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鴨腳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鴨腳草 學名:Dysphania ambrosioides),又名臭草殺蟲芥臭藜藿鉤蟲草鵝腳草狗咬癀鴨腳草

來源為藜科藜屬植物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藥。播種當年8~9月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放通風處陰乾。

中文名:土荊芥

拉丁學名:Dysphania ambrosioides (Linnaeus) Mosyakin & Clemants

別 名:臭草、殺蟲芥、鴨腳草、香藜草[1]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中央種子目

科藜科亞 : 科環胚亞科

族:藜族屬

形態

原形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直立,多分枝,

有棱,無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強烈的氣味。單葉互生,具短柄;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有橢圓形腺體,芳香;莖有棱多分枝;

披針形的葉子,有不整齊的齒,下面有黃色腺點;穗狀花序,

花兩性或雌性,通常35朵簇生於苞腋;扁球形苞果。

功效

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活血消腫。

主治

鉤蟲病,蛔蟲病,蟯蟲病,頭虱,皮膚濕疹,疥癬,風濕痹痛,

經閉,痛經,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分布

分布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等省區。是分部於熱帶溫帶,生長於海拔330米至1,900米的地區,常生於路邊、村旁以及河岸,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