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霾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更新日期:2021/10/27就在各界忧心,在打完前两剂疫苗后防护力会下降之际,欧盟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25日批准让所有18岁以上民众, 施打莫德纳(Moderna)的COVID-19(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疫苗追加剂。
  • 莫德纳的Spikevax疫苗是继美国辉瑞药厂(Pfizer)和德国生技公司BioNTech研发的复必泰(Comirnaty)疫苗之后,第二支获欧盟核准的追加剂疫苗。
  • 欧盟药品管理局表示,数据显示,在打完第二剂的6到8个月后,注射第三剂的Spikevax疫苗,能让抗体浓度下降的成人体内抗体提升。

霾害简称霾(haze,又称雾霾、烟霾、烟霞等)是一种由固体颗粒形成的空气污染,其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胶颗粒。

  • 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悬浮粒子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雾霾的危害如同吸烟 。
    • 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造成了超过4000人死亡,数万人罹患肺部疾病。
  • 雾霾的成因与逆温层的出现有关。
    • 在一般情况,地面气温较半空为暖,因此空气会上升并在半空散开。
    • 若上升的暖空气遇到逆温层的出现时,空气不能上升而造成累积,形成雾霾。
  • 中国把灰霾数据纳入空气品质评价标准,修改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造成灰霾天气的PM2.5纳入评价指标。
    • 特别是北方各地区也推出了控制范围,京津冀地区于2017年将其控制在73左右。
  • PM 2.5 不只是伤害肺部--先举一个最近刊登在CNN和BBC综合报导为例,这项研究由兰开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领导,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 该研究小组对英国曼彻斯特和墨西哥的37名年龄在3岁到92岁之间的人的脑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有了令人震惊的发现。
    • 在这些大脑组织中,发现了磁铁微粒。这些有毒微粒可能来自于空气污染,通过人们的呼吸而进入大脑。
  • 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芭芭拉•马赫教授称:“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当你研究这些大脑组织时,你会看到磁铁颗粒分布在大脑细胞之间”。
  • “磁铁矿对人脑是有毒的,一般存在于污染当中”。
  • 这种物质能够很容易地与其他自由基产生反应,自由基会导致脑细胞氧化,并在此过程中破坏和杀死脑细胞。
  • 研究小组推测,纳米级磁铁矿颗粒足够小,可以从鼻子进入嗅球,然后进入大脑额叶皮层。
  • 这些有毒颗粒,或许是人类自主呼吸送入大脑的。
  • 已经证实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进入到人脑当中,但对于其“诱发阿滋海默症”的结论,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空气污染是否导致老年痴呆症尚不能确定。
  • 罹患肺癌,空气污染和PM 2.5 --空气污染,包括雾霾是严重的健康风险,也是致癌风险。
  • 每年全球有超过3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带来的各种疾病,其中22万是肺癌。
  • 世界卫生组织列PM2.5为一级致癌物--为何认定雾霾致癌?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下了这个结论,另一方面,癌症发病机理也支持这个理论。
  • 2013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整理全世界1000多个相关研究报告后得出了“空气污染致癌”这个结论,同时也明确把空气颗粒物(包括PM2.5)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
  • 致癌物质按照严重程度分为4级,分别为一级“明确致癌物”,二级“可能致癌物”,三级“无法确定致癌物”,四级“不太可能致癌物”。
    • PM2.5被分到一级致癌物,就等同于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有足够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和癌症(肺癌)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10年全世界大概有32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多为心血管疾病,其中预计22万死于肺癌,而超过一半肺癌死亡患者在亚洲国家 。
  • 呼吸浩劫,脆弱儿童首当其冲--雾霾能致病致癌,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大量专家共同认可的结论。
    • 根据世卫组织(WHO)的统计,全世界人口十中之九都在呼吸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空气,因为污染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能够深入心肺系统,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中风、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还有包括肺炎在内的呼吸道感染。

