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翼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罗翼群 | |
---|---|
国民党政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 |
出生 | 1889年 |
国籍 | 中國 |
职业 | 国民党政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
知名作品 | 《罗翼群诗文集》。 |
罗翼群(1889—1967),广东兴宁龙田镇人,1889年出生,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广州光复,成立都督府,罗翼群任都督府参军,1917年,广州成立军政府,任军政府少将参军,1923年,孙中山复任大元帅,罗翼群任大本营兵站总监,主管北伐军粮饷供应;黄埔军校成立,罗翼群负责调拨黄埔军校经费,历任中国国民党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南路行署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国共内战时期,致力于反对内战活动,被中国国民党开除党籍;1949年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办常委、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7年去世,终年78岁。
人物简介
罗翼群(1889~1967年),字逸尘,广东兴宁县龙田镇鸳塘人,知名的民主人士。清末,在孙中山的鼓动和领导下,广州反清斗争风起云涌,罗翼群深受影响。他先后追随邓仲元、廖仲恺、朱执信等,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活动。清光绪三十年(1907),罗翼群在广州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任广东都督府军事委员。后来与廖仲恺、邓仲元去东南亚联络华侨,旨在反袁护国斗争。不久,任中华革命军第七路军副司令。民国6年(1917),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时,罗翼群任少将参军。民国11年(1922),他任东路讨贼(陈炯明)军第二军参谋长兼第九师师长。后调任大本营兵站总监,负责军队粮饷供应工作。不久,改任广东省省长公署总参议,参与计划东征陈炯明事宜。第二次东征(1925,10)期间,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总参议,并随部出发东征。由于他拥护三大政策。能推心置腹与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及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共商军务所以被重用。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罗翼群坚决拥护国共联合抗日,被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军统率委员会委员,推动广东抗日运动。后来,再次担任广东省政府顾问兼南路行署(设于茂名,辖七、八两个行政区)主任。后深感国民党政府日趋腐败,民心日离,他一度离职回原籍。不久,赴港探亲。太平洋战争爆发,罗翼群自港返兴宁原籍。及后,何香凝从香港经东江纵队护送至罗翼群家安居三个月之久,并由他陪同在兴城向各界人士作抗日救亡的演说。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处心积虑要发动内战,罗翼群则力主与中共合作,和平建国,反对内战。当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行将破裂时,他致书国防部长白崇禧,反对内战,忠告执政当局应“悬崖勒马,不宜由极少数为自己权势而忽视民众者所误”。1949年初,他在广州联络参议员刘经画、张文甲、张掖等10余人,向省参议会提出拥护李宗仁与中共继续和谈为提案,又在国民党纪念周上发表主和、反蒋独裁的讲演。