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遺愛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遺愛寺》
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的一首五言絕句

《遺愛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的一首五言絕句。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即是在江州任上,於元和十二年遊覽遺愛寺有感而作。[1]

這是一首景抒情短詩,全詩動中有靜,移步換景,通過臨溪弄石、繞寺尋花、聆聽鳥鳴和流水聲描繪出了遺愛寺的盎然生機,勾勒出遺愛寺優美動人的風景,通過「弄」、「尋」、「行」等動作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作品原文

《遺愛寺》[2]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詞句注釋

⑴遺愛寺:寺名,位於廬山香爐峰下。

⑵弄:在手裡玩。

⑶鳥語:鳥鳴聲。

白話譯文

手裡玩賞着奇麗的彩石,面對着潺潺的溪水觀賞。繞着寺旁那彎彎的小徑,探尋着絢麗多姿的野山花。百靈聲聲脆,婉轉歌唱。泉水咚咚響,脈脈流淌。

作品鑑賞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這兩句是說是說詩人在小溪邊玩賞那些奇形怪狀的溪石,微風吹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詩人四處張望卻不知花在何處,於是詩人繞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尋花,「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這裡山光水色無限美好。小鳥的啾啾聲十分動聽,溪水汩汩流淌不絕於耳。這一切,讓詩人感到心曠神怡。

這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人將石、溪、花、鳥、泉等多種自然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圖畫,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又通過「弄」「尋」「行」等細緻的動作描寫刻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詩歌兩聯雖然皆為對仗,但由於詩人善於運用動詞,並在第二聯中,及時變換句式結構,因而使得詩歌既具有整飭之美,同時又充溢着一種流動的、活潑的詩意。生動地表現了遺愛寺周圍生機盎然,清幽雅致的環境氣氛。抒發了作者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名家點評

清華大學教授謝思煒:「這首寫景抒情的小詩,寫得格外柔美,富有韻味。」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3]

白居易,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5篇詩文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4]

視頻

百家講壇.白居易

唐詩《遺愛寺》

  1. 白居易《遺愛寺》,入選《千家詩》,與王維《鳥鳴澗》趣味迥異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8-12-10 14:53
  2. 《遺愛寺》 古詩文網
  3. 百家講壇白居易03錚錚鐵骨—莫礪鋒20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5日
  4. 白居易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