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沙拉真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拉真鲨

学名  Carcharhinus sorrah

命名者 Müller & Henle, 1839

英文名 Spot-tail shark

别名  Carcharhinus bleekeri、

    沙条、沙拉白眼鲛、沙鱼(台东)、

    黑斩(澎湖)、乌翅尾(澎湖)、尖头(南方澳)

观赏鱼/食用鱼  否/是

最大体长     160 cm

分类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真鲨 Carcharhiniformes

  真鲨 Carcharhinidae

  真鲨 Carcharhinus

沙拉真鲨,体呈纺锤型,躯干颇粗壮。头宽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端宽圆。眼圆,瞬膜发达。前鼻瓣窄而延长,呈乳头状;无口鼻沟或触须。口裂宽,深弧形,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齿;上颌齿宽扁三角形,边缘具明显锯齿,齿尖外斜,外缘有一凹刻,凹刻下方具3-4小齿尖;下颌齿较窄而倾斜,边缘略具锯齿。

喷水孔缺如。背鳍2个,背鳍间存在明显的隆脊,第一背鳍宽大,起点与胸鳍内角相对,后缘凹入,上角钝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在臀鳍起点之后,后缘入凹,后角尖突;胸鳍中大型,镰刀形,后缘凹入,外角钝尖,内角钝圆,鳍端伸达第一背鳍基底后端;尾鳍宽长,尾椎轴上扬,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长,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

体背侧灰褐色;腹侧白色。第一背鳍和尾鳍上叶具黑色缘;第二背鳍上部、尾部下叶前端、胸鳍后端各具明显的黑色斑块;臀鳍和腹鳍前部暗褐色。[1]

栖地环境及深度

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栖息深度0 - 140公尺

栖息于沿岸、近海的中小型鲨鱼。幼鲨活动于沿岸,成鱼则活动于外海。有迁移的习性以及垂直洄游习性,亦即白天活动于海床,而晚上活动为水表会。主要以鱼类、头足类、甲壳类为食。 [2]

分布

西印度洋波斯湾红海东非(包括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至菲律宾,北至中国,南至澳大利亚。同样来自Vanikolo岛(圣克鲁斯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可能发生在亚丁湾阿曼湾斯里兰卡台湾分布东部、西部、南部、东北部、绿岛[3]

繁殖

胎生,一胎可产下2-6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50-60公分。

保育

近危(NT) ;评估日期: 2007年7月9日

参考文献

  1. 沙拉真鲨,fishdb.sinica.edu.tw
  2. 沙拉真鲨,fishdb.sinica.edu.tw
  3. Carcharhinus sorrah,fishbas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