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衡
宋思衡,80年代后崛起的最有成就的钢琴家之一。1996年,年仅十四岁的他就在北京全国钢琴比赛中获得冠军。之后在英国利兹,爱尔兰都柏林,法国巴黎,中国上海等一系列的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奖,并创造了这些比赛中华人的最好成绩,特别是2004年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五大赛事之一,第六十一届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中,他历史性的成为了六十多年来第一位摘取桂冠并囊获多项特别奖的中国人。曾担任多项国际大赛评委。
宋思衡 | |
---|---|
著名钢琴家 | |
出生 | 1981年 |
国籍 | 中國 |
职业 | 钢琴家 |
知名于 |
第61届法国玛格丽特-隆大赛冠军 70年来第一位华人冠军 第二届摩洛哥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国际大赛评委 |
知名作品 |
《肖邦-爱》多媒体钢琴音乐剧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等。 |
目录
个人经历
宋思衡出生于1981年中国上海,三岁开始接受父亲的钢琴启蒙。199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李道韫老师。1994年考入上音附中,后直升上海音乐学院。在此期间跟随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盛一奇教授和艺术家许忠学习钢琴。
2002年前往法国,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é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跟随马利安-里比斯基(Marian Rybicki)教授学习钢琴。2003年由评委一致通过获得最高演奏家文凭,并成为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裔教师。之后深造于巴黎音乐学院(CNR de PARIS),其间在国际钢琴大师班上师从多位国际级大师:菲力普-昂特蒙(Phillip Entremont)、米歇尔-达尔伯托(Michel Dalberto)、德米特里-巴什基洛夫(Dmitri Bashikirov),白健宇(Kun-Woo Paik)和许忠等。现师从老一辈法国钢琴大师多梅尼科-墨赫莱(Dominique Merlet)。[1]
2012年6月正式成立宋思衡多媒体音乐工作室。他的多媒体钢琴音乐会预示和展望了未来音乐形式的新方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2]
他同时也是作家,定期在《上海壹周》《头等客》《Numero》等杂志报刊中开设专栏。
演奏生涯
多年来他的职业演奏生涯足迹遍布全世界。日本东京三德利大厅(Suntory Hall),Sumida Triphony大厅,大阪NHK大厅,大阪交响乐大厅,法国巴黎夏特莱大剧院、Theatre Mogador、普莱耶尔音乐厅(Salle Pleyel)和Salle Gaveau,德国Beethoven-haus,波兰Dworek Chopina,瑞士日内瓦维克多大厅(Victoria Hall),爱尔兰国家音乐厅,美国旧金山戴维斯大厅,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加拿大温哥华音乐厅,卡尔加里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中山音乐堂,北京保利剧院,北京音乐厅,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澳门文化中心,香港文化中心,韩国首尔艺术中心等舞台上都曾经响彻过他的琴声。他也曾经收到国际最知名的音乐节如法国的拉罗克,德国的贝多芬,波兰的肖邦音乐节等的邀请,同时也和世界最顶级的乐团诸如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蒙特卡罗爱乐乐团,新日本爱乐乐团,瑞士罗曼德交响乐团,德国德雷斯顿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香港爱乐管弦乐团等合作演出。
2004、06年,他受邀担任在巴黎和摩洛哥举行的两项国际大赛的评委,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会主席雅辛斯基(A.Jasinsky)等名家一起开展评判工作,籍此成为世界级国际音乐大赛最年轻的评委之一。
2008年1月和4月他分别在环球DG唱片公司和法国的PASSAVANT唱片公司推出了专辑唱片,并在卢浮宫举行了唱片发售仪式,获得极高的评价。
同年五月他率领法国PAYS DE LOIRE国家交响乐团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奥运友好访问,取得空前成功,法新社和新华社在通讯中称为:弥合了两国因火炬传递发生裂痕的音乐破冰之旅。
2009年5月他作为驻院艺术家正式签约上海大剧院,成为了上海大剧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签约艺术家。 宋思衡是“多媒体独奏音乐会”的创始人,他用优美的音乐旋律配合相关的艺术影像,让观众的艺术想象不再束缚在抽象的音乐中,而营造出“音中有画、画中有音”的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更直接、更有感染力的艺术魅力。从09年《交响情人梦》多媒体独奏音乐会开始,他进行了一系列新颖的大型多媒体独奏会的创作,取得了极大成功,预示和展望了未来音乐形式的新方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2010年他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分院客座教授。9月在上海YAMAHA中心组织法国钢琴爱好者音乐节,作为法国政府世博期间的立项项目,16位法国钢琴家来沪进行五天的持续表演。
