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迭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迭山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迭山

外文名称;Diego Mountain

别名;叠山

所属山系;昆仑山-巴颜喀拉山余脉西倾山南支东段

地理位置;甘肃省甘南州北部

走向;东-东南

长度;约100多公里

起点;甘南州卓尼县旗布沟冰谷村

主峰;扎伊克(措美峰)

迭山,也作叠山,是昆仑山中支巴颜喀拉山余脉西倾山南支东段(也是秦岭山脉的西段(西秦岭))迭山、光盖山、华尔干山等诸山峰的总称,主峰错美海拔4920米。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迭部县北部卓尼县边界地带。既是白龙江和洮河的分水岭,又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一段分水岭

1935年和1936年,红军长征先后两次经由此道穿越县境北上抗日,举世闻名的天险腊子口在迭山东南端。著名风景区扎尕那位于其西延段光盖山区。[1]

名称由来

迭山,即叠山,较早记载见于清光绪《洮州厅志》:“叠山横雪”。但叠山位于叠州之北,叠州之名则始于北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北周始于叠川置叠州(治迭部县电尕镇吉爱那村南),盖取山川重迭之义。于合川(电尕然闹村)置西疆郡,辖合川、乐川(四川若尔盖县铁布区一带)二县。西疆郡及叠川县均属叠州辖。《迭部县地名志》认为“叠州“是藏汉两种语言的组合名称。”叠“是藏语地名“帖武"(迭山地区土著部族)一词的首字音译,选定汉文译写用字时,既注意了语音的准确性,又兼顾了符合当地地形特征(山峦重叠)的字义;‘州’是汉语行政区划名。’’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迭部”系藏语音译而得名,源于古代部族名称。在今译写汉文时,含有藏汉两语组合之潜义,选用“选"(叠)字,寓以群山重叠之义; “部”是藏语语尾,有“部族’’: “部分”地区之义。“迭”与“部”组合起来,亦含有“叠州部族"、“叠州地区"之寓义。“叠山”之名始于何时,尚无定论。

“迭”字,则是1980年代“叠”汉字简化的结果。

位置境域

迭山,位于甘肃处甘南州境卓尼县与迭部县交界之处,习惯上将其迤西的华尔干山,光盖山统称为迭山(迭山山脉),取山体重叠连绵之意。大致范围是:西起卓尼碌曲若尔盖三县交界、东到迭部县东界,大约100多公里长;北到洮河南岸、南到白龙江北岸,大约30多公里宽。其大部山体海拔3500米以上均为裸岩,长年积雪。《洮州厅志》所录洮州八景之一的“雪横迭山”即是对此壮丽景观的写照。

迭山山系属西倾山脉南支东段。西倾山脉是昆仑山中支巴颜喀拉山向东的余脉。在中国地形分区上,又属秦岭山脉南秦岭的西段。

主要山峰

迭山山系,为西倾山脉南支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伸入甘南州境内,经夏河、碌曲而东,成为卓尼与南邻迭部县之间的界山,其总名称叫迭山,从西向东的主要山峰依次有:鲁给克(海拔3826米)、阿米达勒山(3836米)、德隆伊嘎玛(4092米)、华尔干山(3931米)、姜欠杂日干(3860米)、割瓦隆(4162米)(102.822761,34.283455)、达尼扎果(4458米)、光盖山(4700米)、久波隆(4663米)、扎伊克(措美)(4920米),还有卡拉麻盖山(103.024557,34.292522)、晒个日化山、桑布梁(103.024557,34.292522)等。

迭山山系迤东延伸至迭部县境后山脉偏向东南,主要山峰有:纳杂,海拔高4425米;大西山,高3807米;普乍山,高3718米;端耀山,高4076米;莫兰木山,高4455米。

迭山,为州境内第一大山,其主峰扎伊克(亦称措美)位于卓尼县木耳乡与迭部县桑巴乡之间,海拔高4920米,海拔高度居群峰之首。

错美(措美)(103.196959,34.24461),藏语山名,意为“湖爷’’。卓尼县志称”伊克嘎(扎伊克嘎海)“,位于迭部县卡坝乡境北部、卓尼县木耳乡南,地处北麓大峪河、南麓尼欠曲和安子曲的源头,海拔4920米,是迭山主脉脊线最高峰,亦为州内群山之冠。在藏区称为“措曼加毛”,意为“女性国王”,是藏区信教群众祭祀祈福、禳灾避邪的圣地。

