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19日) |
沈焕(1139年一1191年),南宋哲学家。字叔晦,世称定川先生。南宋定海(今浙江镇海)人,后徙居鄞县(今浙江宁波)。是南宋“调和派”代表人物,广平定川学派创始人之一。
生平
乾道八年(1172年)登进士第。历上虞尉、杨州教授,太学录、高邮军教授、浙东安抚司干办、婺源令、舒州通判等官职。
幼承庭训,致力经史。与舒璘、杨简、袁燮一道于世并称“四明四先生”。师陆九龄(哲学家陆九渊之兄)。
哲学
其学虽宗陆九渊之说,但并无明显痕迹。沈焕中年与朱熹常有书信往来,质疑其说。当时陆九渊之说与朱熹之说对立,沈焕之说有明显的折中色彩。
人品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焕之友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人。补入太学。张栻官中都,璘往从之,有所开警。又从陆九渊游,曰:“吾惟朝于斯,夕于斯,刻苦磨厉,改过迁善,日有新功,亦可以弗畔矣乎。”朱熹、吕祖谦讲学于婺,璘徒步往谒之,以书告其家曰:“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风沐雨,反为美境。”
举乾道八年进士,两授郡教授,不赴。继为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或忌璘所学,望风心议,及与璘处,了无疑间。为微州教授,微习顿异。《诗》、《礼》久不预贡士,学几无传,璘作《诗礼讲解》,家传人习,自是其学浸盛。丞相留正称璘为当今第一教官,司业汪逵首欲荐璘,或谓璘举员已足,逵曰:“吾职当举教官,舍斯人将谁先?”卒剡荐之。知平阳县,郡政颇苛,及璘以民病告,辞严义正,守为改容。秩满,通判宜州,卒。璘乐于教人,尝曰:“师道尊严,璘不如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袁燮谓璘笃实不欺,无豪发矫伪。杨简谓璘孝友忠实,道心融明。楼钥谓璘之于人,如熙然之阳春。淳祐中,特谥文靖。
学生
沈焕主要学生有:竺大年、舒衍、吕乔年,其子沈傅曾、沈省曾、沈敏曾等。
评价
- “沈氏之学,实兼得明招(吕氏)一派”(《鲒□亭集外编》卷十六《竹州三先生书院记》,清朝,全祖望)。
- “舒(璘)、沈(焕)、之平实又过于杨(简)、袁(燮)”(《宋元学案·广平定川学案》,清朝,全祖望)。
大儒沈焕
沈焕对陆九龄的心学尤其感兴趣。
“心学”一派是陆九龄与其弟陆九渊所开创,和朱熹领导的“理学”对峙。心学和理学,同属儒家学说,也是南宋时最主要的两大主流学术门派。相当于少林和武当。
心学濡染了沈焕后来的一生。这门深奥有趣的学术,也让南宋、明朝整整两代无数的文化精英为之耗研一生。
心学是哲学的一种,认为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洁心灵是首要的,学习是次要的,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澄澈心灵,不使蒙蔽。
朱熹所领导的理学与心学有较大分歧。
理学家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因为人欲是危险的,所以要灭掉。现代的史学家认为,这种观念大大地扼杀了人的本能,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
理学把人看作是没有思想的石头。
这就是两个门派的分歧,一个要灭人性,一个要发展人性。
沈焕从陆九龄那里掌握了清洁心灵的能力,这种能力影响了沈焕的一生,使得他日后为官、讲学,处处以“尊德性”为立身之本,做官廉洁爱民,以德行政,“政事不出于德,非德政也”;教书以德育人,培养的学生德才兼备,足以担当重任。
在太学的过程,也是沈焕接受心学洗礼的过程。从太学毕业后,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的沈焕已经开悟了。他带着开悟后的轻松愉悦,辞别了陆九龄,开始他的天下之旅。[1]
著作
见《定川言行编》(袁燮辑),《定川遗书》(张镛辑)。
遗迹
今浙江宋赠直华文阁谥端宪沈焕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