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美洲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美洲鷲
原圖鏈接

黑美洲鹫(学名:Coragyps atratus),[1]亦称为黑头美洲鹫,是美洲鹫科黑美洲鹫属中的唯一一种,从美国东南部到南美洲都有分布。虽然黑美洲鹫分布广泛,但仍然不及同科的红头美洲鹫(由加拿大至火地群岛均有分布)。尽管黑美洲鹫的名称和外表与欧亚大陆的秃鹫相似,但亲缘关系并不相近。欧亚大陆的秃鹫属于鹰科(同科的亦包括鹰、鸢、鹞等),而黑美洲鹫则属于美洲鹫科。

黑美洲鹫多栖息于相对开放的环境,例如疏乱的树林或灌丛中。黑美洲鹫的翼展可达1.5米(5英尺),属大型鸟种,但比起美洲鹫科的其他6种,它却是体型最小的一种。黑美洲鹫全身有黑色的翅膀和羽毛,头和颈部裸露灰黑色皮肤,钩嘴较短。

黑美洲鹫是吃腐肉的清道夫,也会吃蛋或动物幼崽。在一些人类居住的地方,也会在垃圾堆中找食物。黑美洲鹫通常依靠敏锐的视觉或跟随着其它嗅觉灵敏的鹫觅食。由于缺乏鸣管(鸟类的发声器官),它们只能发出咕噜声和低沉的嘶叫声。它们一般在洞穴、树木凹陷处中或直接在空旷的地上孵卵,通常一年会生生育两只幼鹫,用反刍的方法给幼鸟喂食。

在美国,黑美洲鹫是受到1918年候鸟协定法案保护的鸟类。在玛雅文化中,黑美洲鹫同其他美洲鹫科鸟类一样,是死亡的象征。

物种历史

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的年代,黑鹫的史前种Coragyps occidentalis曾分布于今天黑鹫所分布的地域范围中。和现今的黑美洲鹫相比,更新世黑鹫的体型要大10-15%左右,具有更扁平更宽的喙。更新世黑鹫占据了和黑美洲鹫相同的生态位,并且确实曾在晚冰川期通过缩小体型演化为今天的黑美洲鹫。根据骨骼化石的良好记载,鹫种在演化动力学中少见地留下了两个渐变种,而人类必定曾经目睹了这场演化的最终阶段:在俄勒冈达勒斯附近的五英里急流,一个古印第安时期至古风时期(公元前9000-8000年)的贝冢里曾出土一块这种已灭绝物种的骨骼亚化石。

在缺乏更多资料的情形下,黑美洲鹫祖先的化石(或亚化石)并不一定来自那些生活于更新世或更近年代的物种:现代鸟类中出现与其祖先类似大小的体型变化也有发现。因此,希尔德加德·霍华德(Hildegarde Howard)于1968年将分布在墨西哥的C.o. mexicanus和分布于美洲更北方地区(如Rancho La Brea)并构成主要亚种的C. o. occidentalis区分开来。分布在南方的更新世墨西哥黑鹫和今天的黑美洲鹫具有相同大小的体型,从而辨别它们只能通过它们稍微更加强壮的跗跖骨以及更扁更宽的喙,但即使这样还需要得知化石的发现地点才能进一步得到确定。由于Coragyps occidentalis和当今的黑美洲鹫形成了同一个演化连续体而非两个或多个演化支,有些研究者将Coragyps occidentalis的分类单元归入黑美洲鹫中。

形态特征

黑美洲鹫是一种大型的猛禽,身长65厘米(25.5英寸),但是美洲鹫科中体型最小的,双翼展开可达1.5米(5英尺),重量约为2至2.75千克(4.5至6磅)。全身主要覆盖有光泽的黑色羽毛,而头部和颈部没有羽毛,皮肤是带皱的深灰色。虹膜棕色,在上眼睑有一排不完整的眼睫毛,下眼睑有两排。腿呈灰白色,脚上有两个前脚趾比较长,并且之间有蹼。黑美洲鹫的脚是扁平的,爪相对较钝,不善于抓取东西。

黑美洲鹫的鼻孔间没有鼻中隔,只有齿孔,因此可以从侧面看穿鸟嘴。黑美洲鹫具有宽大但相对较短的翼,初级飞羽的底端是白色的,这在翅膀下侧的边缘处形成了飞行时可见的白色区块。黑美洲鹫的尾翼呈方形并且很短,当双翼收起时尾翼刚刚能越过翅膀的后缘或与尾齐平。黑美洲鹫的亚种之间存在有体型差异,其实这都是遵循博格曼法则的;而后翅上着色的白色区域大小亦如是。不过,由于这些差异在全部范围内很有可能是渐变的,黑美洲鹫往往被认为是单型的物种。

2005年,人们在厄瓜多尔的Piñas发现了一只白色的黑南美洲鹫。它全身覆盖著白色的羽毛,只有脚踝尾巴以及尾巴下方的一些羽毛是黑色的。由于它的皮肤呈正常的深色,并且它来自一个大约有20个羽色正常黑南美洲鹫组正的小群,因而这个现象并不被认为是白化。

栖身环境

黑美洲鹫的栖息地相对固定,只有在最北面分布的少数黑美洲鹫会在短距离内迁徙,其余地方的黑美洲鹫会在某些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小范围的移动。黑美洲鹫喜欢栖息在点缀有树木或灌木的开阔地,它们也出没在潮湿的低地森林、灌丛带、草地湿地沼泽牧场以及被严重损毁的森林中。黑美洲鹫习惯于低地,因而在山地中很少见到它们的行踪。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翱翔或栖息在篱笆桩或枯木的上方。