同年7月11日,罗翼群在香港与贺耀祖等11人,以快邮代电,劝李宗仁接受中央条件,重开和谈途径,结束内战。为此,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议,永远开除罗翼群的党籍,并下令通缉他。当时罗翼群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书面谈话和声明,指斥蒋介石为“孙总理第一号叛徒”。1949年8月13日,罗翼群与黄绍雄、刘斐等44人,发表《“八·一三”对国民党同志宣言》,并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谈话。9月12日,又与黄绍雄等55人发表《告国民党军人书》,劝他们及早觉悟,效法程潜、陈明仁等长沙起义,以争取光荣。广州解放前夕,罗氏仍对国民党政府尽最后之忠告,作长函分致李宗仁等,劝他们效法傅作义等起义,毅然脱离蒋党。
北京解放后不久,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罗翼群被选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广州解放后,罗翼群回粤任职,先后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社会人士联络委员会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多年间,罗翼群一直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曾多次写信往台湾,呼吁国民党旧友回归祖国。1957年夏,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又惨遭迫害,于1967年9月在广州病逝,终年78岁。
1981年4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复查,为罗翼群改正错划右派。同年5月11日,在广州为其隆重举行追悼会,并把他的骨灰移放广州银河革命公墓。 罗翼群一生有不少诗文留世,逝世后出版的《罗翼群诗文集》收录了其中一部分。 [1]
人物生平
清光绪三十年(1904)就读于兴宁县兴民学堂,一年后辍学任植基小学教习。光绪三十二年赴广州考入两广测绘学堂,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光绪三十四年冬毕业,被派在两广督练公所参谋处陆地测量队任职;后调任陆军混成协司令部参军,都督府军事委员,协助陈炯明编遣各部民军。
民国元年(1912)任广东陆军测量局局长兼广东陆军测量学校校长。翌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受通缉而逃往香港转南洋各地。民国3年在邓仲元领导下,先后参与策划黄岗起义和惠州起义。后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即赴新加坡、马来亚各地联络华侨发展中华革命党组织;旋奉命返香港策划讨袁工作,办《现象报》。又赴南洋各地筹募革命公债。民国5年回香港,奉命赴潮汕运动龙济光部队起义,任七路军副司令;后转东莞石龙建立中华革命军东江总司令部,任参谋长;孙中山由日本返沪后,奉命去沪协助朱执信办理党务文牍工作。
翌年孙中山南下建立护法军政府,他任军政府少将参军。民国7年初任援闽粤军总部代理副官长;旋任第二支队司令部参谋长,转战闽南、闽西一带。翌年任第二军第十二统领。民国9年夏随粤军自漳州回师广州驱逐桂系军阀,任粤军总部参议兼省长公署参议。翌年春孙中山决定北伐,受到陈炯明阻挠,罗随邓仲元奔走于孙陈之间进行斡旋工作;10月援桂粤军攻占广西,任广西省长公署顾问;12月任广东宪兵司令,旋奉命偕古应芬等赴惠州劝陈炯明回穗,未果;民国12年6月15日夜陈炯明部将叶举炮击总统府,罗在战乱中逃往香港,后与古应芬乘轮返黄埔上永丰舰晋谒孙中山。旋奉命经香港、汕头沿粤赣边境至南雄向胡汉民、许崇智传达孙中山命令调北伐军回师进攻陈炯明部,但进攻失败转江西瑞金整编,罗翼群任北伐军代理参谋长;11月北伐军攻克福州,任第二军参谋长兼第9旅旅长。翌年2月回师广州,任广州政府工兵局筹备委员;3月任大本营军法处长;4月任大本营兵站总监,主管各军后方勤务;后改任大本营参议,随孙中山东征。民国13年任省长公署总参议,主持有关军政事务。先后参与平定商团叛乱,协助廖仲恺推动工农运动和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曾奉命赴香港,支持苏兆征领导的香港工人大罢工运动,及筹集罢工工人返穗的生活经费;11月任大本营军需总局局长;又兼广东全省筹饷总局总办,筹划举行第二次东征;并任建国军潮梅军军长。
