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魔法風雲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魔法風雲會
圖片來自nownews.com

魔法風雲會Magic: The Gathering,簡稱:MTG),簡稱魔風。是一種交換卡片遊戲,设计者为李察·加菲(Richard Channing Garfield),由威世智公司(Wizards of the Coast)出品,第一个系列出版于1993年。在进行游戏时,双方各用一套卡牌进行,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以上进行游戏。

《魔法風雲會》在台湾2005年以前由尖端出版代理,2005年後則由威世智公司直營。

2002年推出線上版《魔法風雲會Online》(MTGO),只支援Windows平台並只有英文版。威世智內部工作室「Magic Digital Studio」在2017年9月推出《魔法風雲會:競技場》,目前在软件测试公开测试階段,已知正式推出時會支援WindowsmacOS。但由於遊戲是以Unity引擎開發,故日後支援其他平台的可能性也相當高。

截至2018年9月,威世智指出,在2008年和2016年間,該公司已發行了超過200億張《魔法風雲會》卡片。

游戏概述

卡牌

一张万智牌卡牌通常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 卡牌名称:位于牌的左上角。
  • 施放费用:位于牌的右上角。是一组数字和符号的组合,用以表示如果你要施放这个咒语,需要准备什么类型的法术力。(有些牌有特殊的支付费用,它的说明在规则叙述上显示)。如今此用语被称为“法术力费用”(Mana Cost)。
  • 卡牌插画:位于牌的正中。每张卡牌都有一幅插图来给予牌手此牌“视觉上”的形象,除此之外,插图在游戏中并无用途。
  • 类别栏:位于牌的插画下方靠左的位置。万智牌此游戏中有七种基本卡牌类别:地、生物、鵬洛客(台灣玩家習慣稱為『旅法師』)、结界、神器、瞬间,以及法术。
  • 系列标志:在类别栏右侧的标志便是“系列标志”,用以告知此牌出自哪一个系列。此外,该标志还能表示此牌的稀有程度。(金色代表稀有,銀色代表非普通,黑色代表普通,自《阿拉若斷片》紅色代表秘稀,比金色更為稀有)
  • 文字框:用于放置这张卡牌在游戏中作用的描述(规则叙述)。在一些牌上还会有以斜体或不同的字体印刷的,关于这张牌一些叙述性的文字(背景叙述)。
  • 插画作者,版权信息及卡牌收集编号:位于牌的左下角。
  • 力量/防御力框:仅属于“生物”这个类别的牌具有,位于牌的右下角,由用斜線分开的两个数字表示,用于大体地表现出该生物的厉害程度。
    • 力量:由在斜線左側的数字表示,描述生物在战斗中能够造成的伤害。
    • 防御力:由在斜線右側的数字表示,描述生物能够承受的最大伤害。当它受到的伤害数值超过了其防御力时,该生物便被置入坟墓场。
  • 卡牌边框:卡片周围的黑色或白色边框用于表示此牌出自的系列。在“核心系列”中印制的牌会拥有白色的边框,而在“扩充系列”中印制的牌会拥有黑色的边框,即使这张牌的名字相同。此外,卡牌边框还能告诉你这张牌能不能用于比赛之中:只有黑色或白色边框的牌才能用在比赛中,其他颜色边框的牌都不行(如鸡飞版和節日特別)。

顏色

在魔法風雲會中,總共有五種顏色,他們分別是:(W),(U),(B),(R) ,(G)。每種顏色和其相鄰的顏色互為友好色,不相鄰的顏色互為敵對色。擁有一種以上顏色的牌屬於“多色”。另外還有“無色”(不屬於顏色)。

