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蟹足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蟹足肿照片来自

蟹足肿是一种增生性疤痕,大多数患者与体质有关,加上伤口处理不佳而形成,通常出现在外伤发生后数周或数月甚至更久。 蟹足肿属于一种特殊体质,在创伤的地方形成异常肥厚的疤痕。

不单指刀割伤、手术缝合处,甚至连针刺伤、疫苗处、烧烫伤、挤压过的发炎痘痘等,只要有痣这种疤痕体质,都有可能形成新的蟹足肿。

疤痕组织异常增生,使得本来应该是小小的伤口,变得蔓延、肿胀,过度的角状增生有如螃蟹的脚,故称“蟹足肿”。[1]


为什么会有蟹足肿

蟹足肿照片来自

蟹足肿是一种身体的过度修复,伤口在愈合的时候,会一边长出新皮肤、一边修掉老旧跟坏死的皮肤,这2个一出一进,照理会达到平衡、让皮肤恢复平滑,顶多有一点点凸起;但是身体修复的时候产生太多的修复细胞,却没有充分代谢,才会让疤痕变得又肥又厚,可以很明显摸到一块肿肿的。

会产生蟹足肿是因为身体的修复机制太活跃,所以这跟体质特别有关系,临床统计发现,5~10%的蟹足肿病人有相关的家族病史,这也让蟹足肿很难治疗。

不过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受伤的皮肤本来就是常常受到外力拉扯的地方,像是胸口因为呼吸的关系会扩张、关节的地方常拉扯;另外,皮肤比较厚、肌肉活动量比较大的地方,也会因为刺激修复的胶原母细胞活跃,比较容易增生疤痕,像是手臂跟肩膀、大腿外侧。

研究也发现,除了家族史之外,10~30岁之间的年轻人、A型血的人、有色人种比较容易发生蟹足肿,而就算是挤一个小小的青春痘、蚊虫叮咬、穿耳洞,甚至针刺,都有可能伤害到真皮层,引发蟹足肿;红肿可能不会在当下发生,隔了几星期、甚至几年才发作的都有,防不胜防,只能小心让自己不要受伤,并好好处理伤口。[2]


认识蟹足肿

早在西元前一千多年就有蟹足肿这种疾病之记载了。正常皮肤组织在受伤之后,会同时有增生和破坏的情形,通常在约两个月内会达到平衡的阶段。但是具有蟹足肿体质的人受伤的皮肤组织无法达到平衡,因此疤痕组织会不停生长且超过原来受伤的范围。蟹足肿之命名就是用来形容疤痕组织会如同蟹脚一般伸入正常皮肤的情形。蟹足肿确实发生之原因至今仍未确定,因此也造成临床上治疗之困难。根据研究统计,蟹足肿发生之原因主要为体质与外伤。具有蟹足肿体质的人只要皮肤有伤口即可能形成蟹足肿。

蟹足肿好发的位置多为前胸、上手臂、下巴、后颈及耳朵,因为这些部位张力较大也较容易受到拉扯。研究统计也指出大约 5-10% 蟹足肿病人其家族有此病史。此外,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为蟹足肿的好发族群,男女生发病比例相当。

虽然蟹足肿并不像恶性肿瘤般会威胁到人类生命,但发生蟹足肿除了影响美观之外也可能伴随痒、疼痛或压痛等症状,因此蟹足肿患者均希望临床上能够有根除的疗法。然而截至目前为止,临床医师常使用之疗法包括注射类固醇、贴矽胶片、染料雷射、冷冻治疗、局部涂抹A酸软膏、外科手术配合放射治疗等均无法完全根治,即便治疗后疤痕组织稍有消退,但是其复发率仍然很高。

蟹足肿之发生与体质有密切关联且具有家族遗传之倾向,因此目前已经许多研究学者尝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方法希望能够寻找出发生蟹足肿相关之基因,除了能够更了解蟹足肿之致病分子机转外,更希望能借由这些研究成果发展出更有效之临床治疗模式,能够更精确预测可能发生蟹足肿之族群。

因为蟹足肿之发生与体质有密切相关,且截至目前为止仍没有单一完全有效之疗法,因此避免发生蟹足肿最好的策略就是减少皮肤伤口之发生。切记在做任何病症治疗之前,应事先告知医师,避免牵涉到手术疗法。如果已经发生蟹足肿之病人,应好好照顾疤痕并进行积极之治疗,不让蟹足肿处再度受伤,以免造成更恶化之情形。[3]

