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雞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藥名】竹雞草 yazhicao
【別名】竹雞草、地地藕、鴨食草、竹葉菜、鴨腳草、鵝兒菜。鴨跖草,竹節菜·鴨鵲草,耳環草,藍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英菜,桂竹草,藍花水竹草,淡竹葉
【英文名】Commelinae Herba[1]
【藥用部位】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莖圓柱形,肉質,長30~60厘米,下部莖匍匐狀,
節常生根,節間較長,表面呈綠色或暗紫色,具縱皺紋。葉互生,帶肉質,卵狀披針形,
先端短尖,全緣,基部狹圓成膜質鞘。總狀花序,花深藍色,着生於二叉狀花序柄上的苞片內,
苞片心狀卵形,端漸尖,全緣,基部渾圓,綠色,花被6,2列,綠白色,小形,萼片狀,
內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狀披針形,基部有爪,後2片深藍色,成花瓣狀,
卵圓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後3枚退化,雌蕊1。蒴果橢圓形。
【產地分布】生于田野間。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採收加工】春、秋季採收,曬乾,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
【藥材性狀】長可達60厘米,黃綠色或黃白色,較光滑,莖有縱棱,直徑約0.2厘米,
多有分枝或鬚根,節稍膨大,節間長3~9厘米,質柔軟,斷面中心有髓。葉互生,多皺縮、破碎,
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9厘米,寬1~2.5厘米,先端尖,全緣,
基部下延成葉鞘,抱莖,葉脈平行。花多脫落,總苞佛焰苞狀,心形,兩邊不相連,花瓣皺縮,藍色;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淡。歸肺經、胃經、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鮮品60~90克,內服煎湯,或搗汁,
治療感冒、高熱不退、咽喉腫痛、水腫尿少、熱淋澀痛、癰腫疔毒。外用:搗敷或搗汁點喉。
治疗麦粒肿: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用手挟持呈45°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
隨即將沸出的液體滴於瞼及瞼緣(麥粒腫之局部腫脹處及周圍),瞼皮表面也可趁熱塗之。
滴藥前選用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塗藥後患者有舒適感,無需沖洗或作任何其他處理。
【藥理研究】有抗菌、抗內毒素及鎮痛作用。同屬植物Commelina pallida莖葉的水浸劑或煎劑能興奮子宮、收縮血管,並能縮短凝血時間。
【化學成分】花瓣含鴨跖草黃酮苷,是一種黃色的色素。另含左旋-黑麥草內酯、無羈萜、β-谷固醇、鴨跖蘭素、鴨跖黃酮苷、哈爾滿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流行性感冒:鴨跖草30克,紫蘇、馬蘭根、竹葉、麥冬各9克,豆豉15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②治外感發熱,咽喉腫痛:鴨跖草30克,柴胡、黃芩各12克,銀花藤、千里光各25克,甘草6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③治高熱驚厥:鴨跖草15克,鈎藤6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④治喉痹腫痛:鴨跖草60克。洗淨搗汁,頻瀕含服。(《江西草藥》)
⑤治赤白痢疾:鴨跖草15克,竹葉9克。水煎服。(《吉林中草藥》)
⑥治小便不通:鴨跖草30克,車前草30克。搗汁入蜜少許,空心服之。(《瀕湖集簡方》)
⑦治高血壓:鴨跖草30克,蠶豆花9克。水煎當茶飲。(《江西草藥》)
目錄
參考來源
- ↑ 鴨跖草的功效與作用_副作用禁忌_,中藥材-方劑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