  • 白色:白色代表著法治,秩序,以及組織。 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居住著士兵僧侶天使,並提供了白色魔法力。
    • 友好色:藍、綠
    • 敵對色:黑、紅
    • 主要生物類別:人類士兵僧侶天使
    • 白色魔法能夠點醒進攻生物,使其改過自新;也可為己方的生物提供強有力的保護,生物攻防。能力僅次於綠色,魔法種類十分齊全,強化,回复,復活,去除,清場,沒有明顯弱點的顏色,唯一的弱點是手牌補充手段是所有顏色中最弱,另外大部分會改變遊戲規則的魔法都屬於白色(如:每回合只能施放一個魔法;攻擊時必須支付費用)。
    • 代表物:結界、生物(正負面)、神器
    • 代表生物異能:先攻、繫命、警戒
  • 藍色:藍色魔法的力量在於計策與操弄; 海島提供藍色魔法力,也就是深海與長空的顏色。
    • 友好色:白、黑
    • 敵對色:紅、綠
    • 主要生物類別:人魚[1]魔法師虛影龍獸史芬斯
    • 藍色法術師們通常在做出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動作之前,深思熟慮著。藍色擁有能對付其他任何顏色的反制咒語,還有能夠調整手牌的力量。自古到今證實,藍色幾乎不過問生命值,破壞,如同其他顏色幾乎不過問反擊,回手,抽濾牌,橫重置控制。藍色扭曲時間的能力及魔法控制力,讓它的速度超過紅色,而魔法力(魔法)永遠是多時間的快。而神器的代表色也早已是藍色,這使得這個破壞力最低的顏色擁有最大的援助以及壓迫性。
    • 在T1.0,T1.5的禁限牌中,藍色+無色就佔了大半〜通通拿來組一副牌就可以用了。
    • 「深藍」一出即顯示:純藍色可以把無色當魔法力源,可以跳過魔法力限制用手牌控場,更可以用抽濾牌當凶器,直接讓對手投降。
    • 代表物:神器、瞬間、巫術
    • 代表生物異能:飛行、閃現、不能被阻擋
  • 黑色:黑色魔法關乎死亡,疾病,不計後果取得力量。 黑色魔法來自潮濕、潰爛、腐敗的沼澤
    • 友好色為藍,紅
    • 敵對色為白,綠
    • 主要生物類別:殭屍骷髏吸血鬼惡魔
    • 黑色魔法在得到強大的威力的同時,往往得付出代價。黑色法術師們長於破壞對手的心智,以及將己方死去的生物起死回生。黑色是在藍色之後更萬能的顏色,而跟藍色比起來只差在性能的專精度......因為他近乎萬能。在T1.0,T1.5的禁限牌中,扣掉藍色+無色,剩下的多半是黑色。這個對所有事物都帶負面的顏色可以破壞,棄牌,去除,扣血,但同時可以抽濾牌,找牌,加血,再利用,產生魔法力就如同與惡魔的交涉:只要付出代價,他可以完成你要的。
    • 代表物:生物(負面),巫術
    • 代表生物異能:死觸、威懾、消滅目標生物
  • 紅色:紅色魔法總是包含著火焰,狂熱,巨石和岩漿的風暴。 紅色魔法力來自山脈火山地帶。
    • 友好色:綠、黑
    • 敵對色:藍、白
    • 主要生物類別:鬼怪
    • 與藍色的法術師截然不同的是,紅色的法術師往往不會將事情考慮周全,而是做了再說。紅色的法術師有大量能造成直接傷害的魔法,也有很多破壞神器的魔法,他們擅長破壞有實體的東西,但對於那些無形的東西則束手無策,因此他們沒有對付結界的手段,在遊戲中,用到比試運氣,如拋硬幣的卡牌往往是紅色的。
    • 代表物:地牌(負面),神器(正負面),生物(負面),巫術
    • 代表生物異能:先攻、敏捷、連擊
  • 綠色:綠色法術力,表示著滿溢在深邃樹林間自然的脈動綠色,是成長,生命及蠻力的顏色。
    • 友好色:白、紅
    • 敵對色:藍、黑
    • 主要生物類別:妖精、亞龍和多頭龍。
    • 綠色的生物往往蘊含著魔法的力量,在需要時能夠加速事物的成長。綠色的法術在強化生物方面得心應手。綠色的生物攻防能力是最高,基本上綠色的生物沒有飛行能力,但部分生物會有延勢(具有延勢異能的生物可以阻擋具有飛行異能的生物)。綠色重視自然,因此綠色的魔法有著大量破壞非自然之物的手段,例如去除結界和神器,但缺乏去除生物的手段,直到依尼翠環境後才出現互鬥異能(目標由你操控的生物與目標不由你操控的生物互鬥(它們各向對方造成同於本身力量的傷害))後,互鬥異能成了綠色的魔法主要的生物去除手段。
    • 代表物:神器(負面),生物
    • 代表生物異能:踐踏、延勢、產生魔法力,永久性的
  • 無色:神器和地並稱作無色,而“無色”並非一種顏色(近來也開始出現有顏色的神器,也有出現一些無色的非地非神器魔法)。

