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村天主之母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枣村天主之母堂属于周至教区,本村早年“园觉寺”内部分佛家信徒改信天主教,他们改信后要分其内部教产,就让出村东小庙教产,归属改信天主教徒所有。教友协商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将东头三间庙改做天主教之堂,堂前两边各建三间厦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刘澄民神父任本堂,重修三间堂和厦房,堂院地皮5.2丈宽,15丈长。1957年堂被村生产队占住,1970年全被拆毁。
教堂现况
1980年教会复兴,高与几神父首任本堂,神父会长共同努力,经县乡村另划给教会地皮5.2丈宽,15丈长建堂地址,选在村西外,高神父染病,其侄子高建培协助建堂。1996年底堂体竣工。大堂六间,向北,跨度8米,3.3米间口,面高二十五米,奉天主之母为主保,砖木结构。住房三间,一层砖混平房,灶房两间,投资7万余元人民币,1996年曹来朝神父接任本堂,堂内吊顶,电器安装,做跪架,又引进自来水。又组织教友将堂院东边老围墙拆掉,在新拨给教会二亩地东边另做围墙,花费一万余元。堂院外边另有空地,公路局有阻力,待来日协商妥另做围墙。现在教友200多人。
教堂的产生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认之前,任何公开的祈祷和传教活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由于怕教外的敌视者发现,这些圣像和圣经故事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1]仪式;这种地下的穴龛盛行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叶,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筑形式。
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国教地位,在此之后,地下的穴龛活动终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开始出现。
参考文献
- ↑ 基督教洗礼的意义,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个人图书馆,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