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游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調歌頭·游泳》是毛澤東在1956年巡視南方,在武漢三次暢遊長江寫下的詞,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 該詞描繪了1956年中國積極建設的現象,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毛澤東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也表達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作品名稱 | 《水調歌頭·游泳》 | 創作年代 | 1956年6月 |
作品出處 | 《詩刊》 | 文學體裁 | 詞 |
作 者 | 毛澤東 |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游泳⑴
- 才飲長沙水⑵,又食武昌魚⑶。
-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⑷。
-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⑸。
- 子在川上曰⑹:逝者如斯夫!
- 風檣動⑺,龜蛇靜⑻,起宏圖。
- 一橋飛架南北⑼,天塹變通途⑽。
-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⑾,高峽出平湖。
-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⑴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 ⑵長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註:「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 ⑶武昌魚: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願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裡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鯿魚,稱團頭鯿或團頭魴。
- ⑷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屬於楚國的範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 ⑸寬餘(yú):字從食從余,余本意為「剩下的」,「食」和「余」聯合起來表示「用餐後剩下的食物」。指神態舒緩,心情暢快。
- 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 日夜不停。」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惜。
- ⑺風檣(qiáng):檣,桅杆。風檣,指帆船。
- ⑻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在詞中實指龜山、蛇山。
- ⑼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1958年版《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和1963年版《毛主席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後經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 ⑽天塹(qiàn):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後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 ⑾巫山雲雨: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巫山雲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雲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這裡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1]
白話譯文
剛喝了長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魚。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哪管得風吹浪涌,這一切猶如信步閒庭,今天我終於可以盡情流連。 江面風帆飄蕩,龜蛇二山靜靜佇立,胸中宏圖升起。大橋飛跨溝通南北,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神女(神女峰)如果當時還在,必定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2]
創作背景
1956年,中國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大橋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遊長江,寫下了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字賞析
詞的上闕描繪了祖國江山雄偉瑰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暢遊長江的豪情逸興。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詩人將兩句古童謠信手拈來,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對仗工穩,含義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詩人的行蹤,也說明了游泳的地點。這裡「才」和「又」,不僅是時間的連貫和空間的轉換,也傳達出作者風塵僕僕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毛澤東稍加改動,抒發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無限深厚的感情。接着便以雄健的筆勢,轉入寫游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既是對游泳的特定環境,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的描寫,更是一種心靈的呈。兩句詞,萬里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顯示出詞人藐視天塹的恢宏氣度。再三句,直抒游泳時的強烈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用三層遞進式的議論,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前進的壯志豪情。前兩句寫游泳時的鎮定和從容,後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後的欣喜。
「今日得寬餘」是上闋的感情基調,是對這次游泳的總括。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了上闋的結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澤東遊泳之際見長江逝水,聯想而及孔子的話,然後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聯繫起來。這裡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
詞的下闋展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以「風」字起,緊接着上闕意脈,矚目兩岸景色,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起」則聳然挺拔,發起新意,充分表現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前兩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水調歌頭·游泳》淺析,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74-07-02 ,88頁]
全詞運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戰歌。在詞里各種景物,歷史神話等融貫着社會主義的道理。 [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編,毛主席詩詞試解,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毛主席詩詞》教學組,1977年09月,第226頁]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朱子奇,在2001年的《風吹浪打起宏圖——重學〈水調歌頭·游泳〉》中說」詩詞的雄壯氣勢和樂觀精神,這首詞中顯示的在風險里見豪情的內涵,都給我們以力量和新的啟示。我們還向亞非國家的詩人、作家介紹,用毛主席的反帝革命思想和文藝主張去鼓勵他們,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臧克家主編;蔡清富,李捷副主編.毛澤東詩詞鑑賞(修訂本):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第201頁]
現代作家臧克家,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在《讀〈水調歌頭·游泳〉》中說道:「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他滿懷信心地說:『現在的社會主義確實是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比起孔夫子的經書來,不知道要好過多少倍。』,為了實現理想的社會主義社會。他堅定地表示:『還有許多戰鬥在舌頭,還要努力作戰』這些擲地有聲的鏗鏘話語,正是這句濤的最好註腳。』」 [丁力.毛澤東詩詞大辭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3:第810頁]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思想家、軍事家,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1] 毛澤東被視為是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