基本规则

进行游戏(在万智牌语言中被称为对战)的双方必须有各自的一副牌的组合(称作套牌,它的组成受到一些规则的限制)。在对战开始的时候双方各有20点生命(一种计分方式)。游戏的目标是用手中的卡牌设法将对方的“生命”降至0或以下,或迫使对手牌庫沒有牌可抽,或當玩家累積10個以上的中毒指示物,或利用特殊咒语使其输掉此盘游戏。

套牌的组成规则包括:

  1. 每副套牌至少必须包含60张卡牌;
  2. 每副套牌可預備備牌,備牌至多可包含15張卡牌。
  3. 在每副套牌中,除基本地外,名字相同的卡牌不允许超过4张;
  4. 在正式的比賽中,另外有禁牌以及限牌的存在,禁牌禁止放入套牌,限牌只允許放入1張(現時只有Vintage有限牌的設定)。每年四次新系列發售前,DCI都會宣布是否更新禁牌以及限牌列表。

遊戲進行步驟為:

  1. 回合開始階段(分為三步驟:重置、維持、抽牌),
  2. 戰鬥前的行動階段,
  3. 戰鬥階段(分為九個步驟),
  4. 戰鬥後的行動階段,
  5. 回合結束階段(分為兩步驟)。

第五版以前的規則為

  1. 重置階段,
  2. 維持階段,
  3. 抽牌階段,
  4. 戰鬥前的行動階段,
  5. 戰鬥階段,
  6. 戰鬥後的行動階段,
  7. 結束階段。

從第六版開始,使用堆疊的概念來進行遊戲(越後施放的魔法或異能越快結算)。

卡牌類別

按每張卡牌在遊戲中的用處不同,可分為以下幾大類,他們各自還具有不同的“副類別”,有部分會有超類別(傳奇,基本,部族)或複合類別(如神器生物,結界生物)。

  • 地(Land):在魔法風雲會遊戲中,地是魔法力來源的象徵。進行對戰的雙方必須從各自的地中汲取足夠的魔法力之後,才能使用相對應魔法力的咒語。
    • 以下五種地牌被稱為“基本地牌”:平原、海島、沼澤、山脈、樹林。所有的基本地牌在卡牌類別欄中會註明為“基本地”,這五張牌在套牌中不受“同名牌僅限放4張”規則的約束。
  • 生物(Creature):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大到龍,小到昆蟲,都佔有一席之地。生物是降低對手生命值的有效手段。
    • 生物還有一個或多個“生物副類別”,用於描述生物確實的種類。目前的基本格式是“生物~(種族)/(職業)”,如“生物~人類/士兵”
  • 神器(Artifact):這是上古遺留的神秘器械,包含著一些巨大的力量。
    • 有些神器具有“武具”此副類別。武具代表了武器、甲胄,或者其他可以讓你生物利用的物品。武具必須通過“配帶(Equip)”到生物身上後才能使佩戴的生物得到增強。
    • 有些神器具有“載具”此副類別。它們是具有潛力的神器。但它們沒辦法發動自己殺向對手。每個載具都具有“搭載(Crew)”異能,能將它變成神器生物。
  • 結界(Enchantment):這是它會一直伴隨著你的魔法,為你提供法術的協助(它分為附著性結界及廣泛性結界)。
    • 結界分為停留在場上,影響整個對局的“廣域性結界”(Global Enchantment),和結附於每個不同的永久物上面,對其發揮作用的的“區域性結界”(Local Enchantment)。從2005年8月開始,所有的“區域性結界”都具有“靈氣(Aura)”的副類別。
  • 鵬洛客(Planeswalker)(或稱為旅法師):洛溫系列開始新加入的類別,鵬洛客是你可以請出來的強力夥伴,在他們的忠誠值歸零前每個回合都可使用一次強大的技能幫助玩家。

