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心慌气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慌气短
心慌气短
原图链接

别 称 :心慌

中医病名 :惊悸,怔忡”

就诊科室 :中医科,心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病因 :内因缘于素体虚弱,正气不足

外因缘于感受六淫、饮食劳倦、痰浊阻肺

心气虚衰及心肾阳虚,气阴两亏等
常见症状 :心慌气短

心慌气短是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的一种症状,俗称“心慌”、“心跳”,即心悸。中医又称之为“惊悸”“怔忡”。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心动悸以心悸为主要特征。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

可见之于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多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以及贫血、甲亢之人。 [1]

病因

内因缘于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外因缘于感受六淫饮食劳倦痰浊阻肺,心气虚衰及心肾阳虚,气阴两亏等均可导致本病。病位主要在心,并与肺、肾关系密切,病情严重时则见五脏俱损。 [2]

临床表现

心慌气短为主证。 [3]

诊断

亚健康的症状
原图链接

1.心悸为突出表现,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2.心脏的所有病变几乎都可有心悸的表现,其常见病种及其诊断,一般为:

(1)青少年即心悸严重者,心痹等病的可能性较大。

(2)中老年感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者,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尤甚,兼喘咳咳痰者,肺心病、心衰较常见;兼眩晕头痛者,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3)发热心悸为主症者,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者,为支饮。

3.脑神经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导致心悸,如:

(1)与情绪睡眠等关系密切者,常见于神劳、神郁等病。

(2)善饥消瘦急躁心悸汗多者,常见于瘿气;嗜睡、畏冷、浮肿、脉迟者,常见于瘿劳、黑疸等。

(3)病久体弱者,或虚劳类、厥脱类疾病,一般都可出现心悸的症状,如虚眩、血劳、血风劳、血脱、液脱、饥厥、肺衰、晚期蛊虫病等。

(4)温热类疾病,在高热的同时也常有心悸的表现,但一般不是主症。

(5)脚气冲心之心悸则有肢麻萎软等脚气原发病症状。梅毒攻心之心悸则有梅毒病史。 [4]

辨证施治

心血不足

证候:常表现为心慌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

心气虚弱

证候:常感心慌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治则:补益心气。主方:五味子汤加枣仁、茯神等。

阴虚火旺

证候:经常心慌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躁,或有盗汗,舌红少苔。治则:滋阴降火安神。主方:黄连阿胶汤加枣仁、生地等。

痰火上扰

证候:常感心慌、胸闷不安、烦躁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治则:清化热痰、安神定志。主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气滞血瘀

证候:心慌,胸闷如窒,心胸刺痛,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化瘀宽心。主方:桃仁红花煎加减。 [5]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 取穴内关、间使、心俞、膻中、神门,巨阙、三阴交、太溪等,可采用针刺、温针、艾灸等。

(2)耳针疗法 取心、皮质下、交感、神门,2~3穴/次,捻转轻刺激,留针15分钟。

常用中药

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1)中成药 天王补心丹、灵心宝胶囊等。

(2)平悸中药 琥珀、朱砂、枣仁、远志、龙眼肉等。

西医治疗

可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如心得安、异搏定等。 [6]

宜忌食品

心血不足

宜食具有养血安神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气虚弱

宜常食用温阳益气之物,忌食生冷滋腻物品。

阴虚火旺

宜食生津养阴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7]

参考来源

  • 杜武.   温阳通经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心悸气短的临床观察. 《 cnki 》 , 2016  
  • 陈俊逾,帕丽丹.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更年期心悸气短症20例. 《 CNKI 》 , 1999  
  • 项红.   心慌气短房颤急辨证施治解难题. 《 VIP 》 , 2003  
  • 郭维方.   心慌气短4年,伴高热3天. 《 CNKI 》 , 2001  
  • 国城.   老年人心慌气短,也要查"贫血". 《 vip 》 , 2015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