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宪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宪民

姓名;林宪民

国籍; 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州市螺洲镇

出生日期:1914年01月01日

逝世日期:1999年01月01日

职业:书法家

林宪民(1914-1999),字子群,福州市螺洲镇人,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日友好书道场教授,福州林则徐书画院院长。

人物生平

以精湛的行草著称于世,在海内外广受推崇。自由拜林之夏为师。研究传统书法。30年代即获全省书法会试第三名。60余年来,遍临古今碑帖,博采百家之长,行草、篆、隶无所不精,于王羲之笔法造诣尤深。《人民日报》、《文汇报》、《书法报》数十家报刊及福建电视台、海峡之声广播电视台,均以专题报道,介绍其书法成就。作品多次参加中外书法展览,作品广泛流传欧、美、东南亚、日本、台、港等地。墨迹题刻于东京成田山寺、冲绳那霸市,福州园、武汉黄鹤楼、南京雨花台、成都社甫纪念馆、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武夷山朱熹纪念馆、莆田蔡襄纪念馆,厦门南普陀寺等。80年代以来,其作品屡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等全国性重大书法展览并获奖。林宪民先生的墨迹题刻散布省内外诸多名胜古迹,著作有出版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行书字帖》、《古诗文标准行草书字帖》、《历代爱国诗行草字帖》、《四季风景诗字帖》、《常用六千汉字行草字汇》、《六千常用汉字行草字汇》、《螺洲观澜书院史》等近十种。作品、辞条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林宪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12月20日在福州逝世,享年86岁。

社会评说

先父林宪民先生辞世已整十年。十年间,海内外来鸿不绝如缕,一代书家之墨韵,历久弥新。斯人虽逝,风范犹存

父亲出生于侯官螺洲一个破落的中产家庭,家境窘迫而庭训甚严。幼敏而好学,由曾主讲鳌峰书院的硕学通儒、外曾祖王子庸先生开蒙,稍长从同盟会会员、书坛耆宿林之夏学书,以颜柳为日课,经年不懈。上世纪30年代初在全省书法会试中崭露头角,早负雅名。及冠投身银行界,亦临池不辍,以锻炼心性,陶冶情操。为各地银行所书通告,书法傲岸脱俗,每引同好驻足赞叹,甚至揭去以为范本。数十年广泛涉猎历代名碑法帖,逾花甲,终以行草名世,人书俱老,卓然成家。

父亲诸体皆精善,而以行草见长。他初得王献之《洛神赋》之启发,而后精研二王笔法,以王书为主调,兼采众长,熔于一炉,积数十年之功,以笔意婉转、骨肉匀停、温厚含蓄、高古虚和的文人气质和独特风格完成对二王传统的回归与超越。80年代初,父亲的行草中堂入选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影响及于全国,曾应约为教育部统编大学历史教材题写书名。他的行草取法高远,造诣精深,风流彻骨,气度雍容,凝结着淡泊、宁静、简约、安详的中和之美。识者以其用笔、结字、气势、风神有晋之遗风,与沈尹默、白蕉不遑多让,为闽中书坛数十年所仅见者,堪称当代二王书风的代表性人物。书画大家陈子奋称其"遒劲俊妙,风神凝远,深得羲之真髓"。

父亲的书法卓有所成,书法活动亦斐然可观。晚年感于书坛时弊,他在西湖桂斋创立林则徐书画院,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致力于正本清源,研究和推广正统书学,一时群贤毕至,本地书风为之一新。书法臻于化境的古稀之年,他倾尽毕生所学之作《六千常用汉字行草字汇》、《古诗文标准行草书》、《红楼梦诗词曲赋行书字帖》凡七种相继付梓,以其深入浅出、切中肯綮而广受欢迎,屡次重印。远在北京的启功和赵朴初先生亦为之题签,以示雅爱。他对继承与发展中华书学,推广和普及书法文化的贡献,为后人所铭记。[1]

父亲为人谦和,对后学极为平易。晚年常有书法爱好者和年轻书法家问学,他总是诲人不倦,有问必答,言不及义处,必亲身传授。当年受教者中不乏今日书坛名流,亦有海外华人与外国友人。在台湾和日本的严复族人曾专程登门求教;福建日立公司日方代表葛山靖夫拜师学书三年,返国之际,以一幅中堂作别,书录日本遣明副使、天龙寺学问僧策彦周良赠全仲山七绝:莫道江南隔海东,相亲千里亦同风,从今若许忘形友,语纵不通心可通。深情厚谊溢于言表。父亲对后辈的无私提携,雅量高致,令人难忘

父亲的书风影响深远,作品广受推崇,流布于海内外。近如鼓山、西湖、林则徐纪念馆、朱熹纪念馆、蔡襄纪念馆,远及雨花台、黄鹤楼、杜甫草堂,以至东京成田山寺都存有他的墨迹题刻。他的书法成就正越来越多的为世人发现与认识。"书如其人",书法具有主客观浑然一体的特征。汉代扬雄云:"书,心画也",清刘熙载称:"书也者,心学也","书,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而言之如其人"。父亲的人格与器识,正是他窥晋唐堂奥,得中和之美的内在原因。父亲一生慷慨大度、与人为善。他淡泊名利,尝以"多留笔墨在人间"自勉,对络绎不绝的慕名求书者,从不计报酬高低,每求必应。德不孤,必有邻,父亲高尚的人格风范,令人感佩。

朗月照人如鉴临水,时雨润物自叶流根。父亲为林则徐纪念馆题写的联句,恰是他书法人生的传神写照。夜半梦回,不觉心绪如潮,文以记之。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委党校教授-林祥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