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維托里歐·威尼托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維托里歐·威尼托戰役
Battle of Vittorio Veneto

圖片來源 encyclopedia

名稱    維托里歐·威尼托戰役

日期    1918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

地點    義大利王國維托里歐威尼托

參戰國家  義大利英國法國捷克美國 \  奧匈帝國

結果    義大利軍決定性勝利

維托里歐·威尼托戰役(Battle of Vittorio Veneto)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義大利戰場的一次決定性戰役,於1918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在維托里歐·威尼托(Vittorio Veneto)一地爆發,由義大利軍獲得勝利告終,標誌著一戰義大利戰線的終結,並進而引發了奧匈帝國的崩潰,兩週後,第一次世界大戰亦結束。

除此之外,有部份義大利人視維托里歐·威尼托戰役為義大利統一運動的最高潮

背景

在1917年10月24日至11月9日的卡波雷托戰役期間,義大利陸軍損失了超過300,000人,並被迫撤離該地,也使得義大利軍總司令路易吉·卡多爾納將軍被撤職,由阿爾曼多·迪亞茲取代其職務。迪亞茲重組軍隊,並以縱深防禦和機動預備隊阻擋敵軍挺進,使得戰線至皮亞韋河周圍穩定了下來。

1918年6月,奧軍發動大規模攻勢,欲突破皮亞韋河的義軍防線、結束南線的戰爭,奧軍一方面嘗試強攻托納萊山口(Tonale Pass)與倫巴底,另一方面又於中威尼斯地區(Venetia)將兵力分散成兩個攻擊矛頭,一個指向東南方的特倫托(Trentino),另一個指向西南方的下皮亞韋河地區,整場攻勢非常糟糕,擔當攻擊者的奧軍損失了10萬兵力。

戰局

在歷經了皮亞韋河的戰鬥後,義大利軍總司令迪亞茲將軍慎重地不發動攻勢行動,要到義軍已完全備妥、攻擊有成功的把握後才行。在迪亞茲的攻擊計畫中,義軍將會有三到五個軍團投入於格拉帕山(Monte Grappa)至皮亞韋河終點的亞得里亞海聯繫的戰線上,接著將跨越該河,對維托里歐·威尼托一地發動進攻,這將使與其對陣的奧軍兩個軍團彼此的聯繫被切斷。

10月24日,卡波雷托之役的一週年紀念日,義軍發動了攻勢,其首要針對格拉巴山的攻擊成功吸引了奧軍,使後者投入了預備隊。同時,奧軍也因為皮亞韋河這時的氾濫而無法同時投入三個核心軍團進行攻擊,只能投入兩個,之後英軍將領腓特烈·蘭巴特(Frederick Lambart)先是奪取了下游的帕怕洛多尼島(Papadopoli Island), 接著又於10月27日在該河左岸取得了立足地,義大利軍的預備隊隨即利用了這個橋頭堡展開行動。奧軍指揮官斯韋托扎爾·博羅埃維奇下令於10月27日對義軍橋頭堡展開反攻,但其部隊拒絕服從命令,奧軍內部已出現了問題。

在跨越皮亞韋河後,由恩里科·卡維利亞將軍領導的義大利第8軍團也佔領了維托里歐·威尼托(Vittorio Veneto,該城原名僅有「Vittorio」,「Veneto」是1923年才加上去的),並直接朝著特倫托挺進,威脅到了奧軍的撤退行動。

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宣布自奧匈帝國獨立。隔天,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國亦宣告獨立,10月31日,匈牙利宣布脫離奧匈帝國的聯盟。10月28日,在政治與軍事上的不利條件下,奧匈帝國最高統帥部下令全軍進行總撤退。正如上述所提,維托里歐·威尼托一地於隔天被義大利第8軍團佔領,並正向塔利亞門托河進發。11月3日,的里雅斯特也被聯軍發動兩棲登陸所佔領。

由法國將領讓·塞薩爾·格拉齊亞尼指揮的義大利第11軍團繼續其進攻,右翼也得到了第9軍團的支援。結果奧軍損失了30,000人,並有大批人員被俘,數量約在300,000至500,000人之間(10月31日時有50,000人,11月1日時累積至100,000人,而11月4日則累積到428,000人之多)。義大利軍則有37,461人傷亡,包括145名法軍與374名英軍士兵

結局

維托里歐·威尼托戰役標誌了一次大戰義大利戰線的結束,並促成了奧匈帝國的解體。10月24日,匈牙利政府即召喚其部隊嚴禁怠慢地回國,因為戰爭已經失敗。如同上述,10月31日匈牙利正式脫離與奧地利的聯邦,帝國的其他領土也於幾天前即逕自宣告獨立,其中很大一部份變成了後來的南斯拉夫。德意志帝國在其主要的盟國投降後,認清戰爭已無法繼續下去。10月30日,德國境內發生了「威廉港兵變事件」,隨後很快地自基爾蔓延到全國,最終成了全國革命。11月初,德國政府要求停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