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蓬莱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蓬莱米,是一种在台湾广为食用的稻米品种的概称,依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现今概称的蓬莱米,为粳米籼米的混种,初始的蓬莱米品种,系由日本稻作专家矶永吉与末永仁改良成功。 1921年,于台北草山(今阳明山)上的竹子湖栽种成功,后逐步推广。

1926年(大正15年)4月24日,由伊泽多喜男总督在台湾铁道饭店召开的日本米榖大会中正式公布命名为“蓬莱米”,以有别于台湾本土品种的“在来米”(另外几个候选名称包括“新台米”、“新高米”),蓬莱米遂逐渐成为这种新品种稻米的概称,包括日后广为种植的“台中六十五号”等品种[1]

由来

台湾种植稻米,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后随中国移民大量迁徙前来,带来籼稻品种的稻种,而成为籼稻农业区域的一环;此种稻米在日治时期被称为在来米〈即原有的本地籼米〉。在台湾的环境中,可一年两收,甚至少部分地域内并可有三熟,长期以来成为销往中国地区的重要粮食及经济作物

但在日治时期,台湾在来米的口感并不合习惯粳米的日本人之口味,台湾总督府农业试验所因此引进日本本土品种粳米,经过多次试验改良研究后,矶永吉技士于1922年培植出成功的新品种。1926年,由伊泽多喜男总督在台北铁道饭店召开的日本米榖大会中正式命名为“蓬莱米”,而矶永吉也被尊称为“蓬莱米之父”,蓬莱米的口味也广为台湾人接受。

蓬莱米的外观,比在来米短而粗,呈椭圆形,米粒较大、黏性强,能适应高温,肥料反应性高,故在多肥的配合下,产量可比在来米高。但也因如此,蓬莱米的栽种也必须使用大量的肥料

蓬莱米也是台湾外销米种中口碑甚好的一种,曾大量输往日本本土。在台湾,也广被用来酿酒,如米酒就是使用蓬莱米所酿成的[2]

视频

蓬莱米 相关视频

蓬莱米溯源 台湾米食革命
台湾科技兴农:农业的未来——植物工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