蟹足肿常见7原因

  • 撞伤
  • 擦伤
  • 割伤
  • 手术伤口
  • 打耳洞
  • 酸性物质灼伤
  • 水痘伤口[4]


蟹足肿与肥厚性疤痕

蟹足肿是一种疤痕组织,增生性疤痕也是一种疤痕组织,两者常常都会被医师提到,但两者有不同。

蟹足肿和增生性疤痕一样,两者都起因于皮肤受伤后,身体在修复的过程中,因为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产生了过量的胶原蛋白,最后在外观上表现过度的疤痕组织增生。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增生性疤痕通常会局限在原本受伤的位置,而且比较可能会逐渐缩小、软化;但蟹足肿的疤痕,则不太会变小,甚至可能会变大,还会拓展到超出原本受伤位置的范围,有些外观上就像是一整条肥肥的蟹脚一样。[5]

蟹足肿照片来自


妥善照顾伤口 预防蟹足肿生成

1. 伤口清洗:保持伤口干净有助减少疤痕的产生。有蟹足肿体质者,不建议使用双氧水和优碘等消毒用品,可以使用生理食盐水或清水,搭配肥皂清理伤口,可以避免伤口过于干燥。

2. 包扎:使用油布帮助伤口保湿,若要使用纱布包扎起来的话,也比较不会产生伤口沾黏的情况。

3. 防晒:有研究显示紫外线(UV)帮助疤痕的产生,以及造成疤痕颜色暗沉,在伤口复原前,可以透过包扎和衣物遮挡,来阻挡紫外线的吸收,复原后则可以使用防晒乳来代替。最好选择SPF指数 30 以上,且对 UVA 和 UVB 都有防护效果的防晒乳。(推荐阅读:防晒乳怎么擦? 2 小时补擦一次 SPF 至少 30)

4. 除疤凝胶(Silicone gel):使用除疤凝胶或贴片,来减少疤痕的区域,也能避免蟹足肿的形成。[6]


蟹足肿的治疗

蟹足肿照片来自

蟹足肿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皮肤科医师会根据蟹足肿生成位置的不同,来决定使用哪种治疗方式。蟹足肿也有可能在进行切除,或是其他治疗方式后,再度复发,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也较能找出对该患者特别有效的方法。

1.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 ):透过注射皮质类固醇进入蟹足肿的疤痕,使疤痕缩小,通常要经过四次左右的疗程,才能完全使疤痕扁平,成功率约 50~80%,仍有复发的可能,医师常佐以其他治疗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推荐阅读:类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减少副作用)

2.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看起来是个一劳永逸的方式,但几乎百分之百会再次复发,因此医师可能会透过注射皮质类固醇或是放射线治疗,来减少复发机率。

3.压力护具:例如压力耳环、压力袜和压力衣等,透过护具在伤口的地方施压,减少血液的传输。以避免产生蟹足肿。高达九成的人在穿戴压力护具后,避免了因手术切除后再度产生蟹足种的情形。不过穿戴压力护具一天至少要 16 小时以上,且要持续半年到一年,患者的耐心和毅力是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4.雷射治疗:淡化疤痕颜色和凸起的幅度。

5.冷冻疗法(Cryotherapy):对于范围较小的蟹足肿效果较高,也会在注射皮质类固醇后使用冷冻治疗,加强治疗效果。

6.放射线疗法(Radiation treatment):通常在使用手术切除蟹足肿后,使用放射线治疗以避免复发,也可以单独使用来减少蟹足肿的体积,但仍不比前者有效。[7]


蟹足肿不能吃什么?

1.柑橘类食物:因为柑橘类是寒凉性水果,本身的特性会刺激疤痕,产生搔痒、刺痛以及灼热等症状,让患者感到不适。

2.容易上火的食物:鱼、肉类、虾、蟹、蕈类、动物内脏、竹笋等。

3.辛辣食物:如生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4.其他:南瓜、海鲜、大蒜、葡萄、鸡肉、酒类等也应尽量少吃。

  • 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与体质不同,所以饮食建议非绝对,只能稍微舒缓身体的不适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建议患者应至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才能有效解决。[8]


视频

认识恼人的疤痕 谈蟹足肿的预防与治疗/皮肤部许钊凯医师

增生性疤痕、蟹足肿治疗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

蟹足肿 二氧化碳汽化雷射治疗及复原过程 美丽新城诊所庄礼谦医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