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厉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厉生 | |
---|---|
出生 | 1901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Zhang Lisheng |
职业 | 官员 |
目录
人物简介
中文名: 张厉生
外文名: Zhang Lisheng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河北乐亭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71年
职 业: 官员
张厉生(1900-1971),字少武。河北乐亭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内政部长等职。
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驻日“大使”等职。在台期间,他与陈诚配合,共同经营台湾,政绩突出,一度深得蒋介石垂青。不久,出任“驻日本国大使”。
在日本与台湾关系疏远后,蒋归咎于张厉生“工作不力”,从此不再任用。他不禁心情黯淡,身体也每况愈下。张厉生虽多年官高位显,但清廉自律,一心忠于“党国事业”,最终晚景凄凉。1971年4月21日,病逝于台北家中,享年72岁。 [1]
早年时期
张厉生(1901-1971)字少武,原名维新,1901出生于河北乐亭三合庄村,为国民党CC系骨干人物。
张厉生自幼家贫,“只有正房间半,厢房三间,别无恒产”,全家过着茹苦食淡的清贫生活。
父亲张绳武是个庄稼人,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弃农经商闯关东,在公主岭母海岳(乐亭冯哨母庄村人)开办的“天合盛”习商。二人相处多年,母海岳主动将自己的外甥女许配其子张厉生为妻。母海岳的外甥女未婚病故,母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张厉生的弟弟张敏新,由此两家结成秦晋之好。
张厉生天资聪慧,勤奋好学,8岁入杨岗子村私塾读书,15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就读,因成绩突出提前毕业。
毕业后,不幸父亲与世长辞,年轻的寡母领着张厉生兄妹艰难度日,无力供张厉生上学读书。母海岳见张家陷入窘境,有意让张厉生随他去东北经商,以解全家生活困难。但张厉生志存高远,一心想求学上进。母海岳感于张厉生的志向远大,胸襟广阔,成才有望,顾念亲戚情分,慷慨解囊资助张厉生继续入学深造。
1916年张厉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学校。该校办学宗旨为:“革除旧习,培植青年,拯救国家”。南开学校严谨的校风,对张厉生影响很大。张厉生在校读书和周恩来是同学,但二人志向不同,政见不合,因此后来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1922年进巴黎大学,攻读社会经济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回国,任王天培军政治部主任。
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政治部秘书。1927年底任杭州市政府秘书长,后又任南京卫戍司令部秘书、南京市党部监察委员。
1929年升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31年在国民党四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任鄂豫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党政委员会常务处长。后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
1935年在国民党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次年初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1938年2月,兼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秘书长。同年10月,代理察哈尔省政府主席。之后,改任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12月调任行政院秘书长兼国家总动员会议秘书长。
1944年12月任内政部部长。抗战后期与CC系分裂,转投陈诚集团。曾发行《人民评论》、《教育改造》。《新中学生》等期刊。 《开罗宣言》发表后,蒋介石遂筹划台湾的收复工作。[2]
台湾经历
1944年春,他令行政院高级官员张厉生研究并拟具复台政治准备工作、组织及人事等切实办法呈核,批准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作为负责收复台湾工作的职能机构,派行政院秘书长兼全国总动员会议主任陈仪为主任委员。
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后任政务委员。去台湾后,历任台湾政权“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台湾当局驻日本“大使”等职。1971年4月20日在台北病故。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发表文告,宣布复任总统。
1946年1月10日到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38人。国民党代表8人,张厉生就是其中之一。
1947年6月25日,成立了全国选举“国大代表”、“立法委员”总事务所,由内政部长张厉生任主任,各省市亦成立了选举事务所,办理选举事宜。
1949年赴台,翌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长,辅佐陈诚规划“地方自治”,实施耕者有其田完成土地改革。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发表文告,宣布复任总统。蒋介石复出后,立即着手组织新内阁,由陈诚接替阎锡山任行政院长,张厉生任“副院长”。
1954年奉调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国民党党务工作。
1959年出任驻日本大使,1963年解职。
60年代初,陈诚以重病在身,不堪繁务为借口,在蒋介石的暗示下提出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对于新任院长的人选,陈诚曾向蒋介石推荐台湾当局 “驻日大使”张厉生,因张厉生是陈诚的人,又曾任过“行政院副院长”,蒋介石表示可以考虑。但蒋经国得知此事后表示坚决反对,他建议严家淦出任“行政院长”一职。
1971年病卒于台北。终年70岁。
个人生崖
张厉生(1901-1971)原名维新,字兴周,河北乐亭人。北京朝阳大学法律专科毕业,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主修社会学。曾任上海中山学院教授。投身政界,为国民党骨干人物。
