錄

生平簡介

幼年家庭十分清貧。早年的他曾讀過三年私塾,十歲那年便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在失學之後,丁汝昌更是以出外幫地主家放牛、放鴨、擺渡船等一系列雜活來貼補家用,在丁汝昌十四五歲的時候,他又被父親送往了同族之內伯父的豆腐店當學徒。

1851年,安徽廬江一帶發生了嚴重的旱災,百姓糧食短缺,父母相繼病逝。而此時的中國國內正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時期,1854年1月,太平天國攻克廬江,丁汝昌為了能飽腹充飢,便應徵入伍,加入了太平軍的隊伍,成了太平天國將領程學啟的部下,後駐紮在安徽安慶。

程學啟深夜率丁汝昌等投誠,後攻占安慶, 被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

丁汝昌在太平天國期間的領頭上司是程學啟,湘軍進攻安慶之時,奉命攻打安慶的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倆率湘軍水陸之師圍攻,都不曾攻克安慶城,最後綁走程學啟的養母並威脅程的養母:「學啟不降,當誅爾親子」。程的養母大為恐慌,在曾國荃的逼令之下化妝成老婦前往安慶城中向程學啟勸降,程念養母之恩,又因葉芸來對其有所提防,心中不免產生了投降之意。 1861年,程學啟深夜率丁汝昌等部下300餘人翻越城牆,向集賢關湘軍的訓導曾貞干投降。同年8月1日,曾國荃率領程學啟、丁汝昌等人攻占安慶,守城的太平軍將領葉芸萊以及部下的1.6萬人全部戰死。 此戰之後,程學啟被升為游擊,賞戴花翎,充當開字營營官。丁汝昌因戰功顯著被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 而後程學啟、李鴻章又與開字營一起被掉撥給新組建的淮軍由李鴻章指揮支援上海,在抵達上海之後又配合劉銘傳的銘字營與太平軍展開大戰。劉銘傳見丁汝昌此人作戰勇猛,就請求李鴻章把此人調入其麾下的銘字營升任營官,授參將。


被李鴻章調往北洋海防,前往英國接收訂購的新式巡洋艦

1879年,丁汝昌被李鴻章調往北洋海防差用,並率水師官兵趕赴英國接艦回國。1880年,李鴻章派丁汝昌率領林泰曾鄧世昌等人前往英國接收訂購的新式巡洋艦——「超勇」、「揚威」二艦。在此期間,丁汝昌還朝見了英國女王,拜訪了當時英國皇家海軍司令和一些海軍高級軍官,並藉此機會又趕赴德國參觀了建造中的「定遠」艦。 回國之後的丁汝昌更是被賞頭品頂戴,獲「西林巴圖魯」勇號,授予其天津鎮總兵兼水師統領,記名提督。 在此次之後,丁汝昌所攜的北洋水師各艦又在維護東北亞的危機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從「壬午兵變」、「甲申政變」、「巨文島事件」、「長崎事件」與「第二次出訪日本」,這一系列歷史事件都在近代中國海軍發展史上有著深刻的意義,對19世紀80——90年代動盪的東北亞形勢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北洋水師正式成軍之後,處於了停滯時期,而日本則是大力擴張發展海軍軍備

但自從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軍之後,經過李鴻章的提名,丁汝昌被調任北洋水師提督,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海軍統帥。 北洋水師正式成軍之後,清廷對於北洋水師的發展就處於了停滯時期,除了從福建調入了魚雷艇「福龍」號和「平遠」號岸防鐵甲艦之後,就未曾再給北洋水師增添一艦一炮。而日本更是在北洋水師兩次出訪日本之後,在嚴重的打擊之下大力擴張發展海軍軍備,以至於其後來者居上,在甲午海戰爆發前夕,整個日本海軍的實力就超過了北洋水師。

政府無能統治與李鴻章「禦敵報船」最終北洋水師,在威海衛軍港,全軍覆滅

丁汝昌等海軍將領更是看出了中日海軍之間的差距,北洋水師處於落後狀態。丁汝昌一再向清政府申請,提出添船換炮已刻不容緩,但清政府的昏庸無能,卻拒絕了丁汝昌在主要戰艦上配備120毫米口徑速射炮和三門新式105毫米口徑後膛炮,所需白銀61萬兩的請求。 在豐島海戰、黃海海戰之後,李鴻章又聽取了德國軍事顧問漢納根的建議,命令丁汝昌退守威海衛,執行「禦敵報船」的方針。雖丁汝昌曾多次主動請纓帶領北洋水師出海尋敵,決心與日本聯合艦隊決一死戰,但都因李鴻章妄圖保存北洋水師的實力而被駁回請求。 最終,清政府耗費巨資建設的北洋水師也在清政府的無能統治與李鴻章的「禦敵報船」戰略方針之下,被其親手斷送在威海衛軍港之內,全軍覆滅。