高日道耀(103.439071,34.193207),藏语音译名,义为“长梁母山”,以山梁较长而得名,山顶呈圆型。位于旺藏乡东北12公里,北依迭山主脊,四周与迭山群峰纵横连体相接,难分主次。

铁杰日(103.196959,34.24461),藏语山名,含义为“额中山",即山体形似前额突起而得名;亦称铁尺梁。位于县境东北部腊子乡境内。系迭山主脉脊线东延。该山是岷迭古驮道的最大天然障碍。1972年经由此山修通岷(县)代(古寺)公路,路面从山根至山顶藤条状蜿蜒盘绕山梁27道,17公里。

莫老(103.653155,34.144522),位于桑坝乡中部班藏村北,藏语山名,因山体形似一尊巨型神像对天祈祷,故得“莫老"之名,义为“祈祷"。当地民间还流传有颂扬山神祈天穰灾之功德的歌谣和神话故事。山峰裸露,最高点为石峰,挺拔矗立,高耸入云。海拔4455米,为县境第三高峰,长年积雪不化。1935年长征红军曾途经该山南麓,东越加尔梁向腊子口进发。

古麻山(骨麻山)(103.653155,34.144522),海拔高度4781米,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桑坝乡与尼熬乡交界处。骨麻山为迭山山脉的第2高峰,山腰的骨麻湖又名为"玉湖",以湖色碧绿而得名。位于县境东北桑坝乡黑拉村西北部的半山腰处。海拔3820米,湖呈椭园形,面积约3500平方米,水深5米以上,湖水入出自控,湖4周是茂盛的原始森林,大片的古柏,杜鹃林,平坦的草场。

虎头山,当地人称“玛莫“,意为“仙女峰“。位于迭部县城南侧,白龙江南岸,因山形酷似“虎头“而得名,海拔4320米。虎头山是当地群众朝拜的圣山,也是迭部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峰顶石岩裸露,四季白雪皑皑。虎头以下遍山森林茂密,青松葱笼,四季如春,苍翠欲滴。背侧南坡的“措让”神湖清澈见底,湖水碧波如境,轻泛涟漪,游人到此,如临瑶池。

光盖山(103.211332,34.310951),因该山峰海拔3300米以上处均为裸露的石灰岩,长年积雪皑皑故名。其主峰久波隆(亦称久波光卡)位于卓尼县卡车乡境内,海拔高4663米,部分山巅高度达4700米,为甘南州境内第二高山。

光盖山迭山主脉脊线西延一段称光盖山,位于益哇乡北部,海拔4000余米,走向东西,山体犹如一条巨蟒蜿蜒盘踞县境北缘,形成巨大的天然屏障,阻隔南北。上部基岩全裸露,峰峦犬牙交错,高耸人云,形态奇特怪异。若从南、北某山之巅远眺,百里石峰烟波浩渺,璀璨生辉,白雪皑皑,恢宏壮观,实为迭山奇景之一绝。素以“迭山横雪"为一大景观。

华尔干山,位于卓尼县尼巴乡境内,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相邻,主峰称拿欠卡(亦称达尼杂果,4458米)(103.024988,34.292462),海拔高4321米。华尔干周围一脉数峰,其名称有德隆伊嘎玛,高4092米;华尔,高3979米;姜欠杂日干,高3860米;割瓦隆(102.822474,34.283276),高4162米;达尼杂果,高4458米等。其中各峰因海拔高度各异而并录于此,以正各类地图标名的差异。

迭山山区为中高山侵蚀构造区,山体海拔平均4100米以上,最高处达4920米,相对高差在1000米以上。区内峰高谷狭,基岩裸露,由西向东的轴心谷——白龙江河道与南北岸众多南北走向的沟谷形成交叉横切的地貌特征。在这一构造区的山间盆地中,分别接受了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纪的沉积。

迭山一线,山顶有上中石炭统出露,裸露岩石呈巨厚块状灰岩,结晶灰岩,底部为砂砾岩,上部含殛石结核。在中石炭统出露的岩石中还夹杂少量页岩、砂岩。南麓地区全呈厚层一块状的灰岩结晶灰岩,部分地区有泥盆系中统海相碳酸盐岩夹碎砂屑岩出露。

