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甲狀旁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甲狀旁腺

甲狀旁腺

人體內分泌腺之一。人體有兩對甲狀旁腺,棕黃色,形似大豆,分別位於左右兩葉甲狀腺背面(或埋在其中)的中部和下部。主要功能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簡稱PTH),調節機體內的代謝。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或徹底摘除(如甲狀腺手術切除時不慎誤摘),則PTH分泌不足,使血鈣漸漸下降,而血磷漸漸上升,導致低血鈣性抽搐,甚至死亡,補給PTH和鈣鹽可使症狀暫時緩解。而當甲狀旁腺機能亢進,PTH分泌過多時,則使骨鈣進入血液,並加強腎臟對鈣的重吸收,同時激活維生素D3成為活性D3,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使血鈣過高,並抑制腎臟對磷酸鹽的重吸收,促進尿中磷的排出,使血磷過低,從而導致鈣鹽在一些組織中的異常沉積,使組織發生病理性鈣化,並可能形成腎結石。又由於骨鈣減少,易引起骨折。PTH的分泌主要受血鈣濃度的調節,血鈣高時,PTH分泌減少,血鈣低時,PTH分泌增加。血鈣每變化1mg/dl,PTH濃度約變化100%,長期血鈣過高或過低會導致甲狀旁腺腺體縮小或加大(可大至5倍以上)。機體內鈣磷代謝還受維生素D和降鈣素的影響。降鈣素由甲狀腺內的腺泡旁細胞分泌,具有與PTH相反的作用。

甲狀旁腺的解剖結構

甲狀旁腺一般有二對,但也常有副腺。它們呈棕黃色,卵圓形,附在甲狀腺的背面。每個腺長3~8mm,寬2~5mm,厚0.5~2mm。幾個腺共重0.05~0.3g。上對腺在甲狀腺側葉背面中1/3處;下對多在側葉背面下端。甲狀旁腺由咽囊內胚層發生。上對腺源於第四咽囊。下對腺來自第三咽囊,與胸腺的發生部位很近,在發生過程中與胸腺相連一同下降,一般只降到甲狀腺下端,有的可到胸腺附近。它們大多位於甲狀腺被膜內,有的埋於甲狀腺實質中。它們有薄層結締組織被膜包被。被膜發出小隔伸入實質,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穿行小隔進入。結締組織中常含脂肪細胞,青春期時漸多。實質由主細胞和嗜酸細胞組成,細胞排列成團或索,其間富有毛細血管。主細胞分泌甲狀旁腺激素,調節鈣的代謝。

甲狀旁腺的結構

它們有薄層結締組織被膜包被,被膜發出小隔伸入實質,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穿行小隔進入實質。實質由主細胞和嗜酸細胞組成,細胞排列成索或團,其間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1)主細胞:此種細胞最多,為多邊形,直徑約7~10μm。核圓形,染色質稀疏,染色淺,位於細胞中央。胞質染色淺,弱嗜酸性。用鐵蘇木精或浸銀法染色時,胞質中顯許多小顆粒(大概是分泌顆粒)。主細胞按着色深淺、分泌顆粒和糖原含量的差別分為明細胞和暗細胞。明細胞大概是功能活躍的細胞,暗細胞是靜息狀態的細胞。電鏡下,明細胞核較大,染色淺,胞質着色也淺。高爾基複合體、粗面內質網和線粒體較多。有許多圓或橢圓形的分泌顆粒,直徑約200~400nm。分泌顆粒有界膜和緻密的核心,內含甲狀旁腺激素。暗細胞較小,核小,胞質着色較深。高爾基複合體、粗面內質網和線粒體較少,分泌顆粒少,並有許多脂褐素顆粒和糖原。主細胞都有一面鄰近有孔毛細血管,分泌顆粒由此面釋放激素入血液。血管周圍間隙和主細胞表面可見神經末梢,其確實的作用還不了解。

(2)嗜酸細胞:此種細胞比主細胞大,數目少,常單個或成群位於主細胞間。細胞為多邊形或不規則形,細胞核小並染色深,胞質顯強嗜酸性。超微結構的主要特點是有大量密集的長形線粒體,且嵴很多。線粒體間有許多糖原顆粒。高爾基複合體小,內質網稀疏。分泌顆粒很少。胞質的強嗜酸性是密集的線粒體致成。此種細胞的意義不明,青春期前沒有,此後漸多。還見一些介於主細胞和嗜酸細胞之間的過渡型細胞。這些細胞含線粒體和糖原多少不等,也含分泌顆粒。甲狀旁腺增生時,過渡型細胞增多,並常出現水樣清明細胞。這種細胞含糖原很多,線粒體和內質網極少。常規染色時,因細胞中的糖原溶去,故胞質清明如水樣。近年研究傾向於甲狀旁腺只有主細胞,其它型細胞有的是不同功能狀態時的表現,有的是退化性變化。

甲狀旁腺的功能

此腺是生命所必需的。主細胞分泌甲狀旁腺素,調節血鈣的含量。動物實驗證明,如將此腺完全切除,則致血鈣含量急驟下降,肌肉強烈痙攣而導致死亡。甲狀旁腺素調節鈣和磷的代謝,它的分泌主要受血鈣水平的調節,不受其它內分泌腺和神經的直接影響。血鈣減少時刺激此腺分泌激素,激素作用於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促使吸收骨中的鈣,將它釋放入血。血鈣增多時又抑制此激素的分泌。此激素並促使腎排出磷,使血磷下降。它還能促進胃腸道吸收鈣。甲狀旁腺機能亢進時,血磷減少而鈣增多,骨的鈣鹽被過分吸收,而致骨質疏鬆;同時並致鈣鹽沉積於別的器官。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時,血磷增多而鈣減少,骨質變得緻密和過分鈣化。[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