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迷恋朗诵的时光(凌代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迷恋朗诵的时光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迷恋朗诵的时光》中国当代作家凌代琼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迷恋朗诵的时光

初中二年级,我迷恋上了朗诵。

语文课,老师带桐城方言领读《海燕》的声音,引起同学们的不满。于是,接着上自习课,我们班的同学们就自由式的朗读《海燕》起来。调皮的大神们,就会如《海燕》文章里的海鸥、海鸭和企鹅们,从生活水面上浮出,各显其能地飘然表演起来。课堂就成了课本剧的演出现场。

朗读的声浪,波涛起伏,一声高过一声,一浪霹过一浪。语言指向与声音的空间,像极了海潮高潮到来时海面的景象。活跃的男同学,以口哨吹起海风,还有人学着风披着衣服,一波一波地浪飘;想引领着大家注意的女同学,学着海燕的舞姿,在课堂上穿梭;有几个男生敲着课桌当雷声。剧情随着《海燕》课文的朗读声而高潮迭起。还有更多同学加入,以风、云、雷、电一齐出击,来烘托海燕已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最后,全体朗诵: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文学点燃课堂,同学们的激情也燃烧了激情澎湃的汪琪惠老师。没有批评同学们的过激行为,而善于引导同学情绪的汪琪惠老师说,先安静下来同学们。(后来当上铜陵市教委副主任,也是我们同学早预料之中的事。)一篇相隔了半个世纪的散文,令今天的我们读起来还热血澎湃。可想,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有穿透力的。大海及波涛象征了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大海熄灭闪电的情景有力地预示着反动势力的最终结局——那就是灭亡。汪老师一口气给我们讲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海燕的象征,还给我们讲了朗诵的基础知识。下课前还提醒说,想要学习朗诵的同学,就多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栏目。

老师的话像一根绳子,牵着懵懵懂懂的我。我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轻轻一拉这根绳子,扭开我们家老式红灯牌收音机。眼前墨香的文字墙豁然洞开,一种光亮随着电波闪烁,“嘀嘀嘀嘀”的由远而近地穿越而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阅读与欣赏》栏目时间,下面请听夏青朗诵的散文《雪浪花》作者杨朔。

哇,太美了。桃花灼灼的声音花朵,使少年的我,如刘姥姥走进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惊喜不已。夏青磁性的,跌宕起伏又井然有序地情绪化的朗诵,使我心花怒放。这声音契合着我的趣味,交织着我的身心。使我这棵小野草,沐浴在春雨的滋润里。之后,每次聆听,我人就飘忽在残余里的声音里,眼里浮现着遥远的夏青的幻影。没有想到,我人生最初的诗与远方,就这般非虚构地打开了。我抛开玩耍,天天向上地被朗读的声音托举着。

人在精神的中间地带,快乐的聆听,有时感觉有些模糊的地方对接不起来。为了改变听广播的缺陷,我就不仅仅是依赖记忆系统,而是开始一边听一边记,用少年的激情,来弥补遗忘。将语言的活力和朗诵创造的才情,积累沉淀形成对照的文本。随着迷恋程度的增加,我身心浅喜深爱地向朗诵艺术靠拢。人还悠远含香地聆听了王铁成、方明、陈铎、虹云等人的朗诵,从各家口吐芬芳,坚定温柔的朗诵中,感觉着朗诵的力量。人美美地在朗诵的花红柳绿中陶醉着。

被朗诵馥郁的方式熏香的我,一年多来,电波里艺术声音的漂洗,使寻找话语发声新方法的我,从发声到朗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就自以为自己也可以了,还自己心里痒痒的,跃跃欲试地想表现自己的朗诵了。在同学中,也不分场合地随口冒出朗诵词来。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域关系,z c s尾音与鼻前鼻后声不分的毛病,还没有彻底改正,我的毛牯驴子学马叫的朗诵,常常引起同学与家人们的笑声。

大哥讲,就说你朗诵的《卖花姑娘》画外音的开头:人们说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出花来。那是花妮的心不诚吗?情不深吗?这两句你就读错了两个字。心诚的“诚”是后鼻音,石头的“石”是翘舌声,心不诚吗?情不深吗?是递进关系,你处理得怎样?学习朗诵,要从基本开始,先要把字音发准,然后再进行文章的感情色彩处理。读不准的字,就找老师。哪个老师?新老师?谁呀?《新华字典》。 当我理解着一个词的意义,往往是另一词时,听广播时,就更用心了,为不让自己在忘川之水滚动,关键的字、词、句和容易读错的字,都记背下来。边听边学习,用心领悟朗诵艺术的审美。以敬畏之心,连接着有声世界。还用倒逼的方法,促使内在自我的成长。我提醒自己,要想把先辈的才气,转化成自身朗诵的一种能力,非下苦功不可。

一天,我在家一边听广播,一边练习。妈妈突然说,你那老鸭嗓子一点都不好听。以前,你芜湖唱戏的小姨练嗓子,都是对着水面喊。你这嗓子一听就是“生瓜蛋子”。妈,什么叫“生瓜蛋子”。就是没有开过嗓子。你听,广播里人家那声音清晰又洪亮。我突然感觉到,妈妈,这是叫我也跟哥哥学。每天早晨起来,练“爬音阶”喊嗓子。朗诵不开嗓是不行的。于是,我也老黄牛般早晨起来,音平、阳平、上声、去声地“马马马马”,“毛毛毛毛”“啊啊啊啊”,“咪咪咪咪”地练习起来。我的同学说,练习嗓子前,要吃生鸡蛋。我一连吃了三天。生鸡蛋打一个小洞喝,实在太腥了,就放弃了。

