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梁书·王锡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书·王锡传出自《梁书》,此史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王锡字公嘏,琳之第二子也。幼而警悟,与兄弟受业,至应休散,常独留不起。年七八岁,犹随公主入宫,高祖嘉其聪敏,常为朝士说之。精力不倦,致损右目。公主每节其业,为饰居宇。虽童稚之中,一无所好。十二,为国子生。十四,举清茂,除秘书郎,与范阳张缵齐名,俱为太子舍人。丁父忧,居丧尽礼。’服’阕,除太子洗马。时昭明尚幼,未与 臣僚相接。高祖敕:“太子洗马王锡、秘书郎张缵,条表英华,朝中髦俊,可以师友事之。”以戚属封永安侯,除晋安王友,称疾不行,敕许受诏停都。

王冠日,以府僚摄事。普通初,魏始连和,使刘善明来聘,敕使中书舍人朱异接之,预宴者皆归化北人。善明负其才气,酒酣谓异曰:“南国辩学如中书者几人?”异对曰:“异所以得接宾宴者,乃分职是司。二国通和,所敦亲好;若以才辩相尚,则不容见使。”善明乃曰:“王锡、张缵,北间所闻,云何可见?”异具启,敕即使于南苑设宴,锡与张缵、朱异四人而已。善明造席,遍论经史,兼以嘲谑,锡、缵随方酬对,无所稽疑,未尝访彼一事,善明甚相叹挹。他日谓异曰:“一日见二贤,实则所期,不有君子,安能为国!”转中书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中, 时年二十四。谓亲友曰:“吾以外戚,谬被时知,多叨人爵,本非其志;兼比羸病,庶务难拥,安能舍其所好而徇所不能?阕乃称疾不拜。便谢遣胥徒拒绝宾客掩扉覃思室宇萧然 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时年三十六赠侍中给东园秘器朝服—具衣一袭谨贞子。

译文

王锡字公嘏,是王琳次子。自幼机敏聪慧,与兄长弟弟从师学习,到要散学的时候,常常独自留下,不肯走来。七八岁时,还随公主进宫,高祖(梁武帝萧衍)嘉奖他聪明,经常向朝官称赞他。(王锡求学)专心竭力不知疲倦,以致损伤了右眼。公主常常节制他学习,替(他)装饰住宅。虽然(他)还是小孩,却没有什么嗜好,十二岁时,入国子学做学生。十四岁时,因(品行)高洁淳美受荐举,授官秘书郎,与范阳张缵齐名,一同担任大子舍人。遭遇父亲去世,守孝恪尽礼节。守丧期满除服,授官太子洗马。当时昭明太子年纪尚幼,未曾接见群臣百官。

高祖嘱咐(他)道:“太子洗马王锡、秘书良张缵,是亲戚中声誉美好之人,朝官中才智杰出之,(你)可用对待师友的礼节奉事他们。”因皇亲身份封永安侯,授官晋安王友,王锡称病未让任,(高祖)下准他秉承诏命,但留在京城。晋安王行冠礼时,(王锡凭王府僚属身份治事。普通初年,北魏才(与梁朝)交好,派遣刘善明作为聘使,(高祖) 命中书舍人朱异接待,参与宴会的都是归顺南朝的北魏人士。善明倚待他的才气,酒甜耳热之时对朱异说:“贵国像中书大人这样富于才学而又善辩的有几人?”

朱异对答道:“我之所以能接待宾客,主持筵席,是因为各司其职,掌管此事。两国互相往来和好,重在敦睦亲密友好之谊;如若只是推重才智机辩,就无须相互出使了。”善明这才说道“王锡、张缵,是驰名北朝的人物,怎样才能一见?”朱异详细奏闻,(高祖)下令就在南苑置备酒宴,(参与者)仅王锡、张缵、朱异(与刘善明)四人而已。善明赴宴,论经书史籍,兼以调笑戏谑,王锡、张缵随机应对,没犹疑不决,未曾求教一事,善明叹服不已。后来对朱君说:“一天中见到两位贤者,实在符合我的期望,没有才德出众的人,怎能治理好国家!”(他)转任中书郎,升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中,当时才二十四岁。(他对亲戚友人说:“我凭外戚身份,浪得时名,为人所知屡受爵禄,不是我本来志向;加上近年衰弱生病,各种事务积压不决,怎能舍弃自身爱好,却去勉为其难呢?”就称病不接受任命。于是遣散衙役,谢绝宾客,闭门深思,房舍萧条。中大通六年正月,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赠侍中,赐予东园秘器,君臣朝会时所穿礼服一套、衣服一件。谥号贞子。 [2]

作者简介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