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駱駝墩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駱駝墩遺址位於中國江蘇省宜興市新街鎮塘南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遺址地處宜溧山地向太湖平原的過渡地帶,現存面積約25萬平方米。遺址分南、北兩區,兩區相隔約500米。2001年11月~2002年7月,南京博物院與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包括墓葬52座、瓮棺39座、灰坑5座、房址3座、大型貝類及螺殼堆積1處、祭祀遺蹟4處,還發現了崧澤文化時期的墓葬1座、灰坑2座,良渚文化時期的墓葬3座、灰坑3座,以及廣富林文化時期的文化堆積等。遺址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約400件,以及各類動物骨骼標本約2000件。發掘者建議把以駱駝墩遺址早期文化遺存為代表(即以平底釜為主要特徵和文化內涵)的考古學文化遺存,命名為「駱駝墩文化」。

基本內容

駱駝墩遺址分南北兩區,遺址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實際發掘面積僅1309平方米。此前考古發現只是冰山一角。

在遺址至今仍可以看到半環圍繞的河道,它被認為是新石器時代的古河道,當時應當是作為這一中心部落的護城河,一方面用來排澇,也可作為水源,同時還可圍界並抵禦外敵入侵。這裡還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古河道,既深又闊,在淤積層中還有倒塌的大樹等。太湖是在8000年左右前形成的,而駱駝墩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7300多年前。林留根等一些考古學家對駱駝墩遺址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其是太湖西岸重要的歷史地理坐標,它的發現推動了太湖西岸文明起源的研究。同時確立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新的文化類型——駱駝墩文化類型,豐富了馬家浜文化,重新劃分了馬家浜文化的次文化區。

2001~2002年,南京博物院和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對該遺址進行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發現了該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對於研究太湖流域乃至長江下游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義[2]

視頻

駱駝墩遺址 相關視頻

在南京,你總要去一次南京博物院
1走遍德清(馬家浜文化)

參考文獻

  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第六批),中國,2006-11-09
  2. 駱駝墩遺址,東方網 ,20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