2010年圣诞夜,他又联合北京奥运会多媒体制作团队水晶石数字科技和著名新锐导演刘方琪在上海首演《肖邦。爱》宋思衡多媒体钢琴音乐剧,更加大胆的把钢琴音乐会,多媒体和话剧三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为多媒体音乐会的发展又跨出重要的一步。
2011年创作以"寻找村上春树"为主题的多媒体钢琴音乐会,宋思衡携手国际多媒体大奖获得者李竞菲,使用现代前卫的多媒体手法,制造各种意想不到的画面和设计,极富创意性地阐释了音乐和小说,还将现场即兴跟随视觉和文字的催化来演奏。在音乐会上,村上笔下的直子、羊男、小小人、百分百女孩、敢死队、金毛兽等人物与形象,将用巴赫、德彪西、斯克里亚宾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来传达,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视觉与听觉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3]
2012年2.14情人节以日本爱情电视剧为创作灵感举办"交响情人梦 "多媒体钢琴音乐会。
2012年九月德国汉堡交响乐团邀请参加欧洲巡演。
2012年12月他被上海市教委正式任命为“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最年轻的钢琴系教授。
2013年3月 上海、广州、深圳 当肖邦遇上李斯特--宋思衡钢琴独奏音乐会
2013年4月25日,“乐读巴金——宋思衡多媒体钢琴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上演。宋思衡将以肖邦《第二奏鸣曲》、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肖邦《第四叙事曲》等曲目,诠释他所领悟到的“带有强烈遗憾”的巴金文学气质。[4]
2018年6月著名旅法钢琴家宋思衡携手两台机器人,在上海“2018国际3D打印嘉年华”闭幕式上,为观众们呈现《宋思衡与机器人的音乐狂想曲》,引发观众尖叫声爆棚。现场,宋思衡与两台ABB机械臂一起合作完成《小星星变奏曲》、《魂斗罗钢琴版》、《机器人狂想曲》等曲目,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此次艺术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演出,创意感十足,令现场观众大饱耳福,引发尖叫声不断。[5]
2019年2月28日,钢琴家宋思衡和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正式启程返沪,圆满完美地结束了为期39天的美国巡演。从佛罗里达、西棕榈滩到克莱姆森、锡达福尔斯,宋思衡和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横跨美国东部和中部的14个州22个城市共计39天,完成了21场让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换来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乐评媒体的高度评价。
所获荣誉
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评委全票通过最高演奏家文凭
国际权威钢琴教授D.Bashkirov授予莫扎特音乐学院夏季大师班文凭
第二届摩洛哥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第六十一届法国巴黎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第六十一届法国巴黎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最佳独奏会奖
第三届葡萄牙VISEU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第十五届英国利兹国家钢琴大赛第四名
第一届法国Piano Compus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国际权威教授P.Entromont授予枫丹白露夏季大师班文凭
人物评价
德国贝多芬音乐节评,以他特有的阐释表现出他演奏的魅力,给人留下震撼的印象。人们在此能感受到他神话般的声音和清晰的音乐理解,以及华丽的热情和节奏。
法新社评论,完美、激情、辉煌,无可争论的冠军。
波兰肖邦音乐节评,充满了西方式的热情和东方式的思考,在他身上,东西方的文化得到了最独特的融合
《费加罗报》评,称他为“新一代欧洲古典乐坛的领军人物”。
法新社称他:“天之骄子”[6]
《南佛罗里达古典评论》评,“一副消瘦的身材却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宏大的声音,他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当他钢铁般的手指在钢琴上尽情展示的同时,他制造出了如水彩般细腻的音色变化!一连串轰鸣的和声托起整个乐队征服美国观众的心!”[7]
有新东西文化才能进步
宋思衡一直很忙碌。两次专访他,第一次,是他被宣布成为5位青年艺术家之一,踏上上海扶持他们的“粉墨佳年华”这个平台,11月,这个平台给他举行纯古典独奏音乐会;第二次,他是为自己新一年的多媒体钢琴音乐会“咪咪噜外滩迷失记”,参加主办方的宣传。
两次采访,他的身份不同,第一次,他是古典钢琴家,第二次,他是跨界音乐人。“我是想让古典乐焕发生机,但也被批评是"不务正业",”他告诉青年报记者,“但我认为我做的东西有价值。你有你这代人奋斗和坚守的东西,但我也需要创造点东西出来,只有这样文化才能传承的同时,不断进步、不断突破。不能说老是做跟以前人一样的事情,这没有意义。”
青年报:你在古典乐上的成绩已经很辉煌了,为什么要玩跨界?