以上這五種類別的牌,統稱為永久物(Permanet),因為他們使用後會停留​​在場上,與下面兩種非永久物(Non-permanent)的咒語不同。所有的永久物牌都只能在自己的回合中使用。

  • 巫術(Sorcery):巫術的用途極為廣泛,既可以消滅對手的生物,又可以增強己方場面上或者手牌的優勢,還可以利用法術直接將對手置於死地。值得注意的是,巫術只能夠在自己的回合的主要階段中且推疊為空的情況下使用。
  • 瞬間(Instant):是一種可以在任意時間都可以使用的卡牌,包括在對手的回合,以及咒語釋放之後、結算之前。是打亂對手計劃的好幫手,使得對局充滿變化。

稀有度

  • 普通牌(Common)
    • 在15張補充包會中出現11張,因在不同的包中,同一張牌出現頻率高,被稱為“普通牌”。
    • 在白邊的版本中,通常只有十張普通牌,另加一張基本地。
    • 從《出瑞斯記》開始,所有普通牌在卡牌上以黑色的系列標誌印刷。
  • 非普通牌(Uncommon)
    • 在15張的補充包中會出現3張,較之普通牌,其出現頻率略低,因此得名。
    • 從《出瑞斯記》開始,所有非普通牌在卡牌上以銀色的系列標誌印刷。
  • 稀有牌(Rare)
    • 在15張的補充包中會出現1張,出現頻率低。
    • 從《出瑞斯記》開始,所有稀有牌在卡牌上以金色的系列標誌印刷。
    • M15及以後印刷的稀有牌加入了全息防偽標誌。
  • 秘稀牌(Mythic Rare)
    • 在8包的補充包中會出現1張,出現機率極低。
    • 從《阿拉若斷片》開始,所有秘稀牌在卡牌上以紅色(現改為赤金)的系列標誌印刷。
    • M15及以後印刷的秘稀牌加入了全息防偽標誌。
    • 11普通牌-3非普通牌-1稀有牌(或秘稀牌)的稀有比例並沒有明文規定,如:近代大師的比例為10普通牌(沒有基本地)-3非普通牌-1稀有牌(或秘稀牌)-1閃卡,依尼翠和黑影籠罩的補充包有一定比例沒有基本地牌而有一張雙面卡列表卡。
閃卡

在15張一包的補充包中或75張(含30張基本地)的比賽用牌中,有時會有以1:70比例插入的“特卡”,俗稱“閃卡”。閃卡較之稀有牌更為稀少,更富有收藏價值之外。自從閃卡出現後,DCI舉辦的各類比賽的紀念牌便都以閃卡發放。

第一張真正廣泛流傳的閃卡應該算是在1998年9月26日舉行的《克撒傳》售前現開賽中作為參賽紀念送出的《閃電龍》。而更多的閃卡則是在隨後發行(98年10月)的《遠古遺產》中隨機插送。此時中文版閃卡並未出現,在補充包中隨機插入的是英文版閃卡。

第一個具有中文閃卡的系列是《宿敵》,於2000年發行。之前的版本——《天命之戰,1999》,《瑪凱迪亞,1999》插入的都是英文版閃卡。

第一個具有簡體中文閃卡的系列是《時空轉移》,於2002年發行。

中文版

万智牌一开始的几个版本——Alpha,Beta和Unlimited——都是仅有英文版的存在。到Revised Edition后才出现了意大利文德文法文的版本。而中文版的万智牌,是直到第四版才有。中文版的第四版是繁体字的版本,在台湾、香港销售。中文的万智牌第四版包含了370张不同的卡牌,于1996年出版。而第一个中文的专家级系列是《憧憬(Visions)》,是Mirage环境的第一个子系列,包含167张不同卡牌,于1997年推出。随后的《晴空號傳說(Weatherlight)》(1997年)、《第五版》(1997年)、《暴风雨(Tempest)》(1997年)、《天罗城塞(Stronghold)》(1998年)、《出瑞斯记(Exodus)》(1998年)也有繁体中文版的同步推出。

