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蝶豆 |
中文名:蝶豆 别称: 蓝蝴蝶、蓝花豆、蝴蝶花豆 学名: Clitoria ternatea Linn. 种: 蝶豆 门: 被子植物门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豆科 族: 菜豆族 属: 蝶豆属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753 |
蝶豆(学名:Clitoria ternatea)为豆科蝶豆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台湾岛、世界热带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云南、海南、浙江、广西、广东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不同地区叫法不一。在日本叫蝶豆,广东人称蓝蝴蝶,其他地方还有叫蓝花豆和蝴蝶花豆的。原产于台湾和印度尼西亚。全株可作绿肥。根、种子有毒。可作观赏植物,花大而蓝色,酷似蝴蝶。[1]
形态特征
攀援状草质藤本。茎、小枝细弱,被脱落性贴伏短柔毛。叶长2.5-5厘米;托叶小,线形,长2-5毫米;叶柄长1.5-3厘米;总叶轴上面具细沟纹;小叶5-7,但通常为5,薄纸质或近膜质,宽椭圆形或有时近卵形,长2.5-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微凹,常具细微的小凸尖,基部钝,两面疏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有时无毛,干后带绿色或绿褐色;小托叶小,刚毛状;小叶柄长1-2毫米,和叶轴均被短柔毛。
花大,单朵腋生;苞片2,披针形;小苞片大,膜质,近圆形,绿色,直径5-8毫米,有明显的网脉;花萼膜质,长1.5-2厘米,有纵脉,5裂,裂片披针形,长不及萼管的1/2;先端具凸尖;花冠蓝色、粉红色或白色,长可达5.5厘米,旗瓣宽倒卵形,直径约3厘米,中央有一白色或橙黄色浅晕,基部渐狭,具短瓣柄,翼瓣与龙骨瓣远较旗瓣为小,均具柄,翼瓣倒卵状长圆形,龙骨瓣椭圆形;雄蕊二体;子房被短柔毛。荚果长5-11厘米,宽约1厘米,扁平,具长喙,有种子6-10颗;种子长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黑色,具明显种阜。花、果期7-11月。
产地环境
原产于印度,世界各热带地区极常栽培。中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双版纳)、台湾、浙江和福建等地均有引种栽培。性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半荫、畏霜冻,需日照良好。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
浸种催芽 新鲜的蝶豆种子因为种皮较坚硬不能萌发或者吸水慢,萌发率很低,出苗困难,尤其是干籽直播出苗时间较长,因而应在播种前进行催芽以促使早出土。催芽一般采用机械划破种皮、热水、硫酸和氢氧化钾处理等方法。具体做法是选择成熟好、饱满、无病害的种子,40-80℃温汤浸种15分钟,但温度在40-60℃范围内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超过60℃时幼苗长势差。然后将种子捞出沥干水,用湿毛巾包好放在20-30℃条件下催芽,20-30℃为蝶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其中30℃是最适温度;2-3天后种子开始萌发,但萌发率较低,出苗不整齐,因此催芽实际用种量一般为预期播种量的4倍。蝶豆苗期虽出苗快,可出苗情况并不理想,但后势生长非常强劲。
播种方法 播种期要根据定植的时间来确定,一般较定植期提前30天。蝶豆一般在春季2~3月播种育苗。具体做法是将催好芽的种子播入穴盘中,根系朝下,覆土厚度在1厘米左右,并浇透水。春季气温较低,要保证温度在20℃以上。浇水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表土干了再浇水,不干不浇。
主要价值
蝶豆可调制干草、作饲料,蝶豆在开花期,其嫩茎叶干物质粗蛋白含量高达30.57%,而粗纤维含量仅为21.29%,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豆科牧草;嫩荚可食用;根可入药,蝶豆还可作绿肥。在园林上常用于花坛、庭园围篱蔓爬、盆栽、吊盆,特别是在中国广东沿海一带,蝶豆常用于上盆作为藤蔓观赏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