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荣启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荣启期是与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孔子有关的一个寓言中的隐士。虽然在之后几个世纪中基本无人提及,但是他与孔子相遇的故事是艺术作品灵感的来源。这个故事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先驱列御寇的著作《列子》中被引用。很多学者认定荣启期虽然在早期的中国文学中是一个重要人物,但比较可能是虚构或传奇人物,而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在魏晋的传说中,荣启期更与凡俗脱节,摇身化成一位仙人[1]

与孔子的相遇

在列子的这故事中,叙述孔子遇到一位称为荣启期的隐士。当时他衣衫褴褛,看起来也很老;但是他仍在弹唱歌,似乎很快乐,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困境。汉朝淮南子说“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

孔子问他幸福的理由,他答说:“生而为人、生为男子和活到老”,这三件事对他来说就足够快乐了。荣启期对孔子说:“毕竟大多数人都是穷人,所有的人都将死,所以为什么要担心衰老和贫穷?因此与其和别人一起等待生命的结束,为什么他应该担心自己?为什么应该拒绝自己的快乐?”

对文学与艺术的影响

可能是虚构人物的荣启期的哲学在文人中受到赞赏,而且在艺术家眼中看来是一种更自然、流畅、自由的生活方式。诗人阮侃称赞荣启期的宿命论是道教一种实现安宁与和谐生活的方法,为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人顾恺之陶渊明的诗中也曾提到荣启期,但后者提到自己比较怀疑这种强调自然和放弃世俗的作法在实际上是否值得。

一些诗人不认同荣启期的哲学,将隐居看作廉价的摆脱不幸和责任的手段。诗人竺僧度在赞扬隐居作为一种精神启示的手段同时,也拒绝徒劳地沉迷于简单的欢乐和欲望。在他的一首诗中,他对荣启期的哲学的回应是“今世虽云乐。当奈后生何?”

荣启期也普遍与魏末晋初的清谈、玄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一起被相提并论[2]。在南京出土的第四世纪描绘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一些佛法艺术表明了这一点。不过,假设荣启期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构人物的话,而竹林七贤生活的时期距离荣启期非常久远,所以这种关联也应该是虚构的。

视频

荣启期 相关视频

国家级重点文物“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欣赏~
21世纪迷你版“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学校旁边出了国宝,你知道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