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及其他(黄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文徵明及其他》是中国当代作家黄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文徵明及其他
这是去年的事了。在我下榻的阊门附近,有一处过去不曾知道的名迹,是闲谈中从当地的父老口中听到的。马上就去访问,访问的结果却是满 怀惆怅。
那是在一个有着“文衙弄”名字的小弄里。苏州“某衙前”这样的地名似乎不只一两处,可见过去这里的“文风”之盛,也就是说有许多封建 官吏曾经住在这个地方。这里的“文”指的是文徵明。他并非显宦,不过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他的子孙也大抵都是“白衣”,真不懂何以会 有这样一个阔气的名色。
明代著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的故居,现在是一家什么工厂的仓库,要进去参观还得熟人引进。进去一看,有一个几将干涸了的 污秽不堪的池塘,北面的一排临水的水阁,一望就知道是明代的旧筑,宛如一条彩虹。窗槛都是细巧的木雕,窗上糊着破报纸。因为是作仓库 使用的,水阁中间的一节已经被压得几乎坍下来,彩虹则变成显示经济危机的曲线了。南面的假山上部,有一个乳鱼亭,只有一半露在外面, 也是明时旧物。本来这是赏荷的所在,但那池中却没有半点荷花的影子。我当时只是匆匆一望,就走了出来,没有也不可能细看。据说,这里 还有博雅堂、梁涧和当年文徵明读书作画的三间古屋,这些都是明代的建筑。
据说,文徵明的这个故园叫做“敬亭山房”。后来归了姜氏,改名“艺圃”。
再后来就一直是绸商的商会,改名“七襄公所”。苏州的丝织业是有名的,因此这里还一直保存得不坏。拿来作仓库,不用说,那又是“四人 帮”之流的“德政”了。
这样一个大半保存了明代建筑的旧迹,也许由于规模小,也许因为被绸业商人霸占了,过去几乎没有人知道,连撰写《江南园林志》的童患建 筑师也不加著录。
想来苏州类似的遗址必不只此,现在都还在“若存若亡”之间,可真是已经到了非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不可的时候了。
号称苏州三大名迹之一的“文衡山手植藤”,本来是在拙政园里的,过去每过此园一定要去看看。后来不知怎样一来,古藤“失踪”了,找来 找去也不见。这次是偶然到拙政园侧的博物馆去看看“出土文物展览”,才偶然在出口的地方重新“发现”了它,荒秽不堪。要不是那块端午 桥立的小小的石碑,我还不敢相信这就是那有名的古藤。如果发现了一件文徵明的书画,那总是会被珍重地藏在博物馆里的吧?但他的故居、 他手植的花木,却不屑一顾,这确是奇怪的逻辑。我看这就是“四人帮”的流毒,应该彻底加以消灭的。
也是在去年,也是从朋友那里得到的线索,说是狮子山上发现了晋墓。我就一个人跑了去采访。狮子山确是像一头伏在那里的狮子,也并不十 分高大。可是要找这晋墓,却颇费了些手脚,好容易从后山爬到前山,最后还是得到在田里劳动的社员的指引,才在“狮子”的腹部发现了墓 穴。还是发掘以后的原状,墓里还残存了砖扩,墓外则是大量的散堆着的完整的、断碎的墓砖,砖上都有字的,每块十斤上下,上面的铭文是 “元康三年四月六日庐江太守黄明亭侯主簿高口口”,这是西晋惠帝时的砖,距今一千六百八十五年了。这次在苏州博物馆的“出土文物展 览”中看到了狮子山出土的青瓷器,“说明”中标明的时代却是“东晋”,至于有字的晋砖,也一块都不陈列。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苏州是一个著名的古城,这确实都是值得骄傲的。但也确实出现了“四人帮”那样不肖的子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古砖、带文字的古砖、带有显示晋代典型的隶书风格的铭文的古砖,就这样散落在地上,无人过问。这是说明古国的文化遗产的丰富呢,还是“四人帮”的流毒,应该是易于辨别的。
苏州作为一座名城,是国内外旅游者所十分向往的地方。我们确实已经做了大量的很好的工作,但也应该看到,潜力还大得很,方面还多得 很。不该年年月月总是那些老花样,就是老花样也该不断地丰富、提高,使游览者有更新更大的收获。
真是大有可为。应该把工作做得更好,“四人帮”的流毒还得花大力气加以肃清。
如果认真这样做了,很自然,那好处必不只表现在旅游方面而已。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三日[1]
作者简介
黄裳,原名容鼎昌。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