生活习性

  • 飞行

黑美洲鹫会飞到高空寻找食物。在滑翔时翅膀伸展呈水平。在短程飞行中,振翅频繁。它的翅膀相对较短,只能形成一个较小的帆面,所以飞行的效率比其他秃鹰低。 [与红头美洲鹫相比,黑美洲鹫在飞行中振翅频率较高。当发现有其他动物接近或收到惊扰时,黑美洲鹫会开始呕吐,目的是为了警告外来者并减轻自身的重量以便飞行。

  • 发声

由于没有鸣管,黑美洲鹫和其他新世界秃鹰一样,几乎不具有发声功能。通常它们是沉默无声的,但有时也会发生轻微的嘶嘶声或哼声。

  • 食物

黑美洲鹫通常是集体觅食;一群黑美洲鹫能够轻易赶走一只通常单独在尸体上进食的红头美洲鹫。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黑美洲鹫的主要食物是腐肉。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它们也会在垃圾堆中寻找食物,有时也会偷蛋或破坏一些植物,甚至伤害或捕杀新生或残疾的哺乳动物。和其他秃鹰一样,处理腐肉的习性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避免了腐肉导致的疾病在自然界中滋生蔓延。黑美洲鹫觅食主要依靠视觉或跟随美洲鹫科中的其他嗅觉灵敏的秃鹰来寻找动物尸体。美洲鹫科中红头美洲鹫、小黄头美洲鹫和大黄头美洲鹫的嗅觉灵敏,它们贴近地面飞行时能通过嗅觉发现覆盖在森林植被下的动物腐肉的味道(乙硫醇气体)。而对于王鹫和黑美洲鹫而言,由于它们缺乏这种通过嗅觉觅食的能力,就会跟随在那些秃鹰后面寻找腐肉。进食时黑美洲鹫具有侵略性,有时甚至会驱赶体型稍大的红头美洲鹫。 黑美洲鹫偶尔也会以家畜和鹿为食,它是美洲鹫科中唯一一种猎食家牛的鹫类。它们偶尔会骚扰正在分娩的家牛,但主要是猎食一些刚出生不久的小牛,因为小牛在刚出生几个星期之内时还不会对黑美洲鹫的接近产生警戒。通常黑美洲鹫会群体围攻一只小牛,然后去啄它的眼睛、鼻子或舌头,小牛便会因此受惊而被鹫群捕杀。

分布范围

黑美洲鹫分布于新北界和新热带界,范围包括美国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部。在南美洲,黑美洲鹫的分布范围延伸至智利中部和阿根廷;而它们在加勒比海的群岛上也有发现。

繁殖方式

黑美洲鹫的繁殖习性会因所居住的纬度而有所差异。例如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黑美洲鹫交配繁殖不会早过3月,而在佛罗里达州的黑美洲鹫早在1月便开始了。在南美洲,阿根廷和智利的黑美洲鹫早在9月就会产卵,而南美北部的黑美洲鹫通常要等到10月。南美洲有些地区的黑美洲鹫的产卵日期甚至比这还要晚——例如特立尼达地区的黑美洲鹫直到11月才会产卵,而在厄瓜多尔的黑美洲鹫有可能等到2月。黑美洲鹫一般通过一个求偶仪式来配对,仪式是在地面上进行的:数只雄鸟将雌鸟围在中间,并且部分张开它们的翅膀,头部上下摆动,以表现自己来吸引雌鸟的注意。它们有时也会进行求爱飞行、潜水或在已选择巢穴附近互相追逐。

新大陆的黑美洲鹫不会筑巢,而是把蛋产在两块巨大岩石中间的空隙,在隙里放置一些树枝。雌鹫通常会产下一至三枚蛋,并孵化约33至35天。幼鸟和成鸟雏羽的变化很小。幼鸟换羽后羽毛丰满时,看起来几乎跟成鸟差不多。黑美洲鹫通常会在出生后三个月后离巢飞翔,会与父母一起在在大群体中生活几年。

保护级别

2012年,黑美洲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在美国,黑美洲鹫受到《候鸟条约法案》保护。根据该法案,获得、杀害或拥有黑美洲鹫都属于违法,最高刑罚为罚款15,000美元及监禁六个月。

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象征

黑美洲鹫会捕食初生的家畜,牧场工人因此将其视为威胁。黑美洲鹫和其他种类鹫的粪便可能会危害甚至杀死植物。在美国,黑美洲鹫受到《候鸟条约法案》保护。根据该法案,获得、杀害或拥有黑美洲鹫都属于违法,最高刑罚为罚款15,000美元及监禁六个月。现时黑美洲鹫的族群规模维持稳定,并没有达到成为濒危物种的标准(在十年或三代之内数量减少超过30%),因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黑美洲鹫常在玛雅古抄本中以各种各样的玛雅人象形文字出现。它们通常都被视作为死亡的象征。这个物种缺乏王鹫具有的宗教性。虽然一些古代的浮雕表现出了黑美洲鹫拥有的宽鼻孔和钩喙,却缺乏王鹫较有标志性的特征,所以仅认为是一种“神鹫”而不确定就是黑美洲鹫。

黑美洲鹫曾出现于两枚不同的邮票上,分别是1990年于圭亚那及1994年于尼加拉瓜


參考文獻

  1. 黑美洲鷲簡介.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