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華字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華字典
30adcbef76094b36acafac7379856bd98d1001e93751.jpg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書   名: 《新華字典》

作   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類   別:工具書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 2011年06月(第11版)

開   本: 64 開 ISBN 9787100069595(第11版單色本),

9787100077040(第11版雙色本)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最早的名字叫《伍記小字典》,但未能編纂完成。自1953年,開始重編,其凡例完全採用《伍記小字典》。從1953年開始出版,經過反覆修訂,但是以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作為第一版。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1956年併入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十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成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本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1953年新華辭書社編,主編者為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1901—1980)。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以後續有修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轉由商務印書館重排出版。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1]

修訂歷史

《新華字典》走過了50年的歷程,它的十個版本不僅體現了不同語言文字的變化,也折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特徵。翻開第一版,書的裝幀設計還是線裝書的樣式,裡邊的字體都是繁體字和數量繁多的生僻字。最為特殊的是,它的檢字手段還是民國時期創立的音標,因為上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還沒有公布現代的漢語拼音,而且這本字典幾乎每一頁都有圖畫、動物、植物、建築、各種當時的農業和工業機械都繪製得栩栩如生。詞典專家說,在書籍和紙張珍貴的年代,那就是當時的一本小百科全書。

「文革」時的修訂本,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特殊環境中的特殊痕跡。如「呼」的例句被要求增加「高呼毛主席萬歲」。1971年修訂本共改動1100餘處,引用《毛主席語錄》46條,打開字典,扉頁上的「毛主席語錄」等三行紅色彩大字被印在非常醒目的地方。「文革」後期,在人口多達10億的中國,《新華字典》成為碩果僅存的一部字典。即使是1979年那次修訂,雖已處在撥亂反正的年代,但受歷史條件和觀念制約,一些新的政治套話又不知不覺被增加進去。一些收入的注釋和例句與當時形勢已經不相適應,如「人民公社」、「總路線」等。

後來的幾個版本,都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語言和社會互動發展的軌跡,比如印刷和包裝逐漸精良,字體的樣式逐漸豐富,而詞義和解釋的修改也日漸豐富。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各種「主義」和「思想」的詞彙特別多,社會變遷新出現的詞彙也多起來;七十年代的版本,出現了簡化字;八九十年代則大量收錄了經濟、法律、技術的詞彙。

到2009年《新華字典》已經出了10版,單單商務印書館就印製了204個印次。1998年商務印書館有了專有出版權的意識,把全國印刷權收回。每次《新華字典》開印都是50萬冊、100萬冊。然而,在1966年文革期間,《新華字典》的版被毀了。周總理指示,一定要有字典。於是,1971年商務印書館從咸寧幹校抽調了一批有經驗的老專家回京,做了《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從1971年到1992年中間的20年,《新華字典》的組織修訂和維護完全由商務印書館自己負責。

第十版進一步體現了規範性、科學性和時代性。100多個新詞和環保意識的體現成為修訂版的閃亮點。其中增補的部分新詞、新義、新例和少量字頭,使字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代社會面貌和群眾語文生活。增補的新詞、新義、新例涉及通訊、計算機、醫藥、食品、生物技術、法律、經濟、管理等當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如:光纖、光盤、互聯網、黑客、軟件、硬件、手機、艾滋病、木糖醇、克隆、基因、公訴、公證、聽證、投訴、期貨交易、盜版、審計、公示、互動、白領、藍領、綠卡、社區、超市、理念等。

同時,修訂版根據教育部、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對字典所涉及的異形詞作了相應處理;還增補了插圖;為方便讀者查檢,增加了按字母順序編排的梯標;為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第10版還同時推出了三個不同版式,即普通版、雙色版、大字本。此外,新版還增加了《地質年代簡表》。

《新華字典》第11版已於2011年6月出版發行。在最新版本的《新華字典》中,新增了800多個正字頭。另外,還增加了1500多個繁體字和500多個異體字。 第11次修訂增收正字800餘個,主要以姓氏、科技術語等為主,刪除了一些字的異讀音,對於一些已經使用穩定的新字設立字頭,刪改其中一些難懂或過時、過長的例子。在修訂稿過程中數次召開論證會,到中小學裡聽取意見。有時為了一個地名的漢字使用準確,翻閱大量古書,還跑去邊遠地區向當地人求證。

此外還增補了一些人名、地名和姓氏用字,從公安部得到人口普查資料,從民政部得到地名用字資料,並吸收部分讀者意見,新增字頭2800多個。另外,還增加繁體字1500多個,異體字500多個。

在具體的修訂中,主要涉及六個方面。如增補字音,增補新義,增刪詞語,增補人名、地名和姓氏用字,更新附錄及改動體例。比如字音的變動,像「的」字,就增加了「di」(一聲)標音,加入「的士」的釋義;在增加釋義部分,比如給「曬」字增加了「展示,多指在網絡上公開透露自己的信息」這樣的解釋;此外還有增加例證;增刪詞彙;人名、姓氏、地名較大增補以及體例的改動幾個方面。

第11版增加了許多漢字在互聯網時代出現的義項。比如「曬」增加了新的釋義「展示」,多指在網絡上公開透露(自己的信息),如「曬工資」、「曬隱私」;「奴」字新增了「為了支付貸款等而不得不拚命工作的人」之意;「門」字新增了「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之意。「曬工資」、「房奴」、「學歷門」等這幾年的網絡「熱詞」也出現其中。

