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花生高產優質生產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鹽鹼地花生高產優質生產技術為保障我國食用植物油供給安全、緩解油料作物與糧食作物爭地矛盾、開發利用鹽鹼地區溫光熱土等自然資源稟賦,提高鹽鹼地區農業種植結構抗風險能力,充分挖掘中低產田特別是鹽鹼地的改造與利用潛力,擴大花生種植面積、提高產量品質,研究形成的技術體系。通過該技術,實現了土壤含鹽量在2‰~3‰鹽鹼地花生產量品質的提高,解決了鹽鹼地花生出苗難、苗弱不齊、缺苗斷壟、早衰、產量低而不穩等技術難題。通過播前壓鹽、增施生物有機肥、適時播種,避免了提出苗難、苗弱不齊、缺苗斷壟,提高了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採用適時化學防控技術,有效防止了鹽鹼地花生早衰。在含鹽量2‰~3‰的鹽鹼地上,通過「壓鹽整地、施用生物有機肥和鈣硼肥、選用耐鹽抗鹽品種、適時晚播、嚴控密度、化控防早衰並適時收穫」等6項組合技術,保證了鹽鹼地花生出苗快、苗全苗齊和產量品質的提高,實現了花生種植面積的提高和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給途徑,優化了鹽鹼地區農業種植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
技術要點及參數
(1)壓鹽整地
於播種前進行淡水灌溉壓鹽,使地表保持1~3cm的水層1~3天、土壤含水量達到土壤飽和含水量;淡水灌溉壓鹽后土壤含鹽量達到0.15%以下,待水分蒸發後進行土壤耕翻、施肥。
(2)施肥
①基肥:施用土雜肥2000~3000公斤/畝或商品有機肥150~200公斤/畝、尿素[1]40~50公斤/畝、普通過磷酸鈣50~75公斤/畝、硼酸1~2公斤/畝。
②追肥:莢果形成期,進行葉面噴施追肥促長防衰,種類和濃度為:0.7%~1.0%尿素、磷酸二氫鉀0.2%~0.5%、硫酸亞鐵0.5%~1.0%。
(3)品種選擇與適時播種
選用耐鹽鹼、抗逆廣適高產的花生品種,花育25號、花育36號、冀花2號、冀花5號、豐花5、中豐、汕油2、豐花6、花育25、冀花13、粵油200、魯花12、濰花6等。
鹽鹼地花生適期晚播,當0~5 cm土層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進行播種,採用壟作覆膜種植方式,壟高8~10 cm,壟面寬50~55 cm,壟距80~85 cm,每壟上播種2行花生,行間距保持30~35cm,雙粒穴播。
(4)嚴控密度
種植密度依鹽鹼程度和肥力狀況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一般保持在1.5~1.7萬穴/畝。
(5)化控防早衰、適時收穫
花生生育中後期,視長勢情況,可進行1~3次化控。通過噴施適量的含有N、P、K、微量元素肥料或花生專用綠葉葉面肥套餐。如0.2%~0.3%磷酸二氫鉀[2]500倍溶液2~3次,或者噴灑地果壯蒂靈等專用綠葉葉面肥套餐,加大營養輸送量,促進果實發育,提高花生的產量。防止植株早衰,延長植株青枝綠葉時間。若花生盛花期、初花期、花生下針後期至結莢前期出現旺長,或主莖高度35~40cm時,可使用多效唑、烯效唑、矮壯素等藥劑進行化控,其中盛花期畝用15%多效唑50g兌水30斤噴施;初花期畝用50~100mg每升的烯效唑藥液噴施植株;盛花期到結莢期用200~500mg每升的藥液噴施植株,連續使用2~3次。
鹽鹼地花生適時收穫,防止因鹽毒害造成果柄腐化、果殼褐變。
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該技術在山東、河北、新疆及遼寧等花生產區3年累計推廣100餘萬畝,獲總經濟效益1.12億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核心技術「鹽鹼地花生高產優質生產技術」自2014年以來單獨或作為其他技術的核心內容進行示範推廣。2015年以來在山東、河北、新疆、遼寧、吉林等省市多地進行示範、推廣,獲得良好效果。2014—2019年,在黃河三角洲區的濱州、東營和內陸鹽鹼區聊城等地,採用該技術小面積實收畝產均在350.0千克以上,最高達到584.5千克。
2014—2019年,在東營市墾利縣和利津縣的輕、中度鹽漬土壤(0~20cm表層土壤含鹽量分別在0.23%、0.35%)上,採用該技術在連片種植的200畝、100畝和25畝不同鹽鹼程度土壤上小面積實收,2014年(0-20cm表層土壤含鹽量0.35%)產量達394.6千克/畝;2015年(0-20cm表層土壤含鹽量分別為0.23%、0.35%)不同鹽鹼程度土壤上,花生產量分別達548.6公斤/畝、481.7公斤/畝。目前該技術正在黃河三角洲花生種植區推廣應用。
和常規技術相比,應用該技術可增產花生20%以上,畝增收200元以上。同時,花生耐旱、耐瘠、根瘤固氮等特性,使土壤肥力不斷提高,鹽鹼區農業種植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社會生態效益良性發展。
《花生抗逆高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2019年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中,花生耐鹽高產優質生產技術是抗逆栽培主要技術之一。
參考文獻
- ↑ 關於尿素你知道多少?最全面的尿素講解,這樣使用無肥害,效率高 ,搜狐,2019-07-25
- ↑ 磷酸二氫鉀簡介以及辨別方法 ,搜狐,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