宋思衡:现在的古典乐被越做越死。李斯特那个时代,女孩都欢呼着往台上丢手帕。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的即兴演奏也是出了名的,现在的作曲家不干这事了,艺术的活力在衰退。另外,从上世纪开始,随着作曲家越来越少,音乐演奏家开始不断重复诠释同一首曲子,并且开始自我标榜,神话演出台上的自己。音乐会原带互动性的欣赏习惯发生质变,观众与音乐家之间也产生了隔阂。[8]
宋思衡魂斗罗多媒体钢琴演奏
青年报:上音附小、附中、上音,然后再出国,那个时候想过完多媒体、玩跨界吗?
宋思衡:那时候没有。这是互联网造成的。我们读书时没有互联网,大家有一说一,该怎么样怎样,我认为是对的。现在互联网的东西多了之后,我觉得学生在接受方面反而有了障碍,因为太多了,所以他要去把一样东西学精是很难的。后面你要跨界,要有个依托,就是你的专业素养要是很好的,否则你的跨界就只是跟别人一起玩票,从艺术上没有说服力。
青年报:在古典乐比较繁荣的欧美,跨界的现状如何?
宋思衡:欧洲比较趋向于专业化,特别先锋的演出就特别先锋,传统的就特别传统纯古典,每一方都有小众的群体在支撑着。欧洲对电子音乐的探索、对科技的探索,都有专门的学院、专门的实验室来做,比如电子音乐实验室,是政府投钱的,不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
美国是另一种模式。很多实验性的东西,都会转到产业化。像拉斯韦加斯的演出,很多都是一开始实验室里试验出来的,然后就去演出,娱乐性的东西相对较多。欧洲的试验成果就是纯艺术、学术化的东西。
青年报:那上海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古典跨界方面的先锋吗?
宋思衡:中国发展时间有限,需要时间来沉淀,不能照抄美国和欧洲,需要找到自己的路。这方面上海有很多人在做,也做得不错。但上海乖宝宝比较多,听父母的话,这就有一种保守的趋势,不太敢闯。需要你押上身家性命时,不像北漂那样豁得出,这方面需要加强。
当然,相对保守是有历史原因的,是因为有好的文化传承,以前的东西占了那么多,不是能够轻易创造新的东西的。其实我们一开始遇到的压力很大,最简单的就是说你不务正业。但是我认为,你有你这代人奋斗和坚守的东西,但我也需要创造点东西出来,只有这样文化才能传承的同时,不断进步、不断突破。不能说老是做跟以前人一样的事情,这没有意义。现在的东西,即使有不成熟和怪异的地方,但这是你的东西,将来它会发展成什么样,你说不准的。
青年报:那你觉得在上海做跨界古典,能做出大师吗?
宋思衡:我觉得不要设硬性指标,不要急。你用什么来定义大师?你自己都还没想好。你比如说谭盾,50年前大概不会有人认为这样搞会成为大师吧?艺术是不断在进行颠覆和突破的,所以不要说大师,而是要鼓励所有的年轻人去创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像高晓松说的,诗和远方,不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房子车子,这才是关键。
也很难用受欢迎程度和票房来考量大师。布鲁克纳是大师吧?但在世时被骂得一塌糊涂,说他根本不懂音乐,演出根本没人听的。这个标准衡量是有问题的,怎能重蹈历史覆辙?艺术家会尽力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只需要静静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就好,只需要知道艺术在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就好。
[宋思衡简介]
宋思衡是80后最有成就的钢琴家之一,他在众多国际大赛中获奖,并都创造了华人最好成绩。特别是2004年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五大赛事之一,第六十一届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中,他历史性地成为了六十多年来第一位摘取桂冠并囊获多项特别奖的中国人。不过,他在国际乐坛的地位不仅仅是由他所获得的众多国际大奖,更是由他辉煌的职业演奏生涯所奠定的。如今,他在坚定不移地推行多媒体音乐会,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前辈点评]
跨界尚未统一 年轻人值得去做
作为老一代中国最著名的钢琴家,刘诗昆认为,世界钢琴的最热点,已经转移到了中国。然而,他同时也表示,在中国,包括在全世界,“现在有一点众所关注,那就是,当下是处于人类发展过程中科技飞速上升的时代,但相对来说,文化并未飞速上升,甚至从某些角度来说,某些艺术还像剪刀差一样,在飞速下降。”
在文化下降的时代,他也在关注一些创新和探索的东西。“像多媒体的探索,其实,严格来说,还不是正规的、正式的、纯粹的音乐艺术,而是音乐和电子、文化和科技结合的、带有一定新鲜感、娱乐性、满足人们好奇心,把当前资讯技术和传播系统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他说,“现在不仅是钢琴,别的艺术形式,搞跨界,做的人很多,门类也多,但确实,它们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的流派,不过,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年轻人,就应该去做、去闯。”
