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级小巡洋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瞪羚级小巡洋舰(德语:Gazelle-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在20世纪之交建造的十艘小巡洋舰的船级。它们是以1886-96年度和1897-1900年度的计划任务为依据,以“四等巡洋舰(Kreuzer IV. Classe)”或“小型防护巡洋舰(Kleine Geschützte Kreuzer)”的代号进行开发,并采用纵横钢结构建造。它们是帝国海军的首项现代轻巡洋舰方案,并为所有未来在德国入役的小巡洋舰提供了基本模式。该船级被分为两个子项建造,其中瞪羚号以及对机械装置进行了强化的尼俄伯号、宁芙号、忒提斯号、阿里阿德涅号、美杜莎号和阿玛宗号源自1986-96年度的计划任务;而第二份计划任务则提供了略微增大的版本,即女性之赞号、阿科纳号和温蒂妮号。它们均装备有十门105毫米炮和一对鱼雷发射管,最高可以21.5节(39.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 所有十艘同级舰在首次入役时都与舰队共同服役,其中有几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十年间在海外基地服役。大部分舰只于战争初期都被用作岸防舰。阿里阿德涅号于1914年8月的黑尔戈兰海战中沉没,温蒂妮号于1915年11月在波罗的海被英国潜艇的鱼雷击沉,而女性之赞号则在1916年5月的日德兰海战中沉没[1]。其余舰只都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并加入战后重新组建的魏玛国家海军,仅1920年被拆解的瞪羚号除外。
尼俄伯号于1925年被售予南斯拉夫并更名为达尔马提亚号,其余舰只则在1920年代末陆续退出现役,然后用作执行次要任务或拆解报废。美杜莎号和阿科纳号于1940年被改装为防空炮舰,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凿沉。达尔马提亚号于战争期间两次被俘:首先由意大利人更名为卡塔罗号,然后由德国人恢复原名尼俄伯号。它于1943年12月搁浅,随即遭到英国鱼雷快艇摧毁。阿玛宗号是在战争中唯一幸存的同级舰,作为宿营船的它直至1954年才拆解报废。
设计
瞪羚级是德意志帝国海军的首个现代化小巡洋舰船级,并根据1898年第一部《舰队法》作为增建项而诞生[2],目的是要同时满足舰队侦察和海外巡洋的功能。该船级没有前级舰,却是依据流星级和单体舰赫拉号为基础进行开发。它移植了赫拉舰的整体特征和截面轮廓,并增加了船体宽度以安装更为强大的武器。瞪羚级是至1910年的科尔贝格级以前,一系列其它小巡洋舰船级的鼻祖。而后续的小巡洋舰船级马格德堡级则是依据更具现代化的原理设计。
视频
瞪羚级小巡洋舰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德国巡洋舰:瞪羚级小巡洋舰(3) ,搜狐,2020-05-11
- ↑ 德国巡洋舰:瞪羚级小巡洋舰(1) ,搜狐,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