同時,新版增加了部分與國計民生相關的詞語,如在「民」字的解釋中添加「民生」,組詞為「關注民生」;「願」字中添加「願景」一詞;「和」字中新增「和諧」一詞;「工」字的例證中新增「農民工」。刪去部分使用頻率較低的詞語,比如「煤油、馬達、馬力、合作社」等。

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使用得起《新華字典》,此次修訂還特意出版了平裝本,價格只是雙色本的一半。雖然是一本小小字典,但是裡面卻有許多歷史和諸多文化界人士的心血。《新華字典》第一版是1953年出版,參與過字典編撰的人包括魏建功、葉聖陶、陳原、呂叔湘、金克木、丁聲樹等一大批學者,迄今已經發行了4.5億冊。

同時,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表示,《新華字典》第11版發行之日,就是12版修訂之時。據中國版本圖書館消息,《新華字典》第12版已於2019年出版。

2020年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首發:①增添新詞達100多個,如「初心」、「粉絲」、「截屏」、「二維碼」、「點讚」等;②增補了50個字詞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等;③應用程序APP同步發布,通過新華字典APP掃描紙質書每一頁的二維碼,可查看當頁所有字。

出版背景

新華字典,顧名思義,就是新中國出版的字典。

1950年5月23日,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馳函北京大學校長,商調在該校中文系當系主任的魏建功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來籌建主持「新華辭書社」,着手早有計議的《新華字典》編寫工作。此項工作,不僅是魏建功、葉聖陶等人計議中要幹的事,也是「新形勢」的急需。——「新政權」得有自己人弄出的普及性字典,讓「新社會」的讀者廣泛使用。

不出一個月,魏建功在北京大學的職務得以解除,來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組建「新華辭書社」。起初,所謂「新華辭書社」只有魏建功和蕭家霖兩個人,不久蕭家霖的夫人也加入了,再後來杜子勁又加入了。似乎早期「新華辭書社」就只這麼幾個成員,葉聖陶代表國家出版機構「領導」着這個「新華辭書社」。

「新華辭書社」的工作於1950年8月10日正式展開了之後,同年10月9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才召開「成立會」,葉聖陶兼任社長,實際也成為《新華字典》的終審。

1951年3月17日上午,「新華辭書社」開社務會議,議定《新華字典》與1951年9月底完稿。這個時間要求倒是達到了,該年8月29日下午3點「新華辭書社」舉行社務會議時,《新華字典》初稿早已結稿,但修訂進度甚緩。為了趕速度,社內同仁的工作有所調整。調整之後,仍處於緊張狀態,1951年11月29日下午的社務會議,再次鼓勁,力爭1952年6月修訂完工,年底出版。然而這一次的規劃落空了。

1952年7月11日,金燦然、葉聖陶、魏建功等共談重新改定後的《新華字典》印發的部分徵求意見稿,結果都發現問題多多;讀者對象不明確、體例有點亂等等。更要命的是雖說「新華辭書社」已「發展」至十多個人,但能動筆寫稿的人極少,魏建功、蕭家霖又都不寫稿,只做「審訂」工作,連葉聖陶也只好嘆氣:「欲求成稿之完善,實甚難。」 改、改,不斷地修改!到了1953年1月中旬,看終審的葉聖陶仍在搖頭:「字典總覺拿不出去,尚須修改。」這年的2月21日,魏建功再一次求助葉聖陶,讓他為「編輯同仁」講今後如何修改,力爭6月完稿、7月付排。

實際上,最後均由葉聖陶逐字改定,於1953年7月6日正式發到印刷廠排字。一周後,由葉聖陶改定了魏建功、蕭家霖寫的《新華字典》宣傳稿。《新華字典》的排版格式是1953年7月17日下午商量一次,10天後又商量一次才定下來的。之後便是讀校樣。但在葉聖陶這裡卻是「流水作業」,他於7月29日才把《新華字典》全稿審改完畢。8月22日,葉聖陶審讀魏建功和蕭家霖起草的檢字表,也覺不完善,28日與二位商量後才定。

魏建功寫的《新華字典》的《凡例》,也被葉聖陶判為「瑣瑣」、「達意不甚明暢」,又得改。

1953年12月4日《新華字典》終於完工,即將出版。總結《新華字典》初稿乃至修訂過程,葉聖陶覺得「計劃未前定,隨時變更,耗力甚多,而又未能作好」。195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華字典》是依音序排列的,版權頁上說是一次印了十萬冊,但葉聖陶日記上寫的是300萬冊。1954年7月初,「十萬冊」音序排列的《新華字典》已經賣完,葉聖陶雖然認為「此字典實不能令人滿意」,但又無法另編,只好同意「酌量修訂」,決定改音序排列為部首排列。因為忙,也確實因為初版的這本《新華字典》讓近60歲的葉聖陶飽嘗辛苦,他不再過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版修訂的《新華字典》,而是交由魏建功、惲逸群負責。部首排列的《新華字典》1954年11月才付印,發行20萬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華字典》由魏建功寫書名。之後,《新華字典》就轉到商務印書館去了。[2]

視頻

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