张厉生,原名张维新,又名绍武,字兴月,1900年出生于乐亭县三合庄乡三合庄村。幼年时家境贫寒,其父张绳武为家庭生计,弃农去东北公主岭,于乐亭冯哨母应母海岳所开办商号天合盛习商,经过几年相处,与母海岳结成莫逆之交。母海岳将其外甥女许配张厉生为妻(未婚病故),又将其女嫁与张厉生之弟张敬新为妻,两家结为姻亲。
南京解放时,张厉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
张厉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8岁入杨岗子私塾就读,15岁考入乐亭县立高小,因成绩突出提前毕业。时逢其父病故,生活困窘,母海岳拟令其辍学从商,以维家计。
但张厉生坚持继续升学,以谋前途,兴家立业。母海岳念及亲友情分,许诺资助其求学费用。张于1917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未及毕业就考入北京朝阳学院法学系,由于学业优良,被破格选送法国留学(勤工俭学)。
1920年到法国之后,先补习法语。1922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社会经济学。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国民党人李石曾,经介绍加入了国民党。1924年,张厉生被选进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25年回国后,在上海中山大学任教。因受上级赏识,被调入国民党审计部任秘书。1926年,北伐军至武汉,张厉生任第十军政治部秘书。
不久,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张厉生被派至华北负责整理党务工作,并参与国民党华北事务,成为华北要员。1927年底,调入南京中央党部任监察委员。
1929年3月出席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陈果夫任组织部长,张厉生任秘书。此时,张厉生已加入cc组织,为“中央俱乐部”(诚社)在河北及北京的负责人,成为二陈系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成为蒋介石的嫡系要员。1931年,张厉生在国民党“四大”中,被选为中央执行候补委员。1932年,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委员及天津特派员,负责华北党务工作。
1935年6月“何梅协定”后,张厉生退出北平。抗战后期与CC系分裂,转投陈诚集团。
历任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杭州市政府主任秘书,南京卫戍司令秘书兼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指导委员,中央组织部秘书兼鄂豫皖三省"剿总"党政委员会党务处长,河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中央组织部长,国民政府第六部副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秘书长、行政院秘书长兼国家总动员会议秘书长、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政务委员、五届中央执行委员。曾发行《人民评论》、《教育改造》、《新中学生》等期刊。《开罗宣言》发表后,蒋介石遂筹划台湾的收复工作。
1935年,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厉生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于1936年任组织部长。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农村开展了抗日斗争。河北民中央委员、国民参议会议员、河北战地党政分会副主任王葆贞,鉴于河北灾情严重,在参议会上提出河北赈灾的议案,却遭到张厉生等一伙人的反对,理由是,河北是“共管区”。同时张向陈诚和蒋介石作了报告,攻击王葆贞为共产党办事,不可信任。因之,蒋介石撒了王葆贞的职务并将其逮捕。
1940年9月,张厉生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党政考核委员会秘书长,遂与陈诚策划、布置大批特务去湖北恩施县(通往川湘两省交通要地)进行反共活动,使鄂西地区的斗争尖锐化。
1942年,张厉生任行政院秘书长;1944年12月,又任内政部长,并出席政协会议,为国民党八大代表之一。
1946年,张厉生同蒋介石、陈诚、孔祥熙飞往北平,进行内战部署,准备进攻解放区。
1947年,张厉生在南京清凉山召集内政部所属全国警察头子及在训的警官学员,作反共建国宣传讲演。
1948年,翁文灏任行政院长,张厉生任行政院副院长,操纵全国行政实权。当时,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濒临崩溃,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物价较战前上涨数百万倍,法币失信,社会交易多以黄金、银元为计算本位。
而国民党则以实行币制改革为名,借机对人民进行大肆掠夺,作为内战资本。蒋介石指派国民党大员(嫡系者)分赴上海、广州、天津等三大城市为经济管制督导员,张厉生被派往天津。
张厉生于当年8月25日在北平召集党政军及中央银行头目,传达蒋介石颁布的以发行金圆券为中心的“财政经济处分令”,布置限期以金圆券收兑法币、东北流通券及民间所有黄金、白银、外币的工作,指出以收兑金银为主,“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据当时中央银行宣布:从8月30日至9月30日,仅北平市就收兑黄金10916市两,白银69436市两,银元124417元,美钞61714元,全部押运南京。
导致工商界陷于破产,人民有的倾家荡产,社会秩序极端混乱。不久金圆券贬值,一落千丈,张厉生也仓皇南逃。 1948年,孙科组阁,张厉生任不管部长。南京解放时, 张厉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
1949年8月,任台湾省自治区研究院主任。1950年3月,任“行政院”副院长。1954~1958年,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秘书长。1959~1963年,出任国民党驻日本“大使”后,复回台湾。当时,台湾和日本关系紧张,“光复大陆”无望,张乃自行引退,寓居台北。1971年病故,终年71岁。共有子女9人,均居国外。
腾讯视频
张厉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认为只有先抗战胜利,才能解决灾荒
白修德留下了张厉生,和他谈起了河南旱灾的事
参考来源
- ↑ 蒋介石悬棺待葬白崇禧客死他乡 国民党高层最终结局各不同), 人民网.2015-5-25[引用日期2016-04-03]
- ↑ 张厉生, 名人简历,201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