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桶后越岭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桶后越岭古道
图片来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桶后越岭古道又称作桶后古道[1]台湾新北市乌来区宜兰县礁溪乡的一条越岭古道,是乌来山区的四大古道之一(此外有哈盆古道福巴古道西坑古道)。桶后越岭步道是一条穿越雪山山脉,从大台北直接进入宜兰的梦幻步道,而且难度不高,半天就能走完。此外,山友之间相传的人间天堂──桶后溪在山间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浅滩,呈现回然不同的风情,据说“不至桶后,不知台北溪流之美。”

桶后越岭步道是乌来山区三大古道之一,是早期泰雅族由雪山山脉地区北上打猎迁移走出的路径,到日治时代,为了伐木及便于统治原住民,把小山径开辟成越岭道路,现已成为登山健行的热门路线。

人文生态

桶后越岭古道为早期泰雅族狩猎的山径,也是乌来乡泰雅族的三大越岭古道之一;1905年日治时期修建从新店屈尺到宜兰礁溪的“屈尺叭哩砂横断工程”,即为桶后越岭古道的前身。起点为新店屈尺,终点是宜兰礁溪,期间动员1200人,并面临原住民激烈抗争,是条旷日费时才得以完成的路线。桶后清澈的溪流孕育了丰富生命,鱼蟹悠游、蜻蜓和各种水生昆虫群聚,夏季还可观察低海拔森林鸟类,如五色鸟、翠鸟及铅色水鸫等,溪畔林间十分热闹。

临溪的桶后越岭步道植物生态极丰盛,足够的湿度孕育了丰富的蕨类与兰科植物,步道旁整片的水脚鸭秋海棠也令人惊艳。在台北及宜兰交界的鞍部为越岭道的最高点,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强劲,几是大面积的芒草,颇有草岭古道的气氛。桶后溪是台北重要的水源-南势溪的支流,因位在乌来大桶山后方,因此得名“桶后”或“桶后”溪。桶后溪在山间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浅滩,呈现迥然不同的风情。

古道源由

桶后越岭古道,是早期泰雅族大嵙崁族群雪山山脉地区北上打猎迁移而走出的路径,在清光绪年间,乌来设制防蕃屯所,该路线重要性增加,到日本时代,为了伐木以及便于统治原住民,进一步将小的山径开拓成越岭道路。现今成为爬山健行的热门路线。

路线

桶后越岭古道西起于乌来乡孝义村,其中孝义至桶后段为桶后林道,为产业道路,经过桶后村后,为桶后越岭道,向东溯桶后溪两岸而上,经林务局乌来招待所及桶后吊桥后进入小径,多次涉越桶后溪后,于小礁溪山烘炉地山之间的鞍部(海拔1166公尺)穿越雪山山脉,到宜兰县,沿礁溪乡小礁溪而下,终点为匏仑村。全长约30公里,步行约需一整天至一天半的时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