民国13年4月任东江剿匪督办;翌年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总参议。民国15年2月改任韩江治河处处长,10月以考察名义赴日本。后任中国驻日留学生监督。民国20年1月回广东从事农田水利工作。后因宁粤分裂,参加广州国民政府任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战地政务委员会常委。翌年1月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后兼任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及潮梅治河分会常委。民国24年11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翌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后因在南京谴责中国国民党领导层搞贵戚统治,触犯蒋介石,被免职。
抗战初返粤,推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队统率委员会委员。民国28年(1939)被聘为省政府顾问;后任省政府委员兼南路行署主任,辖七、八两行政区。翌年底去行署主任职,不久往香港居住,担任侨务工作。民国30年12月日军占香港,罗脱险返兴宁,上书向省主席李汉魂建议改革省政,尤其要严禁征兵、征粮的舞弊,不获接纳,愤而辞去省府委员职务。民国32年秋赴重庆参加中国国民党中央会议,去函蒋介石建议提前实施宪政、加强各级民意机关权力、试行民选县长,但蒋置之不理。后曾任正和银行董事长。
民国34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执委,后递选为中执委。抗战胜利后回广东任省粮食救济协、省水灾救济委员会、省堤工委员会等机构常委。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大”代表;秋,选为参议员,参加省参议会议长竞选失败。民国37年当选为“行宪国大”代表。
解放战争期间,他常在省参议会及其他公开场合公开表示反对内战,反对专制独裁的主张;翌年4月25日在粤“国大”代表集会上,又主张接受中共的八项和谈条件,因而受到反动分子的威胁,遂连夜秘密赴港。7月11日联名贺耀祖、谌小岑等11人以快邮致函代总统李宗仁,主张接受和平条件,被中国国民党中监会宣布永远开除党籍。8月13日与黄绍竑、贺耀祖等44人发表《“八一三”对中国国民党同志宣言》,并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号召打倒中国国民党右派,建立新中国;并分别致函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余汉谋等,劝其起义,均未果。
1949年10月回穗。历任民革第二、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革广东省委员会第一届常委、民革广东省委社会人士联络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
1957年响应中共中央整风的号召,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广东农村的实际情况,但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围攻,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迫害,于1967年9月病逝于广州郊区黄埔村。
1981年4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复查给予平反改正,恢复政治名誉。
梅州遭遇
这一年(按:1957年),曾任孙中山大本营兵站总监的罗翼群先生,因为在“引蛇出洞”的“阳谋”之中说当时的农民“接近饿死的边缘”,于是当局跟当年乾隆爷一样安排他到农村去“视察”——看农民是不是接近饿死边沿,沿途遭遇,跟他的前辈尹壮图(按:上文提到的乾隆时的内阁学士)如出一辙。
