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位于阿曼的中东沙漠及高山地区,主要有阿拉伯羚羊[1],保护区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列入为世界遗产之一,登录时面积2750000公顷。2007年被除名。

自然地理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伴有浓重雾气层的独特沙漠气候。夏季(5-10月)气温超过30℃。最热的7月平均达34℃。冬季,1月和2月气温可能降至15℃。年平均降雨不到50毫米。有时几年滴雨不下。不过一年当中,尤其在10月到来年4月,哈拉西斯平原夜间和清晨有数量可观的 降水。由多种环境因素造成的 雾气,在海岸地带形成降雨。在内陆则形成高温。从春天到秋天,这种明显的气温 梯度每日午后都能形成强烈的海风。夜晚,这种气温梯度达到平衡,潮湿的空气凝结成雾,如果 风速下降,这些雾气就沉降到地面,凝集成数量可观的 淡 水。在不定期的降雨间隔内,这类降水明显有助于动植物生长。 生物量很低,生长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本地沙土和石缝的含水量,以及灌溉方式。大多数地区植被稀疏。在洼地中长有小片树林和低矮灌木。最普遍的植物类型是金合欢瓜叶菊。有零星分布的低矮灌木和雨后出现的短生植物。这些半沙漠植物在雨后或凉爽季节被野生动物食用。哈拉西斯平原南部边界的大面积干涸河床附近,可以发现广阔的金合欢和牧豆树。许多生长多年的树木将根扎到很深的地下水层。大量树木濒临死亡只有很少的幼树可以更换。苔藓从死树中生长出来,从雾气中汲取水分。雾气造成的高湿度也能滋养大片树木。

主要物种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 阿拉伯半岛

食肉动物: 红狐、沙狐、山猫、豺狗、孙河

啮齿类:跳鼠 、豪猪

食草动物:瞪羚、努比亚塔尔羊、阿拉伯长角羚

哺乳动物:长角羚

人工喂养 爬行动物:巨蜥 响尾蛇 腹蛇 林蛇 石龙子 飞蜥

鸟类:金雕、 波斑鸨、 沙鸡、 栗腹沙鸡、黑顶雀百灵 、戴胜 凤头百灵 伯劳红鹳、盐沼

哈拉西斯平原和接壤地区现在成为自由活动的阿拉伯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包括仅存的阿拉伯长角羚;这里还是中东地区波斑鸨唯一全年受到保护的地方。在哈拉西斯平原和接壤地区,通过一些牧民的帮助,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得以实施。打猎活动近年受到限制,当地野生动物得到恢复。从50年代起,狩猎协会开始组织对长角羚,瞪羚,波斑鸨进行射击、诱捕和追猎。1972年最后一只长角羚被捕杀。整个地区野生动物数量锐减。1975年起全面禁猎,1980年重新引进长角羚。当初在也门人民民主共和国与国际保护组织合作捕捉到长角羚后,1962年带到美国繁育。后来从美国运来的10只长角羚连同其他地区捕捉的长角羚被重新放养,现在已增加到161只。长角羚现在得到充分保护,长角羚保护计划还使得巨角塔尔羊和波斑鸨的数量增加。一个可喜局面是当地人将长角羚当作自己的财产加以呵护。他们希望从中得到回报,并作好了保护准备。

除名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 国家文物局 黄牌

世界遗产委员会 第一张 红牌

阿曼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 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大会 世界遗产名录 保护区 名存实亡 世界遗产

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次将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除名[2]。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阿拉伯羚羊保护区”当地保护组织的失职表示遗憾,更对阿拉伯羚羊的未来表示深深的担忧。偷猎、环境恶化是罪魁祸首“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位于阿拉伯沙漠研究生物地理学的省份,自1994年因自然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地区是濒危阿拉伯羚羊惟一的自由生存地,也是波斑鸨等其他几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曾因为成功地重新引进羚羊,使沙漠生态系统有着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一个成功典型。1996年保护区内的阿拉伯羚羊数量为450只,而现在阿拉伯羚羊现存数量约65只,其中只有4对具有繁殖能力。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偷猎和保护区面积骤减、栖息环境的恶化造成。在做出决定之前,世界遗产委员会与“阿拉伯羚羊保护区”当地保护组织进行深入沟通并指导其保护工作,但未见成效。最终,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保护区开除出局,因为世界“阿拉伯羚羊保护区”的价值和完整性已经受到了破坏。

视频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 相关视频

首个被除名的世界自然遗产--阿曼阿拉伯羚羊保护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