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虎噬牛铜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噬牛铜枕
图片来自云南省图书馆

虎噬牛铜枕,又称猛虎袭牛铜枕西汉早期青铜器装饰雕刻。高15.5厘米,宽50.3厘米,江川李家山出土。整体似马鞍形,两端上翘,各铸一立牛;枕的一侧为云纹,另一侧以云纹为底,其上有浮雕的虎噬牛图像三组;出土时在死者头下,部分耳环或头骨残片尚粘连于器面,故定名铜枕[1] 。是滇国青铜器的代表作,现为云南省博物馆藏。

特点

1972年,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第17号墓出土[2]。此器呈马鞍形。两端上翘,各铸一个牛。侧面浮雕三只凶残猛虎,分别扑在牛背上。云南出土的青铜器上多见虎、牛雕饰,反映出古代滇族奴隶主阶级的权威和意志[3]。虎噬牛铜枕出土时在死者头下,部分耳环或头部残片粘列到器面[4]

“虎噬牛”是滇青铜器中常见的题材,如“虎噬牛铜枕”、“虎噬牛铜扣饰”等。这说明“虎噬牛”在滇国经常发生。牛虎铜案选择了这一题材,不仅是本土文化的产物,而且还可能受到北方草原文化中动物搏斗题材的影响。它以动物躯干部分为主体造型的艺术构思,则与湖北九连墩战国墓中出土的铜俎颇为相似,这种相似性可能与文化的沟通有关,《史记》里“庄𫏋王滇”的记载也同样产生于类似的文化背景中。

牛虎铜案虎牛搏斗的艺术意象受到了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它的造型则可能接收到了楚文化的一些“文化碎片”,它所反映的是稻作民族——滇人的一种独特的原始宗教理想——虎为百兽之王,是权威的象征;牛是财富和生命的标志;虎噬牛既是现实世界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关系的真实反映,也包含了滇人对“死亡”这一生命终极命题的认识与理解——小牛从大牛腹下步出,与其解释为“护犊”,不如说是代表著“新生”,是生命的一种新陈代谢;“大牛”作为牺牲死亡的目的是为了“催生”新的财富与生命——小牛。牛虎铜案既包含了“死亡”,又孕育了“新生”,巧妙地通过“牛”这一特殊媒介来表达稻作民族对财富生命风调雨顺牲畜繁衍等愿望的渴求。[5]

参考文献

  1. 虎噬牛铜枕 战国,云南省图书馆 ,2008年03月20日
  2. 朱大渭主编. 中国通史图说 2.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9.09: 368–369. ISBN 7-80114-467-8. 
  3. 严云受主编. 中华艺术文化辞典.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5.10: 312. 
  4. 张增祺主编. 滇国青铜艺术.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12: 288. ISBN 7-80586-715-1. 
  5. “原创连载”艺术专刊-84-漫话牛虎铜案,每日头条,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