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戟叶滨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戟叶滨藜

中文名:戟叶滨藜

学 名:Atriplex hastata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藜科

亚 科:环胚亚科

族:滨藜族

属:滨藜属

种:戟叶滨藜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戟叶滨藜(学名:Atriplex hastata L.)是藜科滨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藏有记载。多生于山谷湿地、路旁等处。 戟叶滨藜单株产量高,青绿时绵羊乐食,牛采食较少,马不采食,粗灰分含量也较高。牲畜采食后,可满足部分矿物质的需要,也可调制干草,若制成草粉,猪也喜食。为中等饲用价值牧草。[1]

戟叶滨藜形态特征

戟叶滨藜,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茎直立,通常较粗壮,圆柱形,有钝条棱及绿色色条,无粉或幼嫩部分有粉;分枝细瘦,斜伸。

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三角状戟形,长5-10厘米,宽4-10厘米,上面无粉,下面稍有粉,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或仅中部以下有1-3对不等大的锯齿状裂片,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凹或近截平;叶柄长1-3厘米。

花序穗状或穗状圆锥状,生于茎和枝的上部;雄花花被近球形,黄色,裂片5,雄蕊5;雌花的苞片菱形至卵状三角形,有密粉,通常全缘,仅基部边缘合生,表面有时有隆起。胞果直径约1.2毫米,果皮淡黄白色,与种子贴生。种子扁,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戟叶滨藜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山谷湿地、路旁等处。戟叶滨藜在草原上生长较少,散生于山谷、湿地、渠边、林下、路旁及蔬菜田园。喜沙质土壤或稍有盐渍化土壤中,在板结、通气性差、肥力不足的地方生长不良。喜湿润,不耐旱。

戟叶滨藜生长习性

生长发育快,一般4月下旬萌发,花期7月,8–9月种子成熟,10月上旬枯黄。

戟叶滨藜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藏有记载。俄罗斯伊朗阿富汗西欧印度西北部及非洲北部也有分布。

戟叶滨藜繁殖方法

种子预处理:戟叶滨藜植物果实为翅果,种翅和种皮坚硬,难以吸水、透气,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力。在播种前必须采取人工或机械措施去除种翅,破坏种皮,增强吸水、透气能力,以利于种子吸胀和发芽。 催芽处理:种子含有皂角苷,抑制种子萌发,可水选除去空粒、不饱满种子,再用高锰酸钾1000-5000倍液浸泡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置沙床催芽,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60左右;或用40℃的温水浸泡1-24小时,去除种子中的皂角苷,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力。

播种:一般在温度较低时种子发芽良好。在中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或5月上旬,此时气温开始回升,适合戟叶滨藜植物种子萌发。栽培土壤为砂壤土,具有湿度较大、热容量小、透气性强、升温迅速的特征。播前应先浇透水,等土壤水分适合播种时施足底肥,深翻土壤,使土壤与底肥混合均匀。采用开沟条播方式,覆沙厚度为1厘米,用薄膜覆盖,并使薄膜与苗床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间,以免出苗后发生烫伤。

戟叶滨藜栽培技术

幼苗正常出土时间为播种后6-20天,如温度适宜可在12-30天出齐。出苗后期每天观察出苗及生长状况,如幼苗生长迅速,要及时揭去薄膜,防止烫伤;如温度较高,幼苗容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可适当遮荫或喷水。齐苗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除草、松土、防虫。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可适当增施化肥。

戟叶滨藜主要价值

戟叶滨藜在农区为田间杂草,零散分布,单株产量高,青绿时绵羊乐食,牛采食较少,马不采食,干枯后,叶片凋落,残存的茎枝绵羊、山羊采食。

从化学成分上看,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5%,粗灰分含量也较高。牲畜采食后,可满足部分矿物质的需要,也可调制干草,若制成草粉,猪也喜食。为中等饲用价值牧草。

参考来源

  1. 戟叶滨藜,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