光緒下令死後不得下葬

在北洋水師諸多將領之中,丁汝昌也是首當其衝受到指責的一位將領,也致使其生前歷經坎坷,屢屢遭到誣陷與指責,戰敗殉國後被加罪,光緒帝更是下令丁汝昌死後不得下葬,沒收其全部家產,100多年來對他的褒貶不一,毀譽參半,至今仍爭議不斷。

一說,丁汝昌陸軍降將出身,根本不懂海軍,不能勝任水師提督一職。

二說,丁汝昌能力不行,缺少將「德」。

三說,丁汝昌膽怯同日艦隊作戰,一味消極保船,貽誤戰機。

四說,丁汝昌實乃投降怕死之派,李鴻章誤用之。

炸毀威海衛港內的「定遠」

但事實真相並非如此,丁汝昌雖曾是太平天國降兵,但其一身從戎,歷經戰場,是北洋水師中資歷最深的將領,也是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將領,其作戰勇敢頑強,也是立戰功最多的將領,是最早使用洋槍洋炮的將領,是最早參與建設近代中國海軍的將領。其次,丁汝昌雖不像林泰曾劉步蟾等人那樣曾留學英國,在英國皇家海軍鐵甲艦上實習,受過專門訓練。但其早年曾在長江水師管帶炮船,在光緒初年「留北洋差序」,執行籌建海防的工作,曾赴英國接收戰艦,德國船廠參觀「定遠」艦的建設,在維護東北亞危機的態勢中,又率領軍艦趕赴朝鮮、日本等地。中法戰爭之時,又曾「乘軍艦往平江及欽州白龍尾,檄傳海口」。

日本聯合艦隊的勸降,丁汝昌示意表決自己決不投降

他投身海軍建設、擔任水師提督多年,對海軍事務也早已從不懂到懂。或許,從李鴻章的角度來看,憑藉丁汝昌的資歷、功績、視野,其也是最適合擔任北洋水師統帥的人。1894年1月,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用英文起草,寫好勸降信經由英國遠東艦隊司令官斐利曼特轉交給了丁汝昌。1月25日收到勸降信的丁汝昌,未給日軍作任何答覆,便把勸降信傳寄給李鴻章,示意表決自己決不投降。 在李鴻章的「禦敵報船」命令之下,丁汝昌率領各艦躲在威海衛港內拒不出港,各艦的艦炮奮力支援陸軍與敵軍作戰。但終究寡不敵眾援軍又遲遲不至,在此情況之下,北洋水師內部從上到下均出現相繼降敵騷動,就連僱傭的外籍軍官也向丁汝昌進言,勸其降服日軍,安撫人心。

丁汝昌在被逼至降敵之後,便做出了自殺的選擇

丁汝昌堅持向諸將官表示,援軍即將到來,絕不向日本投降。但在日本聯合艦隊的夜襲與北洋水師內部的譁變之下,面對數千將士的性命,丁汝昌終於被逼至降伏的選擇之中。在寫給伊東祐亨的請降書中,丁汝昌請求伊東祐亨將投降的北洋水師將士與外籍軍官在戰後予以遣散,伊東祐亨在接到「廣丙」艦管帶程璧光攜帶而來的請降書後立即下令了停止炮擊北洋艦隊的命令,並在戰後履行了丁汝昌請降書中提出的要求。 丁汝昌在被逼至降敵之後,便做出了自殺的選擇,在悲泣中他給提拔自己的中堂大人留下了一紙電文,遙望北京方向服毒自盡。

劉公島道台牛昶昞, 前往日本的「松島」艦進行投降談判,簽訂協議

在丁汝昌自殺之後,劉公島道台牛昶昞作為丁汝昌的後繼長官,代表威海衛的北洋陸海軍前往日本的「松島」艦進行投降談判,簽訂協議。 雖然丁汝昌在這一百多年以來褒貶不一,但不可否定的是其受到將士下屬的愛戴和尊敬,符合一個忠良軍人的形象,是一個愛國的民族英雄,他用死換回了劉公島上數千北洋將士的性命。拋開降將與不懂海軍之說,丁汝昌做到了「余決不棄報國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的職責[1]

主要成就

光緒五年(1879年),被李鴻章調北洋海防差用。光緒七年(1881年)一月,率北洋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帶清政府在英訂購的"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光緒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出任北洋海軍提督。在任職期間對北洋海軍和北洋海防的建設有所建樹。光緒十七年(1891年),率艦隊訪問日本。鑑於日本海軍的發展,回國後曾陳請清政府再購新艦,增強北洋海軍實力,以防外患,未被採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