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兽葡萄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兽葡萄镜
图片来自国立故宫博物院

海兽葡萄镜,又称海马葡萄鉴[1]、狻猊葡萄镜、瑞兽葡萄镜,是唐代的一种铜镜子。

历史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有四千多年,先后经历了五个时期:早期(以齐家文化、商周铜镜为代表),流行期(以春秋战国铜镜为代表),鼎盛期(以汉代铜镜为代表),中衰期(以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为代表),繁荣期(以隋唐铜镜为代表),衰落期(以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为代表)。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最最辉煌的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而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它的纹饰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海兽葡萄镜”之名出自清代梁诗正等奉敕纂修的《西清古鉴》,这个叫法为现代学者所广泛接受。其是因为典型的海兽葡萄镜的形制以高突棱为界分内外两区。内区为主纹饰区,以高浮雕工艺塑制大伏兽钮,配置数目不等的海兽(狻猊),围兽钮而布局,或匍匐,或卧下,或跳跃,或嬉戏,地张均饰葡萄藤蔓纹。外区多为禽鸟、瑞兽穿绕葡萄藤蔓花枝图案。随着铜镜出土资料的日益丰富,各种纹饰类型的海兽葡萄镜陆续被发现,异彩纷呈,大大丰富了唐代海兽葡萄镜的文化内涵。

隋代唐代,以瑞兽和葡萄构成主题的纹饰颇为流行。一般相信海兽葡萄镜出现于唐高宗在位及武则天执政年间(649年至705年)因为考古学家曾于1958年陕西西安洪庆村独孤思贞(死于武则天在位时)的墓穴中出土过葡萄镜,反映该类纹饰在隋代及唐代年间最为流行。但独孤思贞墓中的葡萄镜并非最早出土的同类镜子。最早出现的是在1970年代于陕西礼泉县马寨村郑仁泰墓中出土、产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的瑞兽葡萄镜。[2]事实上,自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至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皇室墓穴普遍都有陪葬品海兽葡萄镜。海兽葡萄镜在唐代镜子的纹饰中,构图最为繁缛,铸造工艺最为复杂而精湛。葡萄镜的构图精巧表现了盛唐期间富丽堂皇的气象,也反映唐代对外的文化交流。1980年,陕西汉中地区西乡县出土一面直径29釐米的海兽葡萄镜,现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3]

形状纹饰

海兽葡萄镜
图片来自搜狐

海兽葡萄镜为伏兽钮,内区为三龙三兽,外区为瑞兽。镜背有雀鸟相间环绕,葡萄及叶蔓铺地的图案。而纹饰中的瑞兽为西域引进的狮子,即是海马海兽狻猊。葡萄镜呈圆形。其直径长17.7釐米,厚1.7釐米。重量计有1608克。[4]有些种类的海兽葡萄镜以硕大的葡萄叶蔓作地纹,葡萄穗在边缘区点缀。雕塑方面则有二只奔逐的野猪、二只振翅的凤凰,一对雌雄梅花鹿,二只长劲细腿翱翔翻飞的山鹤。外区纹饰除了凤凰之外,其馀的纹饰在海兽葡萄镜的类别中都极为罕见。

圆形,伏兽钮。双弦纹凸棱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仅以六穗葡萄在凸棱边缘上做点缀,留出空间用以雕塑六只海兽,或匍匐、或卧、或奔腾跳跃,或嬉戏玩耍,尤其是左上方那只海兽,仰首躺卧在地,露出脖子,右爪撑地,左爪上扬,以右腿弓起挠痒,左腿伸长舒展,将海兽的生活细节表现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外圈纹饰以戴胜、猎豹、锦鸡、羚羊、喜鹊、幼狮、鹦鹉等珍禽瑞兽环绕一圈相互奔逐。动物之间间隔以硕大的葡萄串和葡萄枝蔓,镜缘最外区为连续团花纹饰,保存完好,品相极精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