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淝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东淝河,古名肥水河道全长152公里,流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区占61.6%,平原区占29.7%,湖泊8.7%;平均比降0.3‰;屬於淮河右岸的一条支流。
水文
河源出自江淮分水岭北侧,东与池河、窑河流域为界,西邻淠河流域。董铺以上为双干河道,东干称天沟河;西干为东淝河主源。西干出安徽省六安县龙穴山,北流经下石铺入肥西县境,经淠河、六安县太平集入寿县境,至董铺与东干天沟河会合。天沟河出肥西县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入寿县境折西北流,至董铺与西干会合。
事件
- 1938年,黄河决口,夺淮入海,东淝河自瓦埠湖口至河口15公里的河段,平均淤深达3米。
- 2003年7月11日,东淝河淮南东津渡大桥北侧被洪水冲毁,当地6个村庄约1000多户被洪水淹没,有6人被洪水冲走。
治理
- 1950年洪水后,根据淮河防洪的需要,瓦埠湖被列为淮河控制蓄洪区之一。蓄洪工程的建设分两步实施,第一步疏浚东淝河下段(瓦埠湖以下至河口),解决瓦埠湖区的排水问题。
- 1961年至1966年,沿瓦埠湖建成庄墓、朱集两座电力排灌站,并逐步配套形成两个灌区,用于解决瓦埠湖以东、沿河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庄墓和朱集两灌区的干渠扩大延伸至朱巷南与淠河灌区的瓦东干渠接通,并建有三里河分水闸控制,使三灌区得以互补供水不足。
- 1962年至1972年,在东淝河下游右岸淮南市赖山乡建成新河灌区。
- 1965年开始在东淝河下游淮南市赖山、唐家山、蔡家岗一带建设施家湖灌区。
- 1975年后,瓦埠湖区围垦面积达20余万亩,圩堤总长320公里,缩小了湖区的蓄水面积,抬高了湖区的洪水水位;
- 1978年又建成陡涧电力排涝站,装机两台共110千瓦。湖周农田受灾机会增多,河道被缩窄,严重阻碍泄洪。之后,群众逐渐废除了一些小圩,发展种养植业。
- 1970年至1981年为解决东淝河左岸淠河灌区尾部地区的灌溉问题,分别在寿县建成江黄、开荒、老岗头、郑岗各电灌站,以及石埠电灌站、李咀电灌站和铁佛电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