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菲利普·安德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菲利普·安德森英语:Philip Anderson,1923年12月13日),美国物理学家,在反铁磁性高温超导等领域有重大贡献。

因“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内维尔·莫特约翰·凡扶累克一同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2]

生平简介

菲利普·安德森192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随后在伊利诺伊州的厄巴纳度过童年。他的父亲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外公则是一名数学教授。[3] 中学毕业后,他1940年进入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安德森在海军实验室工作了两年后回到哈佛读研究生。

1958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安德森局域化(Anderson localization),即电子位于无序的晶格中时,电子被固定在特定的位置,转变为局域态。

1962年,他发表了关于光如何获得质量的著名论文,推动了多年后粒子物理基石“标准模型”的建立和希格斯机制的提出,帮助解决了质量的起源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