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花園記(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程家花園記》是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程家花園記
程家花園在萬州城郊,北山渝東花園後面,鐘鼓樓街道都歷村四組是也。
2009年3月的一個周末,天高雲淡。試圖遠離塵囂的我獨自漫步豬鼎山麓,偶聽當地人說起程家花園,初不甚在意,以為尋常爾。後從原瓦子花村拾級而上,至舉人關,興致盎然。但見頭頂,寨門高築,關口狹隘,石牆巨壁,堅不可摧。此懸崖陡峭之處,有萬夫莫當之勢。關外緊鄰石佛庵,供奉着觀音菩薩,朝拜者絡繹不絕,油燈長明,燭火旺盛,香煙繚繞。關內聳立舉人塔,傳為前清舉人程馨德所建,塔尖寫着「字庫」、「墨寶」,端莊秀美;塔底中空,燒廢紙用。關門石壁草書「舉人關」,遒勁有力。站在舉人關上,可眺萬州勝狀。長江在這裡拐了一道彎,依山傍水的重慶第二大城市,好像小香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繁華似錦。三座大橋飛架南北,江南好風光,恍同浦東新區,宏圖初展,方興未艾。我眼前的長江仿佛香江澄靜如練,又似黃浦江舟楫橫臥。登斯關也,觀閱江城,則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矣。
入舉人關後,及程家花園;真洞天福地,乃桃花源景。一條溪河流水淙淙,時有怪石嶙峋,石橋天然渾成,瀑布飛流直下,恰似石琴響雪聲聲。溪水清澈見底,游魚成群結隊。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樹木蓊鬱,落英繽紛。兩岸連山,峰巒疊嶂;一邊是良田萬傾,一邊是小街悠長。街沿溪而建,尚有吊腳樓,推窗見山水。用青石板鋪就的古街道踩得溜光,我小心翼翼地穿街而過。街頭巷尾坐着一些散淡的鄉里人,有的小伙子在玩牌,有的女孩子在繡花,有的老年人在閒聊……夕陽西下,小學生放學歸來,一路手拉着手,歡聲笑語不斷。
一位名叫楊太運的七旬老者知我來訪古,主動熱情帶我去程家祠堂。去前年,馬正其、丁耀庭、李顯甲等地方官和研究者慕名訪問時,他也曾引路。楊本是奉節縣竹園人,隨獨生女落戶此地;祖上為耕讀世家,藏《四書五經》等古書十多擔,不幸毀於文化大革命。他讀過舊學,推崇道德文章,知程馨德之名源自《春秋左傳·僖公五年》「明德以見薦馨香」。程家祠堂位于山腰,有上下兩個院子。下院是客廳和飯堂,上院是書房和寢室,現都僅存斷牆殘壁。下院遺址今住一戶農家,尚留萬字格木窗和舊石頭柱子,一塊書寫「程子四箴」的巫山石碑倒立雞圈,依稀可見「趙尚輔」、「誠矣」等字,戊寅年刻,已近百載。厚重的木質院門殘存一副時髦對聯:上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下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橫批「為人民服務」。庭前之古黃桷樹,仍亭亭如蓋矣,見證歷史變遷。
我們走過一段田塍小路,來到程家祠堂上院。正值春暖花開時節,處處青山綠水環繞,陣陣微風送來清香。上院遺址規模較大,現住有三戶人家。昔日的四方天井院和走馬轉角樓,在1958年大煉鋼鐵中拆毀。院內古木參天,珍稀植物密布。尤以兩棵黃桷蘭和銀杏樹高大挺拔,已逾300年,枝繁葉茂,馨香襲人;兩株水晶葡萄樹亦近100年,每年農曆七月果熟,形似芒果,味如甜棗。另有荔枝、板栗、桂圓、紫荊花、老鷹茶、青稞等樹種,1946年後多被移栽西山公園。據傳,程馨德作官上海期間,廣為故園引種奇花異樹,甚至從英法等國高價索購;其子程野橋娶親時,除有紅木家具嫁妝,還陪奩名貴樹種,欲傳真情世代,可謂煞費苦心。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當年海內外,現扮萬州城。僅摘黃桷蘭,即可樂開懷。
祠堂上院倚山而建,院後茂林修竹里,密藏摩岩石刻,皆為書法精品,飽含文化底蘊。我們攀岩而上,突見兩石夾洞,空穴生有怪柏,懸泉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趣味良多。洞壁刻滿顏真卿、王陽明、劉墉等人的絕代佳作,特別是蘇軾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詞,被黃庭堅手書得大氣磅礴,我不禁引亢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洞口橫書「山水清音」,右岩壁豎寫「聽泉」,左邊石刻家訓「誠敬廉恕」。字字珠璣,妙不可言。此程家花園碑刻之華章,亦修身養性隱居之聖地。
我折服於程家花園之美,更欽佩程馨德之人。古之學者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集他一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程馨德讀書作官後,不忘鄉里,造福民眾。他曾舉資修路,興辦醫院學校,頃力扶貧濟困。現存萬州的稀飯場巷道和保元堂藥鋪即為他所創建。舉人功德圓滿,理應流芳百世。程家花園,萬州古城的後花園,你養在深閨人未識。今我來思,感慨萬分。
是為記。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