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最后的秋日(孙文波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最后的秋日》是诗人孙文波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深红色的地毯房间里,工作的气氛

在午休后重新来临。我的目光

却朝向大街上,风正以扫帚的方式刮过,

发黄的落叶飘起,一些被卷到街角,

一些像闪光的徽章粘上了行人的衣裳。

我揣测就在此时,天空中的冰,

正像灵猫一样活跃,而我在南方的

亲戚们,会庆幸他们的不在。一种分离的

生活给予了生活新的意义。使我

比过去更了解祖国的内涵。一条名叫

天安门的大街,从这里我看见了

整个国家:女人们不礼貌的声音。

定时供应的热水。突然鸣叫的汽车喇叭。

由于太多的经济问题,如果

我要到另外的街区,只能登上拥挤

的公共汽车,像沙丁鱼一样,

一边忍受着摇晃,一边使劲地大口喘气。

作者简介

孙文波195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当代诗人,是中国少有几位从八十年代开始写诗到2000年后仍然保持旺盛创作力的实力诗人之一,而且越写越有高度。对年轻一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童年曾在陕西华阴农村生活,在成都读完中学,当过“知青“,服过兵役。1979年退役回到成都。现居杭州。1985年开始诗歌写作。1990年以后亦从事诗歌批评的写作。作品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瑞典语等多种语言,1996年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8年6月受邀参加第29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著有诗集《孙文波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地图上的旅行》、《给小蓓的骊歌》,文论集《写作、写作》等。 主编《中国诗歌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萧开愚合编《九十年代》、《反对》……。2011年获首届畅语诗歌奖。[2]

他说:我个人曾经很轻率地看待过像北岛芒克舒婷这样的诗人,或者更轻率地看待过徐志摩这样的诗人,对他们的成就,或许是对他们的诗歌观念不以为然,认为有些简单和促隘,不足以体现出某种诗歌的精妙。但是,到了今天我发现那是不对的,不是一种具有历史主义态度的作法。现在我理解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写作的不足,并不是那种写作才能的大小——他们谁不是恃才傲物,觉得自己是有大才华的啊——而是文学的历史局限性。在这里面不光是形式本身的,还有着思想方法上的问题。现在,的确是现在,我需要给予他们更多地我个人的敬意。尽管这或许并不是文学内部意义上的,甚至与文学无关。不过什么又是文学内部意义上的,什么又是与文学有关的呢?而如果我说从来就没有单纯地文学内部意义上的东西存在,我是对的吗?我相信我是对的。 [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