我们不妨来看看1957年7月 13日《人民日报》对此的报道:“罗翼群在蕉岭县的五天当中,就已经陷入了当地农民、学生、职员的重围之中。24日,蕉岭县第二中学教职员和学生就曾当场质问罗翼群:你为什么说广东农民接近饿死的边缘?28日,蕉岭县城一千名农民、学生、职工又在文化馆举行座谈会,发言人接连举出事实驳斥罗翼群的谬论。罗翼群理屈词穷,狼狈不堪地说:‘在蕉岭没有到饿死的边缘, 绝对没有’。一看事情不妙,29日清早6点钟,罗翼群便偷偷地离开了蕉岭,溜之大吉了。”“6月29日上午9点钟,当罗翼群来到梅城的消息传出后,梅城镇的居民、工人、学生、机关干部约二千多人,怀着愤怒的心情到他的住所去质问他:‘农民接近饿死边缘的根据何在?’接着,附城、水白、扶大、城东、城西、西阳等乡的农民听到消息后,也派了代表一千多人赶来和罗翼群讲理。罗翼群卸下行装大约有三十分钟,整个旅社的四层楼内和门口、大街上都站满找他辩理的人群。上午11时左右,在梅州人民电影院,三千多工人、农民、居民、干部,向罗翼群展开争辩。许多人都用切身经历的事实驳斥了罗翼群的谬论。罗翼群不能作答,竟嫁祸于人,说他的‘饿死边缘’的谬论是被《南方日报》断章取义弄错了!……在兴宁县期间,罗冀群不敢离开人民警察。愤怒的群众,使这个猖狂一时的政客惊慌失措起来。他甚至不敢住在旅馆里了,因为每天有大批工人和农民到旅馆中来和他辩理。他向县长要求住到县人民委员会去。他的要求得到了应允。但无论住在那里,罗翼群只要一出门,就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围上来,没有三、四个警察保护,他便不能离开宿舍一步。他要理发,虽然理发店离县人民委员会只不过百步之遥,但是已经寸步难行的罗翼群,怎么能平平安安地跨过这段短短的距离,到达理发馆呢?于是只得把理发师请到宿舍来理。”
最后, 罗先生只能躲在麻袋里乘车狼狈逃回广州———比起他的前辈尹壮图来,似乎更为不妙。当然,更为不堪的是:罗先生并没有能像尹前辈一样在乾隆的宽宏大量下“卷铺盖回老家养母去了”,而是被划为“右派分子”,并在“文革”中再遭不幸,于1967年9月被迫害至死。
轶事典故
罗翼群生于兴宁龙田镇鸳塘村。经历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与孙中山、陈炯明、蒋介石都打过交道。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亲历陈炯明兵变险遭不测
罗翼群1907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州都督府参军,1917年任广州军政府少将参军。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兵变时,罗翼群在其手下任职,负责陈炯明与孙中山之间的联络。
1921年4月,当选大总统的孙中山主张北伐,遭到陈炯明等军阀的反对。陈炯明提出联省自治的主张,企图阻挠北伐大计。当时陈炯明刚刚驱走广西军阀岑春煊,平定广东局面,受到广东各界的拥护,颇有志得意满之态。此时,孙中山想请陈炯明统率粤军精锐部队担任北伐军中路总司令,但他以军队需要休整为由推辞任职。1922年1月,孙中山在桂林大本营召开有关北伐重要会议,电请各省头头参加。陈炯明接电后表示不能抽身,指派罗翼群作为粤方代表参加。罗翼群当时心里明白,孙中山希望粤方对北伐多承担财力、兵力的支援,因此临行前找陈炯明商议具体问题。正商谈时,陈炯明忽然说有事要回海丰家乡去,便把许多问题搁置下来。罗翼群见此情景,知道自己即便参加会议,也无权接受任务,于是取消了行程。同年3月下旬,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仲元被暗杀,他是孙中山的拥护者,死因指向陈炯明,孙中山对陈彻底失望,将北伐大本营由桂林转移到韶关。
1922年4月初,陈炯明忽然来电向孙中山辞职,孙未答应,复电请他到肇庆面商。但陈没有去,仅托廖仲恺先去试探孙中山的意见。孙知道陈炯明已无诚意解决问题,决定下令免去他的省长兼粤军总司令职务。陈炯明与几位亲信密谋后,离开广州到惠州去了,并密令部下叶举等留驻广西各部向广东移动。临走时交待罗翼群留在广州观察孙中山的动态随时告诉他。陈走后,罗翼群立即电告孙中山,孙回电委任罗翼群为广东宪兵司令,会同第一师代师长梁鸿楷维持广州秩序。