应对霾害的生活需知

  • 空气污染,已骚扰人们正常生活--人们已经习惯当有了任何呼吸道疾病发生或者是恶化,就自然而然地把它归罪于我们灰色的天空。
    • 污浊的空气肯定与所有的呼吸道疾病有关,但空气污染真的只影响呼吸道吗?
    • 街坊邻居之间不断地盛传,空气污染或者PM 2.5跟我们的肺癌发生是息息相关的!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 或者是空气污染、PM 2.5对我们的呼吸道以外的器官也产生重大影响?其实雾霾比你想像的更危险!
  • 当我们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看著台湾的彩色空污分布图时,雾霾就已经开始骚扰了你的生活。
    • 时至今日,空气污染是一种全球健康危机已经是大家的共识,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疟疾和爱滋病毒的总和,也有许多的研究告诉我们,它跟肺病、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关系密切。
  • PM 2.5 成为疾病的传播推动者---其实PM 2.5只是描述了环境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至于它的成分,在不同的污染地区可能不尽相同。
    • PM2.5的活性很高,加上人体的生理结构对它没有有效过滤和阻拦能力,所以当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肺部甚至脑部,引发多种疾病。
    • 它也非常擅长成为有毒有害物质、病毒和细菌的载体、所以也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推动者。
    • PM 2.5对我们的危害真的很大。
  • 在这两项报告中,WHO都明确指出,空气污染物来源于环境和室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空气污染的问题了,WHO的环境空气品质资料库已经纳入了108个国家的超过4300个城市。
  • 根据资料库中的资讯,WHO提出,建议各国的空气污染应当控制在PM10≤20μg/m3,PM2.5≤10μg/m3。
  • 空气污染是一个公共的议题。当我们面临政策的不明确、大自然的气候反扑以及我们对这个世界污染而必须付出代价的同时,要怎么应对PM2.5爆表?如何减少空气污染对我们的危害?
  • 减少出门--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根据流行病学期刊《美国流行病学》2012年发表的针对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
    • 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学成分。也最好不好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减少PM2.5做贡献。
  • 少抽烟--抽烟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属于PM2.5范畴的细颗粒物,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抽烟者本身和吸入“二手烟”受众的身体健康,在雾霾天气下,更是“雪上加霜”。
  • 少开窗--在雾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
    • 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
  • 选对口罩--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无效,要阻挡PM2.5需要医用N95口罩,其对0.3微米的颗粒能抵挡95%,在PM2.5爆表的天气也能有一定效果。
    • 要购买正规合格、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后要等到里面干燥后对折起来以防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 做好个人卫生--出门后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
    • 面部清理外,身体裸露的部分也要清洗。
  • 需要品质好的空气净化器--首先能快速吸附室内污染物;其次,它要保证照顾到家里的每个角落;最后,它还要能够即时监测室内空气品质,并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主动出击。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1]

霾害有害健康吗

  • 国人气喘、过敏、鼻炎、干眼症、结膜炎等患病率逐年攀高,近期至少多了3成之多,台湾预防保健协会理事长赵顺荣药师指出,“霾害”可能是造成此现象的元凶之一。
  • “霾害”在大气科学上的定义,即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或颗粒。
    • 当悬浮尘埃过多导致能见度受影响时,就会形成霾害。
    • 就地理位置而言,台湾位于东亚季风环流的下风处,连带的空气品质亦会跟著受影响。
  • 霾害对身体危害会引起--
    • 呼吸道疾病: 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
    •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及损伤
    • 眼睛疾病: 眼睛红、眼睛痒、过敏性结膜炎、结膜下出血…等
    • 提高心血管系统发生的机率,且其中含有环境致癌物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甚至会诱发肺癌、膀胱癌、肝癌机率。
  • 影响睡眠品质--空气品质不佳时,更容易产生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白天嗜睡和疲劳,影响上班思绪及学童的学习和记忆力;鼻塞,增加了“打鼾”的频率,甚至影响睡眠并提高了睡眠呼吸中止的风险。
  • 增加眼疾--霾害在眼睛的影响,眼睛红、眼睛痒,在结膜会引起过敏性结膜炎、双眼充血(结膜下出血) 等;建议干眼症患者,应增加人工泪液使用频率,隐形眼镜族则要加强清洁、减少配戴时间,改用日抛型隐形眼镜或配戴一般眼镜;减少霾害对眼睛的伤害。
  • 增加肝癌风险--台湾中央研究院与阳明、成功大学合作,率先全球发现,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环境里,会提高约两成的罹患肝癌风险,这项研究2015年12月刊登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期刊》,PM2.5不只引发心血管疾病、肺病,更会导致肝脏发炎,进而形成肝硬化和肝癌。最主要是PM2.5会经由肺脏的微血管,进入到血流里面,造成全身性的发炎反应,也会导致肝的发炎进而导致肝癌。
  • 赵顺荣药师也建议民众,霾害警报期间,民众出门尽可能戴上口罩,并配带宽边太阳眼镜,机车族则戴全罩式安全帽或护目镜;尽量减少在户外运动时间,并避免在户外进行剧烈运动。从户外回到室内应洗手、洗脸,除了戴口罩、避免吸入不洁空气之外,当出现鼻塞、流鼻水、久咳不止、打喷嚏等症状影响睡眠时,应立即就医。[2]

参考来源

  1. 夏德椿. 空污浩劫,霾害真的杀很大日常生活6招,应对PM2.5爆表空气污染危害. 台中市医师公会. [2021-10-27] (中文). 
  2. 赵顺荣药师. 霾害对身体的影响为何?. 健康医疗网. 2016-05-04 [2021-10-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