他说,所有的艺术,都需要创新,“不要说艺术,哪怕就是做服装的技术,也一直在探索,哪样做更好看,能长久得到人们的认可。我没法说鼓励或者不鼓励,它是一种现象。就像我鼓励手机的发展?我没这个资格,但我希望手机越来越发展。当然,发展中会带来很多问题,这需要解决。”
艺术家要有改变世界的野心
在古典音乐家里,宋思衡一直算不安分的。他总是时不时地对这个时代的浅薄与缺乏严肃精神吹胡子瞪眼一番,但一回头又喜欢把钢琴倒腾得多元、时尚。一面顶着旅法钢琴家、世界五大国际钢琴赛事——第六十一届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一位中国冠军,常年在国内国外与顶级交响乐团合作;一面自己折腾村上春树、巴金等文学作品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跨界”,在多媒体跨界上引领着潮流,与多媒体,文学,话剧,绘画,电影等艺术合作,跨界于流行,电子以及其他诸多不同音乐领域。这不, 2016年3月18日他与电子音乐家B6合作,在上海音乐厅上演一部全新的改编自古典传统曲目《肖邦24首前奏曲》的全新电子音乐版的作品《日与夜》又将与观众见面。[9]
记者:有人说您是个不务正业的艺术家?
宋思衡:对我来说之所以要“不务正业”,正是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改变世界的野心。以前单单做一个传统钢琴演奏家,很多人会问你的往往是你一年多少场演出,出场费多少,有多少名气。自从我“不务正业”开始做多媒体,做跨界之后,很多人开始和我谈论音乐,谈论未来,谈论音乐中最美好的东西。我想,这正是我需要的。
记者:您觉得多媒体音乐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宋思衡:与传统音乐会相比,多媒体音乐会更注重体验、分享与互动。一般来说,传统音乐会具有较强的说教性,并且往往带有庄重的“仪式感”,这种模式和西方的传统宗教文化有很大关系,可能会让观众与音乐家产生距离。然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文化的差异对“仪式感”的建立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再者,如今发展到互联网时代,当知识、资源不再被垄断,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信息并有自己的见解,那么传统音乐会中的“说教性”便不适用于这个时代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音乐会应该更注重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而弱化单纯的说教。多媒体音乐会增添了直观的视觉呈现、故事情节的融入、和音乐贴近的现实体验等, 这会使观众更容易地进入音乐中,激发想象力,给予观众强烈的感受。
记者:您创作的两部多媒体独奏会都与文学作品有关,都是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带来的灵感吗?
宋思衡:对。交响情人梦获得成功以后对我是个不小的鼓励,之后我们还做了话剧与音乐会结合的《肖邦-爱》,也非常有趣。我开始注意到多媒体赋予音乐会的一种立体的而不是过去单一的呈现功能。正好那个时候我读了不少村上的书,很有感触,觉得这个东西好像做多媒体音乐会最合适。村上的文学作品里面它的结构感特别好,而且很新颖。他自己很懂古典音乐,也是很博学的。村上还有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他描绘了很多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这个特别适合与抽象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当时我们《寻找村上春树》音乐会邀请了村上的中文翻译家林少华老师来观看,他也带来了很多上海作协的作家朋友一起来。当时他们觉得这个形式特别震撼,比以往的读书会,书展更能展示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于是后来就违约了《“乐”读巴金》这样一部类似的作品。
视频
宋思衡 土尔其进行曲
参考资料
- ↑ 宋思衡 ;豆瓣网
- ↑ 国家大剧院:宋思衡多媒体钢琴音乐会,乐器学习网,2016-09-05
- ↑ 宋思衡多媒体钢琴音乐会再次上演 黑白键上捕捉村上; 东方娱乐,2011-08-11
- ↑ 80后钢琴家宋思衡展示“巴金文学里的音符”; 凤凰网,2013-04-22
- ↑ 钢琴家宋思衡与机器人上演《音乐狂想曲》; 网易娱乐 ,2018-06-06
- ↑ 你保证没见过的钢琴家另一面 | 宋思衡; 搜狐网 ,2017-07-21
- ↑ 钢琴家宋思衡美国巡演收官 一曲《黄河》赢得观众的心; 东方网,2019-02-28
- ↑ 宋思衡:有新东西文化才能进步和讯新闻,2015-11-04
- ↑ 宋思衡:艺术家要有改变世界的野心;和讯新闻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