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运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气血运行 |
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总概括
阴阳
阴阳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总概括,它即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和阳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矛盾。为应用方便,一般把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归为阳,把与之相反的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归为阴。例如天地、水火、动静、寒暑等,它们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保持平衡,但随着内外条件的不断变化,就会出现阴阳消长的不断斗争,这时旧的平衡被打破而朝着新的平衡不断前进,这种不断地循环往复就促进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就人体器官而言:上部的心、下部的肝、肾属阴;六俯属阳,五脏属阴。就人体生理变化而言:人体的正气属阳,人体的病邪属阴;阳盛伤阴身体发烧,阴盛伤阳身体发冷。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协调阴阳的平衡。[1]
五行
我国古代先贤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也都是由这五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事实上这五种物质,已经超出了五种具体物质的形态,给它赋予了更加广泛的含义。木具有生长、升发、调整、伸展的特性;火具有阳热、升腾、明亮、化物的特性;土具有长养、承载、受纳的特性;金具有收敛、萧杀、下降、清结的特性;水具有寒凉、滋润、下行的特性。古代医学家采取比照的办法,将人体脏腑间较为复杂的关系分别归属于这五种物质名下,用于建立起与外界事物间的联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就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对立统一。相生是相对统一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相克是相对独立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五脏
心,位于胸中,推动全身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对人体生命活动、精神、意识等有重要作用。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则面部红润有光泽,心慌气短则心神不宁,心气虚弱时易产生六神无主的恐惧情绪。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掌管体内之气与体外之气。其作用一是体内调节,二是内外交换,将津液和食物的精华布散全身,排出体内浊气;吸入清气,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将水液下逆,经肾、膀胱气化成尿液排出体外。全身的血液,都通过心气和肺气的共同作用而布满全身。鼻和喉相通而联于肺是肺的门户,常说肺开窍于鼻而涕源于鼻,肺有异常可反映到鼻涕上,肺虚弱时易产生忧悲情绪。脾,位于中焦与胃以膜相连。其作用是帮助胃将食物运化为精华,经脾运达全身以营养五脏六俯;脾的运化作用主要在于脾气,脾气以上升为主,将食物精华上输至心、肺、头部,经心、肺作用化作气血营养全身;统帅气血在经脉中运行,以防溢出脉外。脾气健壮则肌肉丰满,四肢有力,食欲旺盛;脾气虚弱则出现思虑过度,唾液减少等。肝,位于肋部。其作用调理全身气血,帮助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意志,负责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分配。肝血充盈则四肢灵活有光泽,其经脉上连目,所以中医讲肝开窍于目。怒伤肝,泪从目出,故泪为肝之液。肾,位于腰部,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从阴阳角度讲,对人体脏俯起滋养濡润作用的叫肾阴,对人体各脏俯起推动温热作用的叫肾阳。这两者为各脏俯阴阳的根本,主宰整个水液的代谢,有纳气作用.肾气充盈则两耳及两阴(前阴为尿道外生殖器,后阴为肛门)健壮。
六腑
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内所藏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气豪壮应变善断,胆汁注入小肠助消化。胃,位于中焦,上口为喷门接食道,下口为幽门通小肠。所吃食物经食道容纳于胃,在经胃腐熟下传至小肠,其精华经脾运化而营养全身。小肠,位于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平接阑门与大肠相连,盛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起容器作用。在就是食物在小肠中缓慢下输,可使食物在小肠中进一步消化吸收。它分清别浊,精华吸收经脾运化全身;残渣下输大肠形成粪便,剩余水液经肾气化渗入膀胱形成尿液。大肠,位于腹中,上端阑门与小肠连接下端接肛门,将食物残渣下传吸收部分水液化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膀胱,位于下腹,用于存储排泄尿液。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肾气通过三焦布善全身,三焦也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上焦为膈以上的心肺头部,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脾胃部分,下焦为脐以下的肝肾大小肠膀胱和阴部。
精气神
精,藏于肾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食物营养。就人体而言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是生长发育生育繁殖及各脏俯功能的物质基础。肾精乃生命之根,身体之本。气,乃人体不断运动着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物质精华,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气的生成来源有三,即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后天食物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气的运动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最基本的形式,在内为升降,在外为出入。气的功能为推动、熏蒸、防御、固摄、气化。神,乃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感觉、觉悟、智慧等。神以精、气、血液、津液作为物资基础,以先天之精为始,以后天之精为养。
血液:是循环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物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力的基本物资。血液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食物精华,经脾运化上输经心肺气化注入脉中化赤为血。心肺脉构成血液的循环系统。血液具有营养滋润全身的作用,内至各脏俯,外达皮肉筋骨无一不滋养。
津液
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资。津液是食物精华经小肠分清别浊,大肠吸收部分水分,其清者经脾运化而成。津液具有润泽皮毛肌肤,滋润各脏俯,润滑眼、鼻、口,充养骨、脊、脑三髓,滑利各关节同时也起滋养滑利血脉的作用。
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气--嗳气;肺气--咳嗽;肝气--多言(如酒后多言);脾气--喜酸;肾气--哈欠、喷嚏。
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心--汗水;肺--鼻涕;肝--泪水;脾--涎(口水);肾--唾沫。
总之,就传统医学理论而言,百病皆生于气,"九气"不同,病象各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大怒使肝气上逆血随气行,重则呕血;欢喜使气机和顺畅达,所以气缓;悲伤过度心情急迫,肺叶张举至上焦闭合,使热气闭于中而耗损肺气,所以气消;恐惧使精气下沉,上焦闭塞气不能上行只能还归于下,使下焦胀满所以气下;寒气侵袭使人体的气体收敛于内,不能畅行于体表所以气收;火热之气使气运顺畅通达令汗液外浸,由于气随汗液外泄所以气泄;受惊则心悸,使神志无所归宿依附所以气乱;劳累过度则气动喘息,汗出过多使气息外越所以气耗;静神宁思则精神集中神归一处,以致于正气凝结而不运行所以气结。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