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故居飲冰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梁啓超故居飲冰室位於天津市河北區第一工人文化宮附近的民族路上,是兩座毗鄰的意大利式小樓。故居為梁啓超自己設計的意式二層小樓,為家居用。梁曾在此會晤蔡鍔等人,共商討袁大計。飲冰室書齋,在他原寓所西側,由意大利建築白羅尼歐設計,為一幢灰色兩層洋樓。
基本情況
梁啓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啓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為意式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建於1914年。主樓為水泥外牆,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建築面積1121平方米;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於1924年。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臥室和會客。梁啓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飲冰室」系意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造型別致典雅。建築面積949.50平方米。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飲冰室主人,是康有為的門生和得力助手,致力於維新變法,是維新時期的風雲人物。
梁啓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沒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
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
同年9月,政變發生,梁啓超逃亡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1],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支持袁世凱,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併,改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
1917年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2]。11月,段內閣被迫下台,梁啓超也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啓超赴歐,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於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京滬開追悼會,參加者甚眾。
梁啓超一生勤奮,各種著述達一千四百萬字,在將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動又占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他每年平均寫作達三十九萬字之多。
視頻
梁啓超故居飲冰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民報》《新民叢報》重新影印(圖),搜狐,2006-11-07
- ↑ 1917年9月18日 護法戰爭爆發 ,搜狐,201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