在1998年的时候,中国内地也开始出现了万智牌。第一个具有简体字版本的万智牌系列“核心系列”是《第五版》,由于这个第五版推出的时间较其他语言版本晚了将近1年,所以简体中文版的第五版牌有与其他版本不同的地方:1.其他语言版本(包括繁体中文)的《第五版》有449张卡牌,而简体中文版只有350张。2.其他语言版本的卡牌中并没有出现系列符号,而简体中文版的卡牌上出现了系列标志——罗马数字V。这些都应该是出于为了与当时推出的其他系列一致卡牌外观和结构相一致的考虑。

1999年,《克撒传》发售。《克撒传》是第一个既有繁体中文、又有简体中文,且两者卡牌数目相同的系列。但是,《克撒传》的后续两个小系列《远古遗产》和《天命之战》以及在接下来的一个环境——玛凱迪亚环境(包含《玛凱迪亚》、《宿敌》和《预言》三个系列)中又仅有繁体中文卡牌的出版。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当时中国内地万智牌代理的更迭所导致的。

简体字的万智牌重新出现是在2000年,玛凱迪亚接下来的大战役环境中。2000年10月3日,《大战役》的商品在全世界同时被摆上了货架,这次是简体中文卡牌第一次全世界同步发行。大战役环境的全部三个系列(《大战役》、《时空转移》和《启示录》)都有简体中文版的推出,从此,简体中文卡牌的出版开始与世界同步。

在接下来的两个环境——奥德赛环境和石破天惊环境中,简中和繁中卡牌的出版一直正常。但这种情况仅维持到了秘罗地环境的第一个系列《秘罗地》,从秘罗地环境的第二个系列《玄铁》开始,威世智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停止了滯銷的繁体中文卡牌的出版工作。当时停印繁體的決定曾激起繁体中文卡牌使用者极大的不满。从《玄铁》系列开始,简体中文成为万智牌游戏當時唯一的中文版本。直至2010年7月,於《核心系列2011》開始重新推出繁體中文版本至今。

在出版的简体中文卡牌中,这些卡牌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插画。由于每张卡牌都有一幅插画,而根据威世智公司的说法:“中国政府对境内的媒体具有严格的控制及审查,卡牌也不例外,除了描绘性及暴力的插画外,人体骷髅的描绘也不允许出现在卡牌上。”,所以在描绘“不死”生物以及骷髅时,在简体中文卡牌上都会有所修改,甚至替换。

系列

根据版本中是否会出现新的卡牌,可以将万智牌游戏中所出版过的系列分成两类:核心系列延伸系列。所有的万智牌延伸系列,以及所有第六版(含第六版,简体中文则是从第五版开始)以后的核心系列,都有了一个系列符號來说明该牌出现的版本。系列符号通常被印刷在万智牌卡牌靠右的位置,插画下方,文字叙述框上方。

系列推出前會有預覧活動,官方會在官網或非官方的MTG網站上公佈該系列的牌張,大系列會在1個月前進行預覧,小系列會在3個星期前進行預覧。

核心系列

核心系列(Core Sets)是魔法風雲會發行的其中一些系列的统称。核心系列於2015年推出最後一個版本-Magic Origins後,在2018年重新推出核心系列2019。这些系列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通常包含三百張左右的卡牌。
  2. 某些该系列里的牌曾经在以前出版的系列中出现过(称为“重印”)。
  3. 万智牌一开始的两个系列Alpha和Beta也被认为是“核心系列”。

另外,每一个核心系列中包含5种基本地牌,现在的每张基本地牌都会有4种不同的图画。

影片

老爹講魔法風雲會 核心鵬洛客 起源故事 一起點燃火花吧!

參考文獻

  1. 人魚,教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