在洮河南岸地区的迭山中部地段,均为下三叠统出露,呈海相砂岩、板岩,底部有薄层灰岩。洮河沿岸及迭山脚下的沟谷地域,则均为中三叠统出露,呈海相砂岩、板岩、灰岩。其中在卡车、纳浪两段,有第四系上更新统的冲洪积层出露。

地貌特点

迭山山脉,亦可分为两个自然地理区:一是迭山主脉,呈东西走向,海拔高度3600米-4488米,相对高差1500米-1900米。西延称光盖山。最高峰错美,海拔4920米,为本州群山之冠。山脊多在4000米以上,是白龙江水系与洮河水系的分水岭,亦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势陡峭,基岩大部裸露地表,山脊走向近东西。为侵蚀构造型高山地貌。区内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80%以上。迭山山脉为基岩裸露的冰蚀高山。海拔在3600米以上有冰川侵蚀遗迹,坡度陡峻,基岩裸露、流石遍布。整个山系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是迭山主脉南北两麓地区。南麓,即益哇、当多、哇坝、普若、安子、尖尼、让尕、桑坝、腊子等沟河上游地区,沟谷狭窄,坡陡土薄,地块零星,为土石森林高山深谷地貌和高山草原沼泽地貌。二是上列各沟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山体和沟系方向基本一致,南北走向,山体均由迭山主脉肋骨状向南翼辐射。海拔高度2000米-3600米,比高800米-1600米,为侵蚀构造型中高山地,各沟河沿岸为土石、山地沟壑地貌,土壤多为褐土和黄土,土层较厚;部分为农田分布区。

迭山以北地区,为侵蚀构造、构造剥蚀、侵蚀堆积的低山丘陵构造区。因受太子山南坡断裂带与迭山-西倾山北坡断裂带控制,中、东部地域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西部及迭山北坡山麓地带平均海拔3800米左右,相对高差在300-500米之间。此区由于长期受蚀和构造作用,多呈现低丘残山、宽谷、盆地等蚀原相间的高山高原丘陵地貌特征。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重峦叠嶂,沟谷纵横。区内除海拔在3600米以上部分为裸露的岩石外,其余均为茂密的森林和沟谷山地草场,植被覆盖良好。洮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冲积滩地。有著名的车巴沟、卡车沟、大峪沟和马烨仓,地形相比南坡较缓,分布大量的高山草甸,成为该区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气候特征

迭山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季风多雨少,秋季阴雨连绵。年平均气温6.7℃,夏季最高33.8℃,冬季最低零下19.8℃。年均降水量500-730毫米。年均无霜期147天,年均日照时数2248.2小时,年均蒸发量1639.3毫米,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19.7千卡。因高山与河谷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高峰常年积雪,河谷气温较高。区域性气温差异亦很明显,受地形影响,气温由东向西递降,东部河谷台地年内可种植两季或两年三季农作物;而西端当多沟却年内一季难能全熟,又因气候的多种差异较大,涝、旱、雹、低温等灾害较为频繁。

植被

迭山山体南北两坡均为叶脉状沟谷呈南北向展布,海拔3200米以下均有茂密的森林植被覆盖,是甘南州境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区。

阴坡均被茂密的森林植被覆盖,山体阳坡大部分由灌丛、阔叶灌木林、荆棘和杂草相嵌覆盖,多利用为草场;平缓地带间有农田分布;谷间河岸开阔处则有耕地和砂砾滩涂相间分布。森林地带主体土壤为暗棕壤和棕壤,农作物种植区主体土壤为褐土。

水文

迭山山系是黄河流域洮河和长江流域白龙江的分水岭。北麓属于洮河流域,南麓属于白龙江流域。南麓水系有:白龙江及其支流哇曲、安子沟河、尖尼曲、腊子曲、桑坝曲,及一些山间堰塞湖。北麓水系比较大的有大峪河。

迭山北麓卓尼县卡车沟,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三国时蜀、魏间的许多战争,就是以此为进退兵通道的。

参考来源

航拍迭山2:西秦岭之西,甘肃甘南州卓尼县尼巴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