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野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莽山野桔 |
中文學名:莽山野桔 拉丁學名:Citrus mangshanensis 目 芸香目 亞目 : 芸香亞目 科 :芸香科 亞科 :柑橘 界 :植物界 屬 :柑橘屬 門 :被子植物門 亞屬 : 柑橘亞屬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
莽山野桔(學名:Citrus mangshanensis),至少4000萬年前的物種,堪稱柑橘界的活化石。莽山野橘的葉片很像黃楊。柑橘屬植物共分成6個種群:大翼橙類、宜昌橙類、枸櫞檸檬類、柚類、橙類和寬皮橘類。柑橘類水果包括橘、柑、柚、枸櫞、甜橙、酸橙、金橘、檸檬等。 [1][2]
形態特徵
小喬木。7米~8米高。枝上有短刺。葉寬披針形,葉長6厘米~7.2厘米,葉寬2.3厘米~3.0厘米;翼葉短窄,線形,與葉交接處具有明顯的關節。
花單生葉腋,花徑1.1厘米~2厘米,花瓣少於9片;雄蕊13個~19個。果實圓球形,橫徑2.8厘米~3.2厘米,果皮黃色或橙色,汁囊結構為長紡錘形,果膠較多,具酸味,具8粒~20粒種子;
果柄長0.3厘米~0.5厘米。種子卵圓形,有短嘴,胚多數,淺綠色,子葉綠色。
從喜馬拉雅來的柑橘元老
大約800萬年前,整個柑橘家族很可能都起源於喜馬拉雅地區。其中我國雲南的西南部,印度的阿薩姆地區以及相鄰的區域是起源的中心。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柑橘類水果的根都在這座著名的山脈之下。
800萬年前是中新世晚期,那時的地球氣候發生了一次劇烈的變化。來自海洋的季風消失了,整個大陸都變得乾燥起來。在柑橘家族身上我們確實能看到一些為適應乾旱環境準備的特徵,比如小片肉乎乎的葉片表面還覆蓋着緻密的白表皮,這顯然是為了應對相應的乾旱環境而存在的,與那些生活在雨林中的植物完全不同。
柑橘的祖先走下喜馬拉雅山之後,一路向西,一路向東,一路向南,最先分化出來的是莽山野橘(Citrus mangshanensis)和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距今200萬年的時候,柑橘家最最最重要的物種出現了,那就是寬皮橘(Citrus reticulata)。可以迅速剝皮的物種,後來成為商品柑橘家族的核心——作為商品的柑橘類水果,可以跟柚子沒關係,可以跟香櫞沒關係,但多多少少都與寬皮橘有關係。隨着乾旱的持續,海平面下降,寬皮橘的小弟立花橘(Citrus tachibana)順利通過了露出地面的台灣地峽,進入我國台灣省。
就這樣,柑橘家族的原生種類完成了在地球上的初步擴張。在柑橘家族後來繁衍壯大的過程中,真正唱主角的雖然仍是柚子、香櫞和寬皮橘這三大元老,但現在可以確定,包括莽山野橘、宜昌橙、金柑、澳洲來檬和澳洲沙地橘在內的至少另外7個物種也都做出了貢獻。只是,在接下來的故事中,莽山野橘和宜昌橙蝸居深山,澳洲的柑橘家族也去自娛自樂了,金柑偶爾跟兄弟姐妹們發生一些聯繫。
瀕危狀況
瀕危。由於人為破壞,現存的野桔野生資源數量日漸減少。
保護措施
在自然生長地種群完好之處建立保護點。進行營養分株繁殖,或保存在種子基因庫內。
已列入國家農業部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項目的籠子,國家將拔專款對野桔進行保護。
是柑桔亞屬的一個自然野生種,具有生長勢旺、抗病蟲能力強、結果習性好等優良性狀,蘊藏大量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等優異基因,是多種柑桔育苗過程中很有希望的砧木品種。特有的柑桔種質基因庫,是研究柑桔起源、分類、區劃、遺傳育種、高產栽培技術的寶貴材料,是農業上柑桔育種重要的種質資源財富,是農業生產與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生物技術研究重要的基因來源,也是柑桔生產中有希望的種類。
近些年來,由於亂墾濫伐、過度放牧和環境污染等其它因素,生態環境日趨惡化,野桔原生境破壞較為嚴重,據縣農業部門調查統計,全縣野生柑桔現只有500餘株。為了合理地保護和利用野生柑桔資源,發揮其最大的價值,道縣積極組織野桔申報國家農業野生資源保護項目,在野桔生長集中的地方劃定了面積750畝原生境保護區,其中核心保護區350畝、緩衝區400畝。目前,道縣已對野桔原生境設置了保護牌,正全力着手野桔保護項目建設。
參考資料
-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道縣野桔、莽山野桔 2021-02-25 轉自 笑熬漿糊糊
- ↑ 莽山野桔植物智,引用日期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