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鹰鹃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目/科/属 鹃形/杜鹃/鹰鹃 迁徏状态 夏候鸟 普遍性 普遍 体长/体重 38-40cm/约150g |
别名:大慈悲心鸟,雌雄同型。虹膜橙黄色。眼圈黄色。嘴灰黑色。脚鲜黄色。
- 雄鸟
- 头、颈至上胸及背鼠灰色,翼深灰色。
- 腹面近白色,通常有约10条黑色横纹。横纹较粗且间隔较大杜鹃宽。
- 尾下覆羽染皮黄色,有黑横斑。
- 尾羽灰黑色,羽轴具白斑,末端白。
- 雌鸟
- 灰色型,上胸及颈侧染棕褐色。
- 赤色型,头及体背赤褐色,密布黑横斑。
- 尾羽愈近末端黑横带较宽。
- 亚成鸟羽色黯淡,头及体背有白色羽缘。
栖地&习性
栖息丘陵至中、高海拔山区,偏好高大茂密落叶和常绿的林木区,尤其是橡树。
托卵寄生。生性隐密,不易观察,易听其声,不见其踪影。
饮食昆虫,主要是毛毛虫(包括毛茸茸的物种);还有半翅目,蚱蜢,甲虫,虫子,蟑螂,蚂蚁和蜘蛛及浆果。
繁殖
W喜马拉雅山的品种为4月至7月,阿萨姆邦为4月至6月。缅甸4月至5月有卵(2月至6月下旬下蛋)。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春末繁殖期开始,从清晨至半夜比白可听闻。急促而连续地鸣叫,似"jihigokoro"音,似日语"慈悲心"。尾音上扬。
外观相似性
北方鹰鹃体型较小,嘴基及先端黄色,腹面红棕,且无黑褐色粗纵斑及横斑。后颈有白色横条斑,三级飞羽有白色宽羽缘,尾羽末端红棕色。
棕腹鹰鹃体型较小,嘴基及先端黄色,腹面红棕,且无黑褐色粗纵斑及横斑。三级飞羽有白色宽羽缘,尾羽末端红棕色。
分布
喜马拉雅山,从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到尼泊尔,纳迦山,曼尼普尔邦和梅加拉亚邦,从此E到中国(四川,从N到黄河下游R谷),台湾,从S到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冬季主要来自印度东北部和泰国,南至印度南部,马来西亚半岛,安达曼群岛,圣达斯和菲律宾。[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large hawk-cuckoo,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