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農林博覽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凌農林博覽園又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博覽園建設占地200畝,總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館動物博物館和昆蟲博物館,土壤博物館、植物博物館、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5個專業博物館[1]和蝴蝶園、植物分類園、樹木園及多種種質資源圃等,是集教學、科研、科普於一體的重要學科基地。
2018年9月,陝西省發布了「十一旅遊門票優惠」福利:楊凌農林博覽園門票價格9折。
景區簡介
博覽園建設占地200畝,總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館動物博物館和昆蟲博物館,土壤博物館、植物博物館、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5個專業博物館和蝴蝶園、植物分類園、樹木園及多種種質資源圃等,是集教學、科研、科普於一體的重要學科基地。博覽園是學校在整合科教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起的博物館群,全面、系統地宣傳農業科技知識和展示了我國農業科技成就,這在我國尚屬首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70多年的長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在農業科教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特別是楊凌的幾代農業科教專家收藏積累了大量珍貴的動物、植物、土壤、昆蟲標本(實物)和農史典藏,成為學校的重要科教資源。其中昆蟲標本120萬號,植物標本55萬份,收藏量均居全國高校之首;動物標本數十萬號,其中富有農林專業特色的珍稀動物8000餘件;線裝古籍五萬餘冊,為全國農林院校之冠,全國現存農業古籍300餘種中該校收藏284種,其中善本文獻20餘種。
1987年,依託植物保護學院豐富的昆蟲標本收藏,學校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昆蟲博物館,開始了標本資源保護、開放利用和科普教育新路子的探索。1996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來該校考察後又批准立項建設昆蟲博物館二期工程,使昆蟲博物館和昆蟲學科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昆蟲博物館先後被評為「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教育基地」、「陝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陝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單位」等,成為科學研究、教學實踐、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並為宣傳學校和楊凌示範區發揮了重要作用。昆蟲博物館的建成為學校標本資源開放利用、服務教學和科研、開展科普教育樹立了成功典範。
1999年合併組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了進一步整合和挖掘學科資源優勢,建立集科研、教學、科普為一體的學科基地,保護和開放利用標本資源,展示農業科技成就,傳播農業文化和科學知識,在原昆蟲博物館的基礎上,學校依託昆蟲學、畜牧獸醫學、植物學、土壤學和農業歷史學等學科研究成果和優勢,於2001年10月啟動了博覽園建設項目。
博覽園是一個社會公益性建設項目,它的建設得到了國家和陝西省政府、社會各界、廣大校友和全校師生員工的關心、支持和資助。其中邵氏基金會捐贈500萬元港幣建設逸夫科技館,社會各界和廣大校友捐資400餘萬元建設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地方政府、各界友人還捐贈了大批展品,支持博覽園的建設。
2006年11月博覽園全面建成並向社會開放,成為學校的一個學科展示平台,主要服務教學和科研,並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先進科技與先進文化相結合,提高民族科學文化水平,在創建和諧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博物館通過多種現代化展示手段和豐富的標本、模型、實物、文物展覽,形象、系統、科學地介紹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動物、昆蟲、植物、土壤知識和農業科技史,展示我國農業科技和生物技術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面向公眾傳播農業文化和科學知識。目前博覽園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以農業科技為主題的由五個專業博物館組成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在服務教學、普及農業科學知識、全面提升素質教育[2]方面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走進昆蟲館可以了解奇趣的昆蟲世界,感受與萬種蝴蝶共舞。一隻小小的蝴蝶會像大熊貓一樣成為稀世珍寶。輕輕一點屏幕,你就能聽到馬蜂輕嗡、蟬兒高唱、蚊子嗡嗡、蛐蛐唧唧……負子蝽破殼、蚊子吸吮等一件件形態逼真、造型可愛的光電模型,一隻只五彩繽紛的昆蟲演繹着一個生動有趣的昆蟲世界。
置身動物館,探尋動物世界的神奇奧秘,驚羨遠古生物復活。大熊貓、羚牛、藏羚羊等數千件國家保護動物的標本及披毛犀、恐龍蛋化石讓人流連忘返。
走進神秘植物世界,追溯萬物生命源頭。
踏入深厚土壤世界,感受五色土壤神奇;
中國農業歷史館幫你了解萬年農業,探詢農耕文化。
博覽園內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小橋流水,瀑布噴泉,蝶舞紛飛,鮮花怒放......這裡蘊藏着人類繁衍生息的生物密碼,這裡是茫茫中華大地的綠色明珠,這裡是農耕文化的中心畫廊,這裡是誕生傳奇和神話的地方。
功能與作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作為一個學科展示平台,主要為教學和科研服務,並面向社會開展科普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先進科技與先進文化相結合,提高民族科學文化水平,在創建和諧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博物館不僅有豐富的標本、實物、文物和模型,還利用多種現代化展示手段,形象、生動、系統、科學地介紹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動物、昆蟲、植物、土壤知識和農業科技史,展示我國農業科技和生物技術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面向公眾傳播農業文化和科學知識。
1 、昆蟲博物館成為植物保護專業重要的教學實踐和科學研究基地
昆蟲博物館自1987年創建以來,經過18年的建設發展,總建築面積達到1萬多平方米。作為昆蟲標本收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科普宣傳的學科基地,昆蟲博物館包括昆蟲標本館、科研實驗室、圖書館、多媒體軟件研發工作室、學術報告廳、會議室、展覽館、溫室、網室和室外園區,已成為全球最大、配套設施最全、有較高知名度的綜合型昆蟲專業博物館。
昆蟲博物館主要承擔了昆蟲學課程教學、實驗、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教學任務和科研項目。由於昆蟲標本收藏量大、實驗材料豐富、研究條件好、展覽豐富多彩,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昆蟲學的積極性。依託昆蟲博物館教學實踐基地,植物保護專業「普通昆蟲學」已成為該校植保專業主幹課程,國家級、省級、校級重點和精品課程;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科成為部、省級重點學科;資源昆蟲學成為校級精品課程。
2 、博覽園已成為多個學科和專業的教學實踐、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基地
博覽園同時也是動物科學、生命科學、園藝、農學、林學等多個專業的教學實踐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在服務該校和兄弟院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外,並向社會公眾開放,成為大中小學生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
博覽園現已成為昆蟲學、畜牧獸醫學、植物學、土壤學和農業科技史學等多個學科和相關專業的富有特色的教學實踐基地和科研基地。
3 、博覽園為大學生勤工助學提供了場所
博覽園擁有5個專業性很強的博物館,從布展到日常維護及講解都需要大學生參與,博覽園與校學生處勤工助學中心建立了聯繫,為部分大學生提供了勤工助學機會,使他們得到鍛煉和提高。
博覽園是一個社會公益性建設項目,它的建設得到了國家和陝西省政府、社會各界、廣大校友和全校師生員工的關心、支持和資助。為此,博覽園將在立足服務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同時,突出博覽園的社會公益性,實行低價門票價格方案,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面向公眾傳播農業文化和科學知識,使其真正成為集教學、科研、科普於一體的產學研基地,在服務學校教學科研和提高民族科學文化水平中發揮重要作用。
視頻
楊凌農林博覽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每日科普 | 博物館知識,搜狐,2020-06-10
- ↑ 什麼是素質教育?如何開展素質教育?,搜狐,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