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臘貨•年味(挽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臘月•臘貨•年味》是中國當代作家挽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臘月•臘貨•年味
臘月來了,臘貨也紛紛上架,年也就跟着到了。
初入臘月,百鳥歸巢,外鄉打工族就在計劃着回家;在家的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制定過年計劃表,過一個有準備的年。
隨着臘月的不斷推進,大街小巷掛滿了臘魚臘肉還有臘腸,走到哪裡都是臘貨、都是年味。留守老人和孩子們在掰着指頭數日子;商家在採購大量的年貨,紅紅的燈籠掛起來了,喜氣的對聯滿街都是……不管買還是不買,都帶着喜氣。
前幾天和朋友談起過年,他說前幾天回山里老家去了一趟,發現現如今山裡的老家人比城裡人更顯得「闊綽」,出手更大方。豬都是自家養的,過年時殺了大部分自家用,常常都是半邊半邊豬地醃製;村里魚塘的魚也豐收了,每人可分得好幾十斤,每家每戶醃製起來也是一百來斤,掛在屋檐下,可以吃上半年甚至一年。平常煮飯時順便蒸上幾塊臘魚臘肉,再炒幾個自家種的青菜,那日子過得滋潤得很呢。聽後,我不禁羨慕起來,多麼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啊,那麼近卻又是那麼遙遠。
臘月,是一年的收尾期,各單位在忙總結和計劃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我開始計劃着該如何在特別繁忙的臘月安排我們家的臘貨及年貨。臘月裡來迎新年,家裡除塵可是一件重頭戲,有條件的人家可以花錢請人來做,一般的家庭都是自己動手。我的計劃是從屋頂開始,最先打掃揚塵(蜘蛛網),然後才是窗簾的清洗和窗戶的擦抹,接下來該做的就是床上鋪蓋和地面以及廚房了。每天都在累並快樂着,積攢着迎新年的能量。經過一個月的沉澱和醞釀之後才爆發,這樣的年味餘音繞樑、滋味綿長。
我總是感覺等年仿佛是在等待一場婚禮。事無巨細,樣樣到位,萬事俱備,只待那零點鐘聲的敲起,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便開始迎接新年的喜慶和吉祥。
小時候我是盼望臘月的,臘月也是有民諺的,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我是唱着民諺童謠長大的,具體唱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我已說不明白也記不太清楚。印象中臘月是從「臘八粥」的熬煮中開始的,似乎還有「一十四打豆絲,一十八搋糍粑,二十三里打伢們,二十四里打揚塵,二十五里打豆腐,二十六里年辦足,二十七里年辦畢,二十八里插大蜡,二十九里樣樣有,三十個夜,桃花謝」……總之,這一個月天天都有事情做,直到大年三十吃完年飯,這一年就意味着結束了,新的一年正大踏步趕來。
回到恬靜的鄉村,我們才可以體會得到,鄉下臘月的味道較之城裡更濃一些,年味也更重一些。在城市林立的建築屋裡,關上門窗就將那份在空氣中瀰漫的喜慶和腊味阻斷在門窗外,工薪族按部就班地奔跑在上班的路上,數着越過越快的日子,也少了一份「辦年」的心情。每天上下班經過一個小集鎮,臘月里,小鎮那條狹長的街道幾乎每天都被渲染得紅彤彤的,紅紅的年畫高高掛,紅紅的對聯任人選,還有一張張映得紅紅的笑臉。街上人流如織,車水馬龍,人們相互打着招呼,自行車鈴搖得丁零零響、摩托車嘀嘀地叫個不停,還有汽車一聲緊一聲地鳴叫……整個街道沸騰了,一股股熱浪直衝雲霄,將年的喜慶傳遞給每個人。[1]
作者簡介
挽秋,六十年代生於黃陂,湖北省作協會員、中國電力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