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半沙条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口半沙条鲨 |
---|
学名 Hemigaleus microstoma 命名者 Bleeker, 1852 英文名 Weasel shark 别名 Chaenogaleus macrostoma、 沙条、小口沙条鲛 观赏鱼/食用鱼 否/是 最大体长 110 cm |
分类 |
纲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目 真鲨 Carcharhiniformes 科 半沙条鲨 Hemigaleidae 属 半沙条鲨 Hemigaleus |
小口半沙条鲨,体细而延长。头平扁,尾鳍前具凹洼。吻中长,吻端背视如圆弧形。眼椭圆形,具瞬膜。前鼻瓣如短叶片状。鳃裂短,长度为眼径之1.1-1.3倍。口裂呈弧状,很短;唇沟一般长;上颌齿侧扁之角形,齿头外斜,外缘具4-7小齿尖,正中具一尖直小齿;下颌前部齿细尖,矛状,边缘光滑,不具小齿尖,后部齿外斜,外缘凹缺下具一小齿尖,口闭时下颌齿不明显突出。
喷水孔微小。背鳍2个,形状相同,第二背鳍较小;前缘圆凸,后缘深凹,上角钝尖,下角延长尖突;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内角之上方或稍后;第二背鳍起点在臀鳍之前;腹、臀鳍皆较第二背鳍小;胸鳍等大或略大于第一背鳍,略呈镰刀状;尾鳍狭长,稍大于头长,上叶近尾端,下叶前部尖三角形突出,中部较低平,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钝尖。
体侧灰褐色,腹面淡白;第一、第二背鳍后缘及尾鳍后端暗褐色。[1]
栖地环境及深度
砂泥底、近海沿岸。栖息深度12 - 170公尺
栖息于热带近海和外海区之大陆棚或岛坡至少达170公尺深处。是相当常见的小型鲨类。主要以头足类、甲壳类及棘皮动物为食。 [2]
分布
西印度洋太平洋: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中国至印度尼西亚。同样来自红海。[3]
繁殖
胎生,胎生,有卵黄囊胎盘;一胎可产下4-14只幼鱼。;妊娠期约6个月后,幼崽2-4只;出生于约45-47 cm TL。足月胎儿(脐带和胎盘脱落)的大小在23.7至25.6厘米之间。具有独特配对。[4]
保育
脆弱(VU) (A2d + 3d + 4d);评估日期: 2007年7月7日
参考文献
- ↑ 小口半沙条鲨,fishdb.sinica.edu.tw
- ↑ 小口半沙条鲨,fishdb.sinica.edu.tw
- ↑ Hemigaleus microstoma,fishbase.se
- ↑ Hemigaleus microstoma,fishbase.se