随着迷恋程度的加深,我又开辟阅读的新空间。欣赏电影里孙道临、赵丹、谢芳、上官云珠等明星朗诵的声音的同时,还学习话剧《雷雨》里的大段独白台词。背诵着闻捷的诗《苹果树下》。还选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也将哥朗诵的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作为自己朗诵的保留曲目。人一半幻想,一半清欢地交织在诗与远方的浪漫情怀里。

突然听说,我们学校要搞朗诵比赛,我在内心窃喜。窃喜,是因为我都是自习,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就不敢表露在外。全班朗诵比赛,我就很随意地选了课文上的《海燕》参加了。班级比赛后,选送到年级,年级选送到学校,并在全校成为佼佼者。学校又选送到全市,参加全市中学生朗诵比赛,我又与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一的女生一起,参加全省中学生朗诵比赛。学校通知我,这一个星期不要上课,就在家准备朗诵,下星期到合肥参加全省中学生诗歌朗诵比赛。

好消息,全家人都兴奋。大哥说,朗诵《海燕》可能会撞车,还是我给你选一首诗。第二天,大哥拿出一本诗集,手指诗中的一标题说,就这首诗《毛主席骑过的战马》诗30多行,正合适。你要先理解这首诗的含义,毛主席对这匹战马是怀有深厚感情的。两天时间,要先背下来,然后再进行,文字的段落感情处理。

我根据夏青老师“三读”的精神,要求自己。拿到稿子后要读三遍:第一遍要粗读,宏观把握,了解整体,如果细读,反而会陷进去;第二遍要细读,逐字逐句挖掘自己不懂的地方和有误的地方,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三遍再粗读,以防第二遍细读、分析之后转而陷入文章的细枝末节。

这天早晨,我从家门前的小山上练声刚回到家,隔壁低我一年的小芳就跟来叫,说我爸找你。我今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去。小芳生拉硬拽地把我拖到她家。马伯好!马伯直接说,你朗诵进行得怎么样了?昨天才换的诗,还没有背熟呢?这不,正进行着,就被小芳拽来了。马伯是市剧团的资深演员,用很纯正的普通话对我说,你妈妈是村主任,家里人来人往,从现在起,就在我家练习朗诵。马上我们就上班,小芳也上学去了。我们家里也没有人,就这样定了。

于是,我就上午在小芳家练习,下午在自己家练习。过了两天,晚饭后小芳又来叫我,我不去。哪我就跟我爸说,我叫不动你,叫他自己来。嗨!现在还拽上了。被逼,跨进小芳家门。还是礼貌喊:马伯好。正在喝酒的马伯放下酒杯说,你也来一杯。谢谢了!我吃过了。你现在准备好了?嗯。那你从头到尾给我表演一下,就如在舞台上一样。我说,怪不好意思的。小芳给你报幕。

我硬着头皮朗诵起来。马伯一边喝酒一边听。我朗诵完,站在墙边,等待他发话。马伯点点头,声音和朗诵把控得很好,就是没有辅助动作。我听你嗓子有点哑,我家有胖大海,等会儿叫小芬拿给你,要注意保护好嗓子,不要乱叫。另外,上台亮相后,站立是丁字步,而不是八字步。小芬,你来一个亮相,给代琼看看。还有朗诵的时候,身体的上半身要微微向前。电影《东方红》里的朗诵看过吧?舞台上,就如他们那样站立。现在我给你做几个动作,马伯就叫:小芬,把酒杯收了。就和我一起比划动作起来。

第二天下午,市教委的人到我家,给我打气说,全省的中学生比赛诗朗诵我都听过了。我敢保证,你在前3名。一中女生,最多也就7——8名。你要好好准备,为铜陵增光。接着的又一天下午,我在家练习,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上口袋插着一支钢笔的中年男人,站在我家后门的马路上,听我朗诵。我停下来,这人走进我家就问,刚才朗诵的是你?是。再给我朗诵几句。我就来一段。这人,只是,好好好。然后,拍拍我肩膀,转身走了。

一切准备就绪,我信心满满,心情花儿绽放般地练习着。突然,接到新通知,全省的朗诵比赛暂缓了。现在,全省都在进行轰轰烈烈地上山下乡运动,忙不过来。比赛什么时候举行,另行通知。

我的朗诵时光,就随着这个时代暂停键的按下而戛然而止。至今,我还记得下放临行前,清早到马伯家打招呼,马伯对我说的话:下放,别把朗诵丢了。你的朗诵是拿得出去的。

朗诵的暂停键按下之后,我又回到原来的自己。可朗诵,根本就没有时间了。一个月的时间,从思想准备,写响应毛主席号召写决心书,再到准备下放物品,迁户口等等具体的事务,忙得人根本就停不下来。人就这样,带着饱满的热情转身,走向农村的广阔天地。在时代的聚光灯下,迈着正步,以一名名副其实的“知识青年”的形象,亮相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舞台上。

那年,我不满18岁。 [1]

作者简介

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