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復華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復華村
圖片來自hkmemory

復華村,又名福華村,是一處已拆卸的平房區,沿著香港九龍龍山依山而建,屬於牛頭角徒置區英语:Ngau Tau Kok Resettlement Area)的主要部份,在1951年設立,徙置事務處在1954年成立後,徙置區把名稱改為「牛頭角平房徙置區」,後簡稱「牛頭角平房區」。連接復華村的唯一道路取名為振華道

介紹

早年東九龍地區與牛頭角一帶盡是荒涼山頭,在山谷中偶有幾戶農家。該地帶於1950年代初期已為當局規劃為徒置區,唯待開闢道路及水利設施供居民使用,復華村平房區於1951年11月設立,由瑪利諾女修會負責籌建,初期主要用作遷徙於1951年11月21日發生的東頭村火災災民,以解決迫切的住房需要,首批安置的居民163戶,共計600餘人,遷徙所需費用共計72,000港元[1],同時亦暫時收容不少因政治局勢影響而從中國大陸投奔到香港的「政治難民」。政府在開村初期辦理施飯,使災民不會因為飲食問題而阻礙建屋工作[2]

隨著平房區的開發,不少市民向當局申請到該平房區建屋,亦吸引商家到該處開設工廠,帶動附近一帶居民的就業機會[3],而居民亦為當時觀塘工業區的發展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4]

復華村亦成為一批國民黨舊部在香港的聚居地,每年雙十節皆會籌辦慶祝活動。作為區內重要志願團體,瑪利諾女修會在村內興辦福利中心、小學、英文夜班、商科專修班、手藝訓練學校和健康中心等[5]

復華村內劃分為十區,沿振華道入村內見四條分路,其中一條可右轉到鱷魚山,再上是另一條路,可右轉出功樂道,再上就可見到左右分岔,左轉可到村內唯一小學庇護十二學校,右轉則為七區,而九區和十區則較接近佐敦谷水塘。1970年代中期當局為配合「鱷魚山/振華道公共房屋計劃」,分三期將村內平房全部清拆[6],第一、二期拆遷第一至六區居民,房屋署於1979年9月去信七至十區居民通知第三期清拆行動,並進行賠償及安排入住公共房屋,大部份居民獲安排搬遷到公共屋邨彩雲邨順利邨順安邨[7],而原址闢建為公共屋邨樂華邨(原計劃稱為「牛頭角東邨」[8])及居屋樂雅苑,約於1982年至1985年間陸續落成。

平房區清拆後,鄰近以本村命名的遊樂場仍保留原稱。千禧年前後,康文署曾於場內進行更新及維修工程,工程完成後即更新場名作樂華遊樂場,故「復華村」一名已不存在。

參考文獻

  1. 《華僑日報》:東頭村最貧苦的災民六百人安置復華村社會局長披露政府積極工作-1952年3月11日
  2. 《工商晚報》:牛頭角復華村近況-1952年3月11日
  3. 《華僑日報》:牛頭角復華村區平民自建的磚屋-1952年5月23日
  4. 《漫遊九龍屋邨》爾東著,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第50-51頁
  5. 《彩色香港1970s-1980s》高添強著,三聯書店,2014年,第114頁
  6. 《華僑日報》:復華村平房區居民徒置新村仍須等候-1979年9月18日
  7. 《香港工商日報》:復華村七區居民要求賠償或補地否則將拒絕遷出-1980年3月17日
  8. 《工商晚報》-1980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