翌日晚,孙中山在石围塘车站电话召见罗翼群询问情况,罗汇报后,孙中山决定派他和古应芬(省政务厅长)等人前往惠州规劝。到惠州后,陈炯明在西湖百花洲会见他们,谈至深夜,陈坚持己见,推说劳瘁多年,暂须休息。第二天陈炯明派秘书黄居索送他们坐船到石龙后,黄自己转火车到香港去了。途中古应芬告诉罗翼群:“据黄居索透露,昨夜陈炯明副官长练演雄等拟将你杀害,幸被陈炯明阻止。”其理由是说罗翼群在总部任谍报科长,平日与孙中山通风报信而得到孙重用……
6月中旬,北伐军攻克赣州。此时罗翼群得到了陈炯明与吴佩孚等密谋夹击北伐军的情报。6月15日下午,罗即与警卫团长陈可钰到总统府谒见孙中山,汇报得到的各方情报。此时的孙中山对陈炯明仍然抱乐观态度,认为他曾以生命人格作保证,不至谋叛。但是就在当天夜里,陈炯明的部下叶举等,率兵向总统府打响了第一枪。当时罗翼群回到九如坊住宅,还在睡梦中,忽接汪精卫电话,询问有无紧急消息,话未讲完电话线忽然中断。未几听到观音山和财厅前枪声由疏渐密,始知事变发生。继而宪兵司令部有人来报,叛军已进入宪兵司令部搜索,一再追问司令官何在?罗知道处境危险,候至天明逃至仓边路古应芬家中暂避。
两天后罗翼群秘密出沙面,雇小艇登上香港轮船,在船上听到孙中山已登上黄埔军舰脱险。抵港后,罗翼群又与古应芬相约,登上永丰舰谒见孙中山,并见到了由上海前来护驾的蒋介石。
北伐时被蒋介石解除兵柄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9月19日夜,蒋介石派黄埔学生军突然包围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在东山的公馆,使他与外界隔绝。接着逮捕了与许崇智关系密切的军长梁鸿楷等8名军官。第二天蒋介石给许崇智写了一封亲笔信,请他 “暂离粤赴沪休养三个月” 。当天在粤军总部礼堂举行廖仲恺追悼会,晚上蒋介石邀主持北伐军粮饷供应的罗翼群到他的办事处面谈。
当他抵达后,汪精卫也在座。蒋介石说:“今晚请翼群兄来,就是为第二次东征的事,我们准备半个月后即出发,但开拔费待筹,你是有办法的,可以帮帮忙吧!”罗回答道,至今还积欠米煤等商号30万元,财厅至今未清偿,我的威信不比从前了,要向商场筹借,恐无希望。蒋笑了笑说:“不是这样的,我现在扣留了梁鸿楷等8人,他们个个平日都是脑满肠肥,捞钱不少,全部是你的熟人,我拟请你去和他们家属商量,共同筹足100万元报效给政府,作为东征军开拔费,如能办到,我便可从宽处理他们。”罗翼群说:“看来100万元太多了,他们的能力怕不超过50万元。”蒋说:“你尽量去搞吧,总之要快!”罗想了想说:“固然要快,也得经过法庭才好办。”蒋马上回答:“对!可以参照上年审判程天斗的办法去办吧!”程天斗原任广东省银行行长,6月16日兵变,他曾乘乱盗取公款百万元逃去香港,被廖仲恺发觉,由公安局扣留查办,经一审判死刑,后由魏邦平劝程天斗报效军费40万元赎罪,特予赦免。
此时,适逢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进来,罗翼群灵机一动,对蒋说:“此案就交周主任去办吧!”蒋认为还是以三人组织军事法庭为好,并建议由罗翼群担任审判长。罗以自己要与各犯家属接洽、不便担任为由向蒋力辞,结果改以周恩来为审判长。
不几日,军校开庭审判在押8位案犯,都判了重刑。罗翼群照蒋介石的授意劝各犯家属献金赎罪。有一天,周恩来到罗翼群家中,对他说蒋介石的意思是不要张国桢、梁士锋、杨锦龙等3人的报效费。罗翼群马上想到这3人凶多吉少。果然不久,蒋介石下令将3名案犯枪决,其余5人共献出报效费33万元后获释。
蒋介石逼走许崇智之后,即着手整编粤军,成立东征军总指挥部,自任总指挥 ,汪精卫任党代表,任命罗翼群兼任总指挥部总参议,随蒋一路出发,同时又将罗翼群率领的潮梅军交参谋长蔡慎代领,归第六军军长程潜指挥。原来孙中山离粤北上前,认为罗翼群熟悉潮梅方面的情况,委任他为建国军潮梅军军长,该军由潮梅各地地方部队及一部分收编的叛军组成,协助东征军东征。蒋介石表面对罗很好,其实是打算将来解除他的兵柄。不久罗翼群身体有病,蒋介石忽然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谓他目前病弱,不适宜带兵,为照顾他,经商定将他率领的潮梅军之编制,划归胡谦师,待他病愈后再委任要职。自此以后,罗翼群手无兵权,完全脱离了军职。后来,他与蒋介石政见不合,又被国民党“永远开除出党” 。
参考资料
- ↑ 《梅州市志》 第三节 现代人物(1919~1995年), 广东省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