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答某君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答某君書》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作品欣賞

(一九一一年春)

久別經年,過門不入,甚不足以對知己,此吾過也,來書督責〔1〕,夫何敢辭。然事薄厥躬〔2〕,古之人有過家不入者矣。去歲年終請願風潮卷弟入大漩中〔3〕,未預〔4〕試驗,稅駕〔5〕南歸,兄或有聞,無庸縷敘。今歲嚴加懲辦,摒退多人,還觀敝堂,亦復如是。夫禍發於人,必先見眹〔6〕,少有知者,中心隱憂。弟雖不敢自許有知,然去歲歸至自蓉,即以團體游離,大見禍眹,故居家一月,心常悄悄〔7〕恐將再見摒除〔8〕,我身則展〔9〕矣罔克永厥世〔10〕。顧〔11〕含之茹之,未嘗一為他人道。足下今見此,其以為事薄厥躬者否耶?則吾之過也要亦有故,蓋禍切目前,心力畢是灌注,肆用〔12〕行道傯傯〔13〕,未為請辭耳。矧〔14〕丈夫生別,弟以為當磊磊落落〔15〕,笑傲低昂〔16〕,不應唱縷縷陽關〔17〕,綿綿延延〔18〕,如兒女悲,如駑駘戀棧〔19〕。且降生不辰,遭國阽危〔20〕,奮飛高舉〔21〕,以蘄〔22〕去患,吾輩之職也,日暮路遠,古人用以興悲,故我與足下,分道揚鑣〔23〕,各有所懷,敢撫心自問,總皆有蘄裨益〔24〕。處斯時勢,前路茫茫,於我心則憂之忡忡〔25〕,而足下云云,如怨如愬〔26〕,心戀戀我,魂營營〔27〕我,固自處如兒女子而教弟學駘馬也,無乃言出無度〔28〕乎。故侵假〔29〕如足下意者,使弟與足下猶然聚首一堂,面相〔30〕目,口相耳,手相手也,豈不甚善,無如勢有不可耳。人之相友,不在口,不在肘。在口為諛友,在肘為勢友,皆表諸其面以相眩〔31〕,互為口與肘也無厭〔32〕,乃終至瘓痶〔33〕。吾不以口友君,不以肘友君,友君於無友,無友乃有友,今君胡眩乎諛與勢之友,而令吾友君之必出於口與肘也耶?願免旃〔34〕,時〔35〕相忘。

說明

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回答舊友來信的質問,說明因志趣不同與之斷交的緣由。闡釋了交友之道,同時表現了作者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立志奮飛高舉,參加革命鬥爭,為國分憂,去亂除患的愛國情懷。

了解寫這封信的背景是讀懂此信的關鍵。1909年底,中國資產階級立憲派在上海成立國會請願同志會。1910年1月、6月、10月,先後發動三次請願,要求速開國會,實行憲政。清政府一面應允縮短預備立憲時間,提前到宣統五年(1913)開設議院並預行組織內閣,一面又遣散各地請願代表。因當局封鎖消息,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風潮平息後,四川成都至1911年初才發生大規模請願風潮。風潮由四川省城高等學堂發起,召集各校代表在教育總會開會,作者以高等學堂分設中學丙班代表參加。會議要求明年開設國會,由四川總督代奏,各校一律罷課,不達目的不複課。次日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時,被軍警包圍。會議臨時決議派代表找省咨議局正副局長,質問當局為何派兵彈壓學生。由於缺乏組織訓練,請願風潮歸於失敗。作者及好友張伯安拒絕帶頭複課,遭學校斥退。後因作者大哥回省應聘到分設中學兼課,學校才收回成命。請願活動無疑是一種改良,但在當時民眾眼中與「造反」(革命)無二。後來,作者在《反正前後》中也認為:那是一場革命,「在促進社會的變革上」與孫中山的武裝革命「是同一的」。

本篇曾與《游古佛洞》、《愚者辨》以《郭沫若早年作品三篇》為總題,刊於《新文學史料》1982年第4期。

注釋

〔1〕督責,責備、問罪。

〔2〕事薄厥躬,大意是自己的事情緊迫。薄,急迫,緊迫。厥,代詞,其。躬,自身。

〔3〕作者《五十年簡譜》:「(庚戌、一九一〇年)冬,成都學界發生國會請願風潮,全體罷課。被校友舉為代表之一人,因學校強迫上課,須各班代表先行上堂,不屈,遂未受試驗而歸。」

〔4〕預,參加。

〔5〕稅駕,解駕、停車;休息、歸宿。《史記•李斯傳》:「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文選•洛神賦》:「爾逎稅駕乎衡皋,秣駟乎芝田。」

〔6〕眹,通朕,先兆、跡象。《莊子•齊物論》:「必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7〕悄悄,憂愁貌。

〔8〕摒除,排除。指被學校開除。

〔9〕展,顫,發抖。

〔10〕罔克永厥世,大意是冤屈一輩子。罔,冤屈。

〔11〕顧,副詞,故,乃。

〔12〕肆用,連詞,於是。

〔13〕傯傯,倥傯,繁忙。

〔14〕矧,況;亦,又。

〔15〕磊磊落落,錯落分明,引申指人灑脫不拘,直率開朗。《文心雕龍•明詩》:「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

〔16〕笑傲低昂。傲,意舒也。笑傲,調笑開心。低昂,高低起伏。《詩•邶風•終風》:「謔浪笑傲,中心是悼。」《楚辭•遠遊》:「服偃蹇以低昂兮,驂連蜷以驕驁。」大意為心樂意舒、高低俯仰。

〔17〕縷縷,絲絲。陽關,王維詩《陽關三疊》:「西出陽關無故人」。意謂憂傷的歌曲。

〔18〕綿綿,連續不斷。延延,長貌。《詩•大雅•綿》:「綿綿瓜瓞」。白居易《長恨歌》:「此恨綿綿無絕期」。此大意是:連綿不斷,悠悠長長。

〔19〕駑駘戀棧。駑駘,能力低下的馬。戀棧,喻貪戀祿位。《三國志•曹爽傳》注引《干寶晉紀》:「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20〕阽危,近邊欲墮之意,危險。《漢書•食貨志》:「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21〕奮飛高舉,鳥振翼高飛,比喻人的奮發有為。《詩•邶風•柏舟》:「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22〕蘄,祈,求。

〔23〕分道揚鑣,亦作分路揚鑣。鑣,馬勒子。揚鑣,驅馬前進。此意是分道而行。

〔24〕裨益,補益。

〔25〕忡忡,憂愁貌。《詩•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26〕如怨如愬。如,與而通。怨,恨。愬,訴。《詩•邶風•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7〕營營,往來盤旋貌。《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樊。」

〔28〕度,限度。無度,無限度,猶言無分寸,過分。

〔29〕侵假,漸漸。

〔30〕相,交互;扶助,輔助。

〔31〕眩,迷惑。

〔32〕厭,盡,滿足。

〔33〕瘓,癱瘓。痶,病貌。

〔34〕免,亦作勉。旃,代詞,之也。《漢書•楊敞傳附楊惲》:「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勿多談。」顏師古註:「旃,之也。」

〔35〕時,通是、此。《書•無逸》:「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